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渝蓉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重慶 400700)
結締組織病是指各類結締組織受累的疾病[1]。在臨床上,當患者的結締組織病逐漸發展時,便有可能出現內臟受損,從而導致各類并發癥的出現,而肺間質病變有可能因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影響肺部而引發[2]。目前,對于結締組織病相關肺間質病變的治療尚無統一的方案,但一般認為免疫抑制劑和激素在患者治療中具有一定的效果[3]。我院為進一步研究不同藥物在結締組織病相關肺間質病變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抽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就診的80 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并通過對照分組的方式對不同治療方案下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變化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進行了比較,相關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確診并進行治療的結締組織病相關肺間質病變患者80 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同意。在排除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和存在急性感染的患者后,用抽簽法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實驗組男女比例為12:28,年齡區間31 ~72 歲,均值(49.63±7.35)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4:26,年齡區間33~71歲,均值(49.57±7.38)歲。組間一般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本研究中各項觀察指標的比較標準。
兩組患者均應用常規激素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予以20 ~60mg/d 潑尼松進行治療,該劑量維持一個月后逐漸降低藥量,以≤10mg/d 的劑量進行維持治療。
實驗組患者加用嗎替麥考酚酯進行治療,患者每次服用三片,2 次/d,連續治療一年。
對照組患者加用環磷酰胺,患者每次根據體表面積靜脈滴注0.8 ~1.0g/m2,1 次/月,連續治療一年。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和DL-co(肺一氧化碳彌散量)等肺功能指標差異和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
應用統計學軟件對組間各項觀察指標數據差異進行驗證比較,軟件版本為SPSS20.0,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等計數指標采用χ2進行檢驗,組間治療前后平均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等計量指標則采用t進行檢驗,若P<0.05 則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表1 不同藥物治療方案下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差異比較(±s)

表1 不同藥物治療方案下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差異比較(±s)
組別 n FVC(mL) FEV1(%) DL-co(%)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40 70.33±15.41 74.28±12.35 71.42±16.38 75.21±12.57 58.07±13.25 58.41±11.57對照組 40 67.58±15.82 69.24±10.15 68.85±14.46 70.08±9.86 56.84±14.67 63.75±11.65 t 0.7875 1.9940 0.7439 2.0309 0.3935 2.0569 P 0.4334 0.0496 0.4592 0.0457 0.6950 0.0430
經統計學軟件驗證比較組間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前FVC、FEV1 和DL-co 等指標差異無意義(P>0.05);經為期一年的治療,實驗組患者FVC、FEV1 和DL-co 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不同藥物治療方案下兩組研究對象服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 [n(%)]
在本研究中,應用嗎替麥考酚酯治療的實驗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均優于行環磷酰胺治療的對照組(P<0.05),這說明嗎替麥考酚酯在結締組織病相關肺間質病變患者治療中有著良好的效果。環磷酰胺是常用于免疫系統疾病致肺間質病變患者治療的藥物,該藥物能夠通過選擇性抑制淋巴細胞功能和降低淋巴細胞對特異性抗原的刺激作用,起到改善患者免疫抑制機制的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統疾病致肺間質病變患者病情的改善[4]。而嗎替麥考酚酯則是環磷酰胺的可替代藥物,具有更加的抑制免疫和靶向抗纖維效果,所有更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