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梅河口市曙光農業技術推廣站,吉林 梅河口 135000)
谷菲揚是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推出的由三環唑和己唑醇以黃金比比例、先進劑型技術加以獨特的助劑制成的水稻殺菌劑,為了探尋最佳使用量達到最好的防效特做示范,從而為谷菲揚防治水稻稻瘟病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示范地點:吉林省梅河口市曙光鎮東太平村。
示范地基本情況:前茬作物為水稻,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土壤肥力中上等,堿解氮168 mg/kg,有效磷23.5 mg/kg,速效鉀164 mg/kg,pH 值6.1。 灌溉水為河流水。
水稻品種:通系929;防治對象:水稻穗頸瘟。
1.3.1 示范藥劑 27%谷菲揚懸浮劑,40%稻瘟靈,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
1.3.2 示范處理 27%谷菲揚懸浮劑60 ml/667 m2,27%谷菲揚懸浮劑80 ml/667 m2,40%稻瘟靈100 ml/667 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5 g/667 m2,空白對照。藥劑及施藥劑量見表1。 不設重復, 示范面積每個處理667 m2,空白對照66 m2,所有處理和對照均在同一田塊同一池內。

表1 示范處理
1.3.3 施藥時間和方法 施藥二次,第一次在水稻破口前2~5 d,第二次在水稻齊穗期,采用壓縮式噴霧器噴灑,按上述藥量兌水量15 kg/667 m2均勻噴霧。
浸種: 浸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曬種2 d,3 月31 日用25%咪鮮胺3 500 倍浸種5 d 催芽。
播種:4 月8 日采用營養缽育苗, 播3 粒/穴催芽種子。
插秧:5 月25 日人工插秧,插秧密度行距30 cm,株距20 cm。
施肥:底肥在翻地前施復合肥(N 26、P2O512、K2O 15)33 kg/667 m2,追肥分兩次追施尿素12.5 kg/667 m2。 生育期間共施用氮肥14.33 kg/667 m2, 磷肥3.96 kg/667 m2,鉀肥4.95 kg/667 m2。
1.5.1 施藥時間 7 月27 日防治穗頸瘟1 次,8 月6 日防治穗頸瘟1 次。
1.5.2 藥效調查 穗頸瘟調查:9 月5 日調查穗頸瘟,穗頸瘟共調查1 次,每個處理調查五點,每點10 穴,平行跳躍式查50 叢,調查總穗數和病穗數,統計病情指數,計算防效。
空谷率、病谷率測定:10 月1 日每個示范小區隨機抽取20 穗,計算總谷粒數和空秕粒、病谷粒數,計算空秕粒率、病谷率。
1.5.3 氣象資料 施藥前11 d 天氣,7 月17 日、21 日、25日中雨,26 日大到暴雨,氣溫在21~28 ℃。
施藥后10 d 天氣,7 月28 日有霧,31 日雷陣雨、8 月1 日中雨, 其它天均為晴天。 8 月6 日第二次施藥,8 月7日中雨、12 日夜間有陣雨,其它天均為晴天。
10 月1 日進行秋季實測產量,每個處理選五點,每個點1 m2,實收脫粒測產,待水稻干后測水稻千粒重、出米率、產量。
從表2 可以看出,不同處理施藥兩次后病情指數明顯下降,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為7.53,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的病情指數: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5 g/667 m2病情指數為1.45,27%谷菲揚懸浮劑60 ml/667 m2病情指數為1.43,27%谷 菲 揚 懸 浮 劑80 ml/667 m2病 情 指 數 為1.07,40%稻瘟靈100 ml/667 m2病情指數為1.71。藥劑處理區病穗率、病情指數明顯低于空白對照。

表2 穗頸瘟發病情況
從防治效果看 (表3),27%谷菲揚懸浮劑80 ml/667 m2防治效果為85.79%,效果最好,其次是27%谷菲揚懸浮劑60 ml/667 m2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5 g/667 m2,防治效果分別為81.01%、80.74%,二者效果差別不大。 40%稻瘟靈100 ml/667 m2防治效果為77.29%,稍差一些。
產量結果(表4):27%谷菲揚懸浮劑80 ml/667 m2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5 g/667 m2產量結果接近,分別比對照增產117.22 kg/667 m2、111.75 kg/667 m2,增長19.77%、18.84%,千粒重29.48 g、29.52 g,分別比對照高1.01 g、1.05 g,出米率為71.49%、71.5%,分別比對照高2.54%、2.55%。

表3 穗頸瘟防治效果

表4 實測產量
27%谷菲揚懸浮劑80 ml/667 m2穗頸瘟防治效果85.79%,效果是顯著的,可有效預防穗頸瘟的發生,同時能提高水稻產量,提高成熟度、千粒重和出米率。對紋枯病有一定的防效,水稻能保證活稈成熟。 該藥劑對水稻生長沒有負面影響,對優勢天敵種群安全,對稻米品質沒有影響,建議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