劉亞瓊 趙 峰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武昌理工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當前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較以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其特殊性和新趨勢,工程造價專業傳統教學模式在運行中存在諸多問題,直接導致教學模式統領下的教學體系尤其是與實踐緊密聯系的實踐教學體系,讓教師、學生和企業均不滿意。針對工程類專業的共性問題,融合BIM技術的教學模式旨在構建基于企業需求崗位和同類院校比較視角下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對現有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同時將多方共贏利益在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框架、各類課程比例、實踐課程各類模塊內容和各學期實踐課程的具體安排上進行體現。融合BIM技術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模式如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為一種信息集成模型,應用于建設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囊括建筑項目的各方面數據,包括項目的設計、施工、造價、合同信息等,實現了協同設計、信息共享。融合BIM技術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可分為三個模塊:
課程體系模塊。要培養掌握BIM技術的專業人才,就要改革當前的課程設置,一是增設BIM課程,二是在現有課程中植入BIM內容,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清晰的專業知識體系。圍繞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設置五類 BIM+課程群,培養學生的工程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能力。這五類是BIM+項目可行性研究與評估課程群;BIM+施工圖預算課程群;BIM+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群;BIM+工程成本管理課程群;BIM+竣工決算審計課程群。在課程群設置中,重點融入REVIT、GTJ、GQI、GCCP及BIM5D等BIM技能實訓課程,提升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
教學方法和手段模塊。教學中利用BIM技術的優勢,引入三維模型。BIM技術能夠實現仿真模擬,通過進行建筑場地布置、材料選用、模板、架手架、設備、管線布置并進行碰撞審圖檢查。BIM的引入讓學生清晰了解建筑構造及施工流程,使整個階段工程造價計價及控制立體形象起來,從而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另外可以邀請行業專家或企業的BIM能手進校園開展專題講座等方式,對學生的視野進行拓展,增加學習的積極性。
創新創業模塊。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活動平臺,以申報“省級、國家級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GTJ算量認證大賽”“BIM5D大賽”“畢設大賽”等創業計劃競賽為契機,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參與課題申報、聆聽系列講座、參與培訓、參加競賽等多項機會,“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首先將BIM 知識體系融合到現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優化和豐富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的知識結構,接著完善工程造價專業的理論教學體系,建立起一套一應俱全的教學案例庫、試題庫作為實踐教學體系運行的基礎,其次按模塊構成去進行相應實驗室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最后按融合BIM技術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實訓計劃和實習指導書以及上機指導去實施實踐教學體系,并根據實施效果的評價作為調整和完善后期實踐教學體系的依據。
根據上述建設思路,工程造價專業在日常教學和工作學習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思想保障。深入學習,重視BIM技術與專業建設的有機融合。以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目標,針對專業課程進行BIM技術融合統計分析,為教學研究中BIM相關課程設置提供數據支持。逐漸形成教學與學習的共鳴效果,形成以BIM技術依托的課程教學、專業實踐、綜合實訓、畢業設計、互聯網+、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技能考證等“教與學”有機融合的專業教學體系。
師資保障。教師隊伍的建設可通過多渠道共同實現,比如鼓勵教師進行掛職鍛煉;引導教師參加BIM 技術的行業及學術研討會;適時組織教師參加BIM軟件的操作培訓;增強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的BIM技術應用項目,掌握BIM技術的行業發展動態與趨勢;適時邀請行業內的BIM專家、技術骨干進校園,為專業教師進行BIM專題講座與培訓;鼓勵教師申報BIM技術相關的教科研項目,利用互聯網+資源學習BIM前沿技術與知識。
資源保障。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改進實驗教學的軟硬件條件,配備高性能計算機和相應的BIM應用軟件,成立工程仿真模擬實驗平臺。應用型本科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與同類高校合作等方式,共建BIM實訓室,為BIM技術的教與學創造條件,為學生BIM技能的提高提供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