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宜 陳桂生(通訊作者)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醫院 廣西 柳州 545100)
肝膽結石常見類型有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等,屬于肝膽系統內部疾病,患者臨床表現以腹部疼痛、發熱和惡心為主,具有高發病率[1]。臨床上,肝膽結石以肝切除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結石切除率較低,術后復發率相對較高。近年來,隨著外科手術技術和影像學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肝膽結石手術的治療效果有所提高[2]?;诖?,本文將分析肝切除聯合纖維膽道鏡治療肝膽結石的療效及安全性,內容如下。
將2016 年6 月—2019 年7 月我院接收的51 例肝膽結石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1 例,男23 例,女8 例,年齡23 ~59 歲,平均年齡(41.20±1.36)歲,左肝外葉膽管結石14 例,左半肝內外葉結石8 例,左右肝內膽管結石6 例,其他3 例;對照組20 例,男15 例,女5 例,年齡23 ~60 歲,平均年齡(41.31±1.29)歲,左肝外葉膽管結石10 例,左半肝內外葉結石5 例,左右肝內膽管結石2 例,其他3 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伴有體溫異常、黃疸和上腹疼痛等癥狀,但未出現腹水和低蛋白血癥等表現,經CT 平掃、B 超掃描等確診為肝膽結石。
納入標準:①手術耐受者;②臨床資料完整且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治療依從性不佳;②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足;③中途退出調查者。
兩組患者術中均行取石術,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纖維膽道鏡治療,即若為嵌頓結石或巨大結石,則先用活檢鉗將其咬碎,再在膽道鏡引導下,將取石鉗伸入,將結石夾碎并取出。若結石合并膽管狹窄,則在膽道鏡引導下,使用手術器械將狹窄膽管擴張,然后將膽道鏡伸入檢查,以及將活檢鉗和取石網籃伸入并取石。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療效判斷: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傷口愈合良好;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傷口基本愈合;無效:以上指標未達到。②對比兩組患者的隨訪情況,包括并發癥(膽漏、膽道出血、感染等)和復發率。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手術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1。
臨床上,肝膽結石的外科手術治療以去除結石病灶、解除肝膽管狹窄和取盡結石為主。多數肝膽結石可經CT、B 超等影像學技術檢查到,但無法完全掌握復雜膽管結石的病理情況,因此常規的肝切除術難以徹底將結石取盡,以及及時解除膽管狹窄,將導致其術后結石殘留率及復發率相對較高[3]。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手術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高于觀察組,分析其原因可知,纖維膽道鏡具有微創、直視、可同步診療等優點,輔助肝膽結石治療時,便于醫師直接觀察結石分布、數量和大小,以及膽管狹窄等情況,有利于判斷肝切除范圍,選擇更為合適的取石方式,更好地清除結石[4]。相關研究[5]發現,醫師在纖維膽道鏡直視下,可減少對結石周圍組織的損害,從而降低膽漏、膽道出血等并發癥風險。此外,醫師可通過纖維膽道鏡觀察膽管內是否有殘留結石,從而降低結石殘留率。臨床調查發現,肝切除術聯合纖維膽道鏡技術是目前最新的肝膽結石治療方法,可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具有良好的使用價值[6]。

表1 對比兩組手術效果、并發癥和復發率[n(%)]
綜上所述,肝切除與纖維膽道鏡聯合治療肝膽結石,可減少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風險,安全性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