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工作進入攻堅階段,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有效救治是降低該疾病病死率的關鍵[1]。急性重癥呼吸道傳染病的臨床特征及疾病進程具有共性特點:肺部炎癥迅速進展,嚴重低氧血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的死亡原因多為呼吸衰竭、休克等多臟器功能衰竭和后期難以控制的繼發感染[2-3]。研究[4-6]表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H5N1及H7N9等病毒感染重癥病例均呈現“細胞因子風暴”,是疾病重癥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阻斷“細胞因子風暴”是抗休克、抗低氧血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治療中的關鍵環節。研究顯示[7-9]人工肝血液凈化系統(簡稱人工肝)能清除炎癥因子,阻斷“細胞因子風暴”,從而減輕炎癥反應對機體的損傷,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價值。實踐[8-9]表明,李氏人工肝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患者的救治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專家團隊討論,針對人工肝治療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原理、適應證、相對禁忌證、監測指標及療效評價等[10]達成以下共識。
人工肝系統集成血漿置換、吸附、灌流,血液/血漿濾過等技術,用于清除炎癥介質、內毒素及中小分子有毒有害物質,補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有益物質,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能阻斷“細胞因子風暴”,減輕肺部炎癥,改善呼吸功能;同時有助于恢復機體免疫穩態、改善體內代謝譜紊亂狀態、有利于容量精準管理、改善肝、腎等多臟器功能,以提高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10]。
(1)血炎癥因子(如IL-6等)濃度≥5倍正常值上限,或每日上升速度>1倍及以上;
(2)肺部影像學快速進展,CT或X線提示肺受累百分比每天進展10%或以上;
(3)基礎疾病需要人工肝治療患者。
符合(1)+(2)的患者,或符合(3)的患者。
在危重癥患者搶救中,無絕對禁忌證,但出現以下情況需謹慎使用:
(1)嚴重活動性出血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者;
(2)對治療過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藥品如血漿、肝素和魚精蛋白等嚴重過敏者;
(3)急性腦血管意外或嚴重顱腦損傷者;
(4)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級為Ⅲ級及以上者;
(5)尚未糾正的低血壓、休克;
(6)嚴重的心律失常。
在充分評估患者后,選擇合適的治療模式:
(1)血漿可獲取時,建議進行血漿置換聯合血漿吸附或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灌流及濾過;血漿置換量(L)=體質量(kg)×(1/13)×(1-紅細胞壓積/100),如血漿緊缺,建議置換的血漿量為2000 ml以上。
(2)血漿不可獲取或<2000 ml時,建議進行血漿吸附或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灌流和血液濾過聯合治療。
如合并有腎功能不全者,則進行序貫聯合血液透析和(或)持續血液濾過治療。
5.1 治療前監測指標
(1)臨床癥狀及體征:生命體征、肺部表現等情況;給氧模式、流量及濃度;
(2)血型、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凝血功能、生化全套、免疫球蛋白、動脈血氣分析+乳酸、外周血IL-6、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肺部影像學(X線或CT)檢查;
(3)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增加IL-8、IL-10、TNFα等細胞因子、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
(4)肺炎嚴重指數(PSI)評分。
5.2 治療后監測指標
(1)每日記錄臨床癥狀及體征:生命體征、肺部表現等情況;給氧模式、流量及濃度;
(2)每日監測血常規、CRP、PCT、凝血功能、生化全套、動脈血氣分析+乳酸、外周血IL-6、PaO2/FiO2;有條件的單位增加IL-8、IL-10及TNFα;
(3)每日進行PSI評分;
(4)每3日監測免疫球蛋白,有條件的單位監測淋巴細胞亞群;
(5)每3日完成肺部影像學(X線或CT)檢查。
分為每次治療療效評價和生存率評價。
6.1 每次治療療效評價 每次治療療效評價標準為每次治療前后監測指標的改變,主要指標為細胞因子(IL-6等)、PSI評分的改變。
6.2 生存率評價 分為28 d生存率和12周生存率。
除基礎疾病需要繼續治療外,符合以下(1)加上(2)~(5)中任意1條提示可考慮結束該治療。
(1)體溫正常3 d,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
(2)炎癥因子(如IL-6)下降至正常值2倍以下,并持續3 d;
(3)脫離呼吸機支持;
(4)血乳酸濃度<2.0 mmol/L,并持續3 d;
(5)1周后肺部影像學病變明顯好轉(肺部病變較前吸收≥30%);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人工肝應用于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搶救的治療是基于浙江、湖北、河南及陜西等幾個中心的救治經驗[11],在COVID-19疫情嚴峻的形勢下,制訂本操作手冊可供各單位參考開展救治工作,為降低病死率,盡綿薄之力!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編寫專家(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陳 良 陳永平 陳月美 程明亮 丁向春 竇曉光 杜維波 甘建和 高海女 高志良 耿嘉蔚 龔國忠 關玉娟 胡 朋 胡耀仁 黃建榮 江建寧 江應安 李 軍 李家斌 李建國 李蘭娟 李用國 林 鋒 劉壽榮 劉映霞 路青華 馬 臻 毛小榮 孟慶華 彭 亮 饒慧瑛 任 紅 尚 佳 盛國平 盛吉芳 宋紅麗 蘇智軍 湯靈玲 唐 紅 王貴強 王 凱 鄔小萍 謝 青 徐凱進 徐小微 楊東亮 葉菊貞 俞 亮 張繚云 張文宏 張躍新 章華芬 章益民 趙彩彥 趙英仁 鄭 昕 朱堅勝 朱夢飛
秘書:黃建榮、朱夢飛、章益民、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