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的孫子10 歲,上小學四年級。最近3 個月來,他經常失眠,夜里睡不著覺,導致白天沒精神,上課犯困,聽講時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學習成績也下降了。他的爸爸媽媽急得一籌莫展,我們做爺爺奶奶的也很擔心,小孩子怎么就失眠了呢?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做才對?
北京 王先生
王先生您好!
失眠是一種臨床現象,主觀感受是對睡眠數量和質量的滿意度不足,雖然有充足的睡眠機會,但是仍舊出現睡眠困難,如果過于頻繁,每周超過3 次,持續出現這種現象超過3 個月,對本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明確的影響,我們稱之為失眠障礙。睡眠紊亂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入睡困難,晚上上床超過20 分鐘還睡不著覺;二是睡眠維持困難,夜間頻繁地醒來,醒后再難入睡;三是早醒,比預期的起床時間早醒半小時并且導致總的睡眠時間比以往減少。
很多人對失眠的理解存在一定誤區。
首先,大家會認為睡眠障礙就是失眠。之所以有這種認識,是因為失眠障礙是睡眠障礙當中最常見的一類,但它不能完全代表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包括多種疾病,睡不著覺是問題;睡多了,不分時間場合、無法抗拒的睡意也是問題;還有夢游、嚴重的打鼾等都是睡眠障礙的相關現象。
第二,失眠是成年人的病。其實兒童、青少年也失眠,而且比例還不小。近年來有國外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失眠在兒童中的發生率大約是15%~30%,如果伴有神經系統疾病或者其他精神障礙,發生率會更高。
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睡眠紊亂有失眠和睡眠時相延遲,后者就是我們常說的“晚上不睡覺,早晨不起床”。兒童失眠的原因可能是復雜和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因素、家庭社會因素和心理行為因素即睡眠衛生習慣。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帶孩子到睡眠醫學或者兒童精神專科進行系統的檢查和評估,是否需要藥物干預一定要慎重,聽取專科醫生意見之后再決定。
現在針對兒童、青少年失眠癥狀主要采取認知行為治療的方式,家長們能夠配合做到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首先要做到睡眠規律,養成和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定點上床和晨起,工作日和節假日不要差異太大,一般不超過1 個小時。避免日間無效的臥床時間,白天不要經常躺在床上打瞌睡或者休息。這就要求家長做好榜樣,平時不熬夜,周末不“補覺”。有些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忙、應酬多,周末睡懶覺,時間一長,孩子的睡眠習慣也和家長同步了,這就不利于培養良好的睡眠規律。
其次是要安排適當的戶外體育鍛煉,尤其是每天早晨進行有氧運動,接受日光照射,有利于調整生物節律,培養良好的心情和睡眠習慣。家長陪孩子一起鍛煉還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融洽家庭氛圍。
還有就是培養良好的睡前習慣。傍晚之前就不要再喝興奮性的飲料,如茶、咖啡、可樂等。不要在晚間安排太多的娛樂活動和劇烈的體育運動,例如聚會或者夜跑;把臥室環境盡量安排得舒適、安靜,溫度控制到不要太熱;作業盡早完成,不要做功課熬到太晚,不要躺在床上看小說、聽音樂、玩手機、看電視;睡前別吃得太飽。
兒童失眠癥狀是很多家庭面對的問題,失眠的改善可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需要一定的過程,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積極參與,共同付出努力,而且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我們給老年朋友提出的建議是,如果孫輩是和您一起生活,可以通過您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來帶動孩子。老年人的作息相對規律,習慣早睡早起,注重養生和鍛煉身體,有些老年朋友周末還會組織集體活動,如公園晨練、郊游爬山等等,您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參與,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祖孫間的溝通和交流,融洽家庭氛圍,還把良好的生活規律帶給了孩子。

圖片提供:站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