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李美星
( 六盤水市首鋼水鋼總醫院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食道靜脈曲張產生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肝硬化導致的門脈性高壓[1]。其中出現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癥狀往往是肝硬化晚期疾病的并發癥癥狀[2],近幾年來,通過內鏡注射硬化劑治療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疾病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就深入探討食道靜脈曲張內鏡下硬化治療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并將結果數據分析,為本次研究主旨提供論據。
選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以上患者均確診為肝硬化形成的并發癥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5 例,最小年齡為20 歲,最大年齡為70 歲,平均年齡為(55.2±4.9)歲,平均病程(7.9±2.7)年。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化治療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在手術前都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應的術前護理,如詳細的講解該疾病的形成原因,治療方式、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和手術的風險性,幫助患者對硬化治療具有一定的了解度,從而幫助患者及其家屬降低心理壓力,更好的配合手術的展開;患者在進行治療前需要進行相應的凝血機制和肝腎功能的檢查,對于凝血功能較差的患者為了降低出血率需要在術前3 天注射維生素K1,手術前患者需要禁食12 小時;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需要檢查手術儀器的完整性,并于術前半小時將內鏡注射液浸泡于75%的酒精溶液中,備聚桂醇注射液。(2)術中護理:待胃鏡放置于患者食管下段能夠窺探到靜脈曲張部位時即采取注射治療,根據患者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點的不同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若患者是食管靜脈曲張則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注射治療,采用環繞出血點+出血點處直接注射技術止血,一個出血點局部用量10m l 左右,最大劑量不超過15m l。護理人員需要隨時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情況,若有異常需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治療完成后若在拔針時患者出現了局部出血癥狀時可采取相應的止血藥進行止血,隨后拔出胃鏡,使患者平躺,且頭朝一次觀察半小時,若患者并未出現不良癥狀即可送回病房。(3)術后護理:治療后患者若無出血癥狀發生即可給予流質食物,患者治療后需要臥床休息1 ~2 天,盡量避免劇烈咳嗽和排便,防止由于腹腔壓力增高再次引起出血。(4)并發癥護理:硬化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出血和發熱、惡心嘔吐、胸骨后疼痛等并癥狀的發生,若出現則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定時測量患者的體溫和血壓。
統計分析硬化治療護理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硬化治療護理前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及并發癥情況[n(%)]
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通過對硬化治療護理前后進行對比發現,護理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護理前,組間評分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在臨床醫學中,肝硬化極易造成門靜脈血壓值增高,使得胃底部的門靜脈系列相吻合,從而導致食管下段和胃底靜脈呈現曲張狀態,而這種狀態由于所處位置的原因使得靜脈曲張會破裂出血,從而形成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現象的發生[3]。靜脈曲張破裂引發的出血,出血量較大,臨床上的治療較為艱難,因此一般情況下均采用保守方式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式下患者的再出血率較高,從而誘發病死率的升高[4]。目前,臨床上研究發現,采用內鏡下注射硬化劑能夠有效的緩解靜脈血管曲張的狀態,使得出現破損的血管內膜會相互粘連在一起,從而使血管出現閉塞管腔,避免出現再次出血的癥狀,止血的效果較為顯著,而在硬化治療后采取相應的護理,從術前、術中、術后等多個方面出發,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密切的關注患者的各項身體特征和手術操作過程,醫護人員之間密切合作,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成功率,同時也降低了并發癥和不良發應的發生率[5]。從本次研究的數據結果顯示來看,通過對硬化治療護理前后進行對比發現,護理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護理前(P<0.05),
綜上所述,針對于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癥狀,在采取硬化治療護理后,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術成功率的同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