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 杰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能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杠桿。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996年,該獎項首屆頒發,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電子、化工、醫藥、衛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當前,我國正處在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社會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加快科技創新是關鍵,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能夠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躍升,從而建設完善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王海峰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近三十年,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尤其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成果卓著,是我國在科學研究和產業應用方面均做出重要貢獻的知名專家,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自然語言處理及機器翻譯研究,并在博士論文中探索了將神經網絡技術用于自然語言理解及機器翻譯。2010年加入百度后,他帶領團隊先后突破大規模高質量翻譯知識獲取技術、多任務學習方法等,實現多方面的技術創新,打造出服務億萬用戶的百度翻譯。目前,百度翻譯已支持203種語言互譯,日均翻譯量超過千億字符,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
除了機器翻譯之外,王海峰帶隊攻克了開放域多形態知識挖掘難題,實現了大規模實體歸一融合,構建多源異構超大規模知識圖譜。
而在語言理解方面,王海峰提出了語言知識融合機器學習的多層次語言結構分析和多源信息融合的深度語義理解方法,系統突破跨模態語義理解技術瓶頸,成功研制智能搜索引擎,讓用戶更便捷高效獲取信息、知識與服務,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王海峰帶領團隊打造的百度大腦,是百度AI多年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的集大成。目前,百度大腦開放270多項核心AI能力,日均使用量突破1億萬次,已成為“AI新型基礎設施”。同時,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百度智能云,輸送給關乎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金融、能源、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加速產業智能化升級,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王海峰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是我國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深度學習平臺在整個人工智能技術棧處于承上啟下的核心位置,相當于“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如今,飛槳已凝聚230多萬開發者,服務9萬多家企業,創建了超過31萬個模型,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生態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工程技術實力,被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梁和基石,也是助力科學研究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力量。AI產業界迎來首位光華工程科技獎獲得者,進一步表明人工智能作為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重要驅動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