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敏
(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院 產科一病區, 河南 許昌4617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孕期出現的糖代謝異常, 是臨床常見的妊娠期合并癥, 不僅會對孕婦造成影響, 而且早產或巨大兒等不良結局發生率較高。 因此, 臨床上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傳統健康教育模式臨床效果不佳,患者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 相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知識掌握情況也不太樂觀, 往往忽略了患者的需求。 IKAP 模式健康教育是一種促進人類健康行為的干預理論, 其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兩者結合的模式, 能夠明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度, 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以提高其恢復健康的信心[1]。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 IKAP 模式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50 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5 例。 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模式, 觀察組采用IKAP 模式健康教育。對照組: 年齡 20 ~ 37 歲, 平均 (25.14 ± 3.21) 歲; 孕周 28 ~39 周, 平均 (36.14 ± 0.56) 周。 觀察組: 年齡 21 ~ 38 歲, 平均 (26.45 ± 3.26) 歲; 孕周 29 ~ 40 周, 平均 (36.17 ± 0.74)周。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空腹血糖≥5.1 mmol/L; ②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 (OGTT) 1 h 血糖≥10.0 mmol/L; ③OGTT 2 h血糖≥8.5 mmol/L; ④患者或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患有惡性腫瘤及心、 肺、 肝、 腎等疾病; ②患有精神疾病且不能配合本研究; ③妊娠期前血糖情況異常。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傳統健康教育模式: 患者在進行產前檢查時, 醫護人員應發放健康教育手冊, 可通過提供網絡咨詢、24 h 電話咨詢, 提高患者的積極性, 積極參與院內組織的健康知識教育講座, 學習與孕期相關知識及技能。 給予患者心理指導, 保持心情愉悅, 護理人員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讓患者感受到溫暖。 觀察組給予IKAP 模式健康教育: IKAP 模式即信息-知識-信念-行為模式, 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①掌握知識: 患者入院即由專業的護理人員通過統一的健康教育、 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或紙質資料、 一對一授課等方式進行培訓。 集體健康宣教內容主要包括妊娠生理、 妊娠及分娩并發癥、 飲食指導、 疾病相關知識、 運動干預等, 每周 1 次, 可采用 PPT、 視頻播放等方式進行授課。 一對一授課的時間可根據患者作息進行合理安排, 如在患者入院產檢時、 監測血糖時等, 每月至少1 次, 每次授課時間為15 ~20 min, 主要由患者進行健康咨詢,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給予飲食、 運動等干預, 并建立微信群, 定期推送疾病相關知識。 ②建立信念: 醫護人員向患者一對一授課時, 注意觀察其心理狀態, 必要時給予心理指導, 學會自我調節和疏導, 可通過語言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信念, 可通過聽音樂、 看劇等保持良好心態, 護理人員發現不良情緒時應及時與患者溝通, 幫助其疏導。 ③實施: 幫助患者在掌握疾病相關知識的同時改善自身的不良行為。 患者入院后, 護理人員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關注血糖控制、 體質量、 飲食、 運動干預等情況, 并視血糖及體重情況及時調整, 若出現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應及時向患者及家屬強調重要性, 護理人員增加隨訪次數, 微信平臺每天3 次提醒患者的血糖、 飲食、 運動等情況。 嚴格限制糖分及糖類食物的攝入, 如巧克力、 冰激凌、 碳酸飲料等, 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 嚴格遵循高蛋白、 低脂飲食, 并內附各類食物升糖指數表及運動模式表供患者參考, 并督促其嚴格按照治療方案執行。
1.4 評價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完全掌握: 患者能夠完全掌握疾病相關知識, 能有效控制血糖, 并嚴格遵循飲食、 運動干預方案, 患者能全部答出提問的問題; 部分掌握: 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不全面, 提問患者有部分問題回答不清; 未掌握: 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 未意識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提問患者回答不出。 總掌握度 =(完全掌握例數 + 部分掌握例數) /總例數 × 100%。 ②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分娩結局, 包括宮內感染、 新生兒窒息及剖宮產。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觀察組的健康知識總掌握度為100.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80.00% (P <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n (%)]
2.2 不良分娩結局觀察組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為0.0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16.00% (P <0.05)。 見表 2。

表2 兩組的不良分娩結局比較 [n (%)]
發生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明顯高出正常范圍, 導致葡萄糖直接經胎盤到達胎兒, 引起胎兒出現巨大兒的風險。 孕婦出現高糖狀態會造成胰島細胞增生及胰島素分泌過量的情況,使胎兒發展迅速, 從而形成巨大兒。 常規健康教育模式以孕婦教育為主要內容, 給予孕婦生理、 心理、 血糖控制及運動指導, 給孕婦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的知識、 健康保健、 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等, 但通常忽略了孕婦的需求, 導致孕婦單方面被灌輸較多知識, 引起其抵觸情緒[2], 且臨床應用效果一般, 孕婦接受度低, 對治療依從性的改變不明顯。
IKAP 模式健康教育主要強調護理的整體性和個體化, 對干預對象進行針對性引導, 體現護理人員的專業性。 首先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IKAP 模式, 并增加自身專業知識, 從而保障將IKAP 模式更好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3-4]。 與傳統健康教育模式相比, 現臨床應用的IKAP 模式健康教育已不僅是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而是以患者熟練掌握疾病相關知識、 樹立信念、 改善不良行為、 預防并發癥為主, 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且注重知識、 實踐兩者相融合, 針對性制定護理計劃, 給予健康、 飲食、 運動、 心理指導等, 指導患者正確認識妊娠期糖尿病, 從而有效控制血糖情況,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增加康復的信心[5-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健康知識總掌握度高于對照組, 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提示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IKAP 模式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明顯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度, 減少不良分娩結局發生。
綜上所述, IKAP 模式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度, 減少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