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錠洪 , 林長裕 , 蘇偉民 , 黃育鑫 , 張利東
(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院 1 腫瘤內科, 2 影像中心, 廣東 普寧 515300)
直腸癌為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較多患者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 而手術無法根治, 因此化療是治療直腸癌的常見方式[1]。 直腸癌通常采用伊立替康、 奧沙利鉑等化療藥物聯合化療, 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對病情產生緩解作用, 但總體而言治療效果不佳。 體外高頻熱療作為一類新型的腫瘤輔助治療方式, 在部分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一定療效。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頻熱療聯合FOLFIRI 化療在晚期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直腸癌患者80 例。 納入標準: ①符合直腸癌TNM 分期Ⅳ期診斷標準[2]; ②年齡≥18 歲; ③參與研究前未參加過化療;④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 ②血液系統障礙; ③心肝腎腦等部位功能障礙; ④妊娠期、 哺乳期女性。 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聯合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性 21 例, 女性 19 例; 年齡 41 ~ 75 歲, 平均年齡(67.04 ± 5.21) 歲; 高分化 18 例, 中分化 13 例, 低分化 9 例。觀察組男性 23 例, 女性 17 例; 年齡 42 ~ 76 歲, 平均年齡(67.23 ± 4.98) 歲; 高分化 16 例, 中分化 14 例, 低分化 10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 FOLFIRI 化療, 具體如下: 伊立替康(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20068128) 靜脈滴注, 首次劑量為 180 mg/m2, 隨后給予 2 400 mg/m2持續滴注 46 h; 5-氟尿嘧啶 (北京斯利安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1020223)靜脈推注, 劑量為 400 mg/m2; 亞葉酸鈣 (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20013091) 靜脈滴注, 劑量為 400 mg/m2。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高頻熱療, 具體如下: 在化療給藥后當天起連續7 d 予以上腹部體外高頻熱療 (HG-2000Ⅲ體外高頻熱療機, 頻率為13.56 MHz, 珠海和佳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體外溫度恒定為 41.5 ℃ ~43.5 ℃, 每次治療 45 min。14 d 為 1 個療程, 共治療 6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療效評價: 完全緩解: 測量目標病灶完全消除, 癥狀緩解; 部分緩解: 測量目標病灶直徑總和≥30%但低于基線水平; 進展: 以測量目標病灶直徑之和最小值為參照,直徑之和在其基礎上增加≥20%; 穩定: 測量目標病灶直徑位于部分緩解與進展之間。 疾病緩解率 =(完全緩解例數 + 部分緩解 + 穩定例數) /總例數 × 100%。 ②不良反應包括白細胞減少、 腹瀉、 惡心嘔吐、 中性粒細胞減少等。 ③腫瘤標志物: 取患者空外周靜脈血5 mL 置于無菌試管內, 使用離心機經3 000 r/min 速度離心 20 min, 分離血清血漿, 血清置于低溫冷凍箱靜置備用。 使用MAGLUMI 4000 Plus 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患者的癌胚抗原 (CEA)、 糖類抗原 1999 (CA199)、 糖類抗原 125 (CA125) 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治療3 個月后, 聯合組的疾病緩解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n (%)]
2.2 腫瘤標志物治療 3 個月后, 兩組的 CEA、 CA199、 CA125水平低于治療前, 且聯合組的CEA、 CA199、 CA125 水平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比較 ()
注: 與該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時間 組別 n CEA (μg/L) CA199 (kIU/mL) CA125 (IU/mL)治療前 聯合組 40 63.74±6.52 112.74±8.81 95.49±5.34對照組 40 64.16±6.85 112.36±8.43 95.23±5.75 t 0.281 0.197 0.210 P 0.780 0.844 0.835治療 3 個月 聯合組 40 24.17±3.22* 47.35±3.67* 35.81±2.25*對照組 40 36.43±4.65* 68.51±5.66* 58.86±3.64*t 13.709 19.839 34.067 P 0.000 0.000 0.000
2.3 不良反應治療3 個月后, 聯合組的白細胞減少、 腹瀉、惡心嘔吐、 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比較 [n (%)]
臨床中多采用FOLFIRI 化療治療直腸癌, 效果尚可, 但其毒副作用大, 且中晚期食管癌療效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而較多輔助治療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療效, 因此找到適合晚期直腸癌患者的有效輔助治療手段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 體外高頻熱療是臨床中用于多類疾病患者輔助治療的一類治療方式,但臨床對其治療直腸癌的效果研究并不多[3]。 由于晚期直腸癌患者化療期間通常伴有較為嚴重的毒副作用, 耐受性較差, 且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需求也不斷提升, 故在評估體外高頻熱療晚期直腸癌患者的過程中, 療效、 不良反應的評估極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3 個月后, 聯合組的疾病緩解率高于對照組, 腫瘤標志物指標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高頻熱療聯合FOLFIRI 化療治療晚期直腸癌患者效果更佳。 CEA 屬于大腸癌組織中的一種糖蛋白, 可引起患者免疫系統反應, 屬于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 CA199 為細胞膜內的糖蛋白, 可于健康人體內的胰腺導管上皮表達, 在血清中以唾液黏蛋白方式存在, 機體在健康狀態下CA199 表達較低; CA125 與腫瘤細胞凋亡、 侵襲、 轉移息息相關。 三種腫瘤標志物指標均顯著降低,表明聯合治療對患者惡性腫瘤細胞發展有良好的抑制作用[4]。另外, 聯合組的白細胞減少、 腹瀉、 惡心嘔吐、 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提示聯合治療毒副作用更小, 與趙景文等[5]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高頻熱療聯合FOLFIRI 化療對晚期直腸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可顯著抑制腫瘤發展, 毒副作用較小, 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