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文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甘肅蘭州 730060)
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淋巴瘤是結外形淋巴瘤的類型之一,其發病率約為8%,而且多為繼發。非霍奇金淋巴瘤[1]是我國最為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淋巴瘤的病理亞型,其侵襲度較高,預后非常差,在臨床上較為罕見,因此經常導致泌尿外科醫生出現誤判以及誤診[2]。本研究主要探討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并對其預后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回顧性分析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資料,9例患者的年齡49~71歲,平均年齡(62.5±4.1)歲;其中3例患者的生殖系統淋巴瘤部位在腎臟,2例患者的生殖系統淋巴瘤部位在膀胱,4例患者的生殖泌尿系統在睪丸處。所有患者到西固區人民醫院進行檢查時,其癥狀表現為發熱、腹痛、腎盂占位、尿急、尿痛以及睪丸無痛性腫大等。經過西固區人民醫院初步檢查以及CT檢查以后發現,有5例患者見低密度腫物伴輕中度強化,另外4例患者睪丸腫瘤行B超檢查提示不規則、不均質腫塊內見血流信號。醫院安排6例患者接受手術,另外3例患者先進行病灶穿刺,進而獲取病理,并經病理確診。在具體的治療方法中,有4例患者接受手術和化療的聯合治療,2例患者只接受化療,另外3例患者只接受手術治療。
本研究中,接受化療的6例患者中,其中5例患者接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即R-CHOP化療方案,具體方案為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潑尼松+利妥昔單抗,在接受化療前,首先注射利妥昔單抗[瑞士Roche Pharma(Schweiz)Ltd.,國藥準字J20170034,規格:10 mL∶100 mg]375 mg/m2,在開始進行化療的第1天,給患者服用環磷酰胺(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673,規 格:50 mg×120片)750 mg/m2,同 時 注 射阿霉素(深圳萬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359,規格:10 mg)50 mg/m2以及長春新堿(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811,規格:1 mg)1.4 mg/m2,化療治療的第1至5天,還要給患者服用潑尼松(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689,規格:5 mg×100 片),具體用量為15 mg/d。上述所有用藥以3周為1個化療治療周期。
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淋巴瘤發生在腎臟部位的3例患者當中,有1例患者因為發生腎占位性病變,因此對該例患者進行B超引導下的病灶穿刺活檢,然后對其實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即R-CHOP化療方案[3]。該例患者在6周的R-CHOP化療以后,其腹腔出現惡性積液,因而對該例患者進行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合順鉑腹腔內給藥治療。其中1例腎盂占位性病變患者,醫院決定對其實施腹腔鏡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在手術當中,由主刀醫生切除該例患者位于腎門處的腫大淋巴結,在手術結束以后,也對其實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即R-CHOP化療方案,實施周期5個周期,共計15周。上述兩例患者均在主治醫生的醫囑下,進行了骨髓穿刺活檢輔助骨髓流式細胞術檢查。另外1名腎盂占位性病變患者,也在B超引導下進行病灶穿刺活檢術[4],在活檢手術后拒絕進行相關手術和化療。
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淋巴瘤發生在膀胱部位的2例患者,在醫囑安排下都進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即TURBT手術。其中1例患者呈現鏡下見膀胱右側壁、前壁及頂壁黏膜隆起,其面積約為5 cm×4 cm,其病灶表面光滑,手術后將整個腫瘤層完全切除至肌層。另外1例患者的具體腫瘤部位在膀胱三角區處,其病灶面積約為4 cm×2 cm,表面較為光滑,但形態較為不規則,手術后也將整個腫瘤層完全切除至肌層。上述2例患者在手術后拒絕化療治療,因而醫院對其要求每隔3個月就要到醫院復查1次膀胱 鏡。
泌尿男生殖系統淋巴瘤發生在睪丸部位的4例患者,有3例患者都進行側睪丸切除手術,另外1例患者在B超的引導下進行病灶穿刺活檢手術。上述4例患者都進行了骨髓穿刺活檢輔助骨髓流式細胞術檢查。待檢查結束之后,3例患者按照醫囑實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即R-CHOP化療方案,另外1例患者進行了化療及側睪丸放療。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t檢驗的方式進行獨立樣本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
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恢復較為順利,沒有出現相關并發癥的情況,經過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治療后均被診斷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據淋巴瘤Ann Arbor分期標準,確診為ⅠE~ⅡE期有4例,ⅢE~ⅣE期有5例。本次研究采用IPI評分法,所謂的IPI評分法主要是指國際預后指數。根據IPI的風險類型,0~1分為低風險,2~3分為中風險,4~5分為高風險。根據IPI評分顯示,2分以下的有6例,3分以上的有3例。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對上述9例患者的隨訪時間為6至24個月,有7例患者存活,有2例患者經過化療后完全緩解,另有1例患者經過化療后部分緩解,3例拒絕化療的患者,沒有發現腫瘤復發。1例患者在接受化療過程當中,因出現細菌真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所以停止化療。2例患者發生死亡,分別于確診6個月以及17個月后死亡,死亡原因為腫瘤進一步發展。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結和淋巴組織,其發生大多與免疫應答過程中淋巴細胞增殖分化產生的某種免疫細胞惡變有關,是免疫系統的惡性腫瘤。在我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明顯多于霍奇金淋巴瘤,且其更易侵犯泌尿生殖系統[5]。泌尿男生殖系統淋巴瘤多為繼發,原發性罕見。病理檢查是確診的金標準。
腎臟是繼發性淋巴瘤侵犯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器官,原發性腎淋巴瘤罕見。原發性腎淋巴瘤(PRL)作為系統性疾病常因誤診為腎癌而行手術治療,不僅對患者造成手術打擊還延誤治療時機,因此鑒別診斷十分重要。腎淋巴瘤常見于中老年男性[6],多為單側,且起病隱匿,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難以與腎癌鑒別。國內外文獻報道的病例中,患者以腰腹痛、乏力、發熱、體質量減輕、血尿、腎功能受損等為臨床表現。膀胱淋巴瘤不同于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淋巴瘤在女性中發病率更高,這可能與女性更容易發生慢性膀胱炎有關。研究結果顯示[7],膀胱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可能與膀胱反復感染刺激導致結外淋巴組織在膀胱黏膜下聚集有關。膀胱淋巴瘤需與膀胱尿路上皮癌、腺性膀胱炎進行鑒別。臨床表現上,膀胱淋巴瘤主要為血尿和反復尿路感染[8],部分患者以排尿困難、夜尿增多、腹痛為首發癥狀就診。原發性睪丸淋巴瘤在年齡 >60歲的睪丸惡性腫瘤患者中最常見,侵襲性高、易復發、預后差。原發性睪丸淋巴瘤(PTL)與其他睪丸腫瘤相同,均以無痛性腫塊為主要臨床表現,PTL多為單側起病,6%~10%的患者雙側同時起病。老年、雙側起病對PTL的診斷具有提示作用。
腎和膀胱淋巴瘤因易被誤診為腎癌和尿路上皮癌而行手術治療,睪丸淋巴瘤與其他類型睪丸腫瘤的鑒別較困難,泌尿外科醫生應重視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學表現,提高警惕,以免延誤診治。本病明確診斷后應積極采取以化療為核心的系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