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雅萍,朱效兵,蘇 靖,張 青, 李云玲
(河套學院農學系,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17 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 明確提出,要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統籌推進課程育人,推動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2]。顧名思義,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堂知識內化過程中,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道德覺悟和文化素養,注重將學生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面對各種價值觀和社會思潮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取舍,明確自身價值[3]。因此,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如何更好地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高校教師需要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食品工程原理” 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程是在學習 “高等數學”“物理化學”“工程制圖” 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學習食品加工過程的工程概念和單元操作原理,為 “食品工藝學”“食品工廠設計”“食品機械設備” 等課程奠定理論基礎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講授動量傳遞、熱量傳遞、質量傳遞的規律,以公式、原理和計算為主。除此之外,大部分院校該課程開課時間都在第四或第五學期,每周4~5 學時,是學時比例較大的專業課之一。同時,該課程作為很多高校食品專業碩士研究生筆試初試課程之一,學生從思想上較重視該課程的學習。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嚴謹的科學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優秀品格,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較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因此,教師在 “食品工程原理” 教學過程中運用好思政元素,可以有效發揮該課程的橋梁作用及育人功能,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素養。
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重主流價值觀的引領,避免生硬地將德育內容切入課程中,而應將專業知識和思想教育內容有機融合。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結合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制定合理德育目標或素質目標,從而實現潤物無聲的效果。
“食品工程原理” 課程思政元素見表1。

表1 “食品工程原理” 課程思政元素
教師在實施課程思政過程中要以身作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合格的教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教師作為教學實踐的主體,要努力適應和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和要求。作為理工專業教師除加強前沿專業知識學習外,還要提高對黨和國家教育政策、方針和育人目標的認識,在知識傳播的同時,注重思想傳播、真理傳播。在課程思政實踐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和實事求的科學精神為重點來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尊重科學家科研成果,崇尚科研工作者對社會發展所做貢獻,學習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課教師要充分發揮好專業課堂這個主渠道,幫助學生在思想、行為、思維、觀念等方面樹立積極健康的意識形態,真正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 好教師。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現代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名人故事、科技成果圖片和視頻,間接讓學生感受國家情懷和民族自信。當前,“立德樹人” 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環節,以“學生為中心” 的教學理念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出現多種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微課、慕課和混合式教學等,這些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重新定義 “教” 與 “學” 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有利于開展課程思政。教師利用學校學習平臺、QQ 群、微信群等開展行線上線下教學,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的主動意識。分小組學習將學習討論結果展示匯報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及語言表達能力。總而言之,教師要善于發現 “95 后”“00 后” 大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將國家政策、社會熱點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課程思政進課堂,從而與學生在情感、知識和行為上產生認同感,實現 “三全” 育人。
在國際國內復雜背景和社會多元價值思潮下,不良思想對青年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方面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學生容易出現重個人利益、輕集體利益甚至是出賣國家利益的現象;在道德方面也會出現失去原則底線的現象,而通識類思政課程的學時數有限,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也會得不到重視,所以重視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是每一位專業課教師則無旁貸的責任。每一位專業課教師都應深入挖掘自己所授課程思政元素,積極探索將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教學方法,使得課程思政達到 “如鹽在水” 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