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介入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心臟射頻消融術是臨床治療心室顫動、 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疾病常用的心臟介入手術, 心臟病患者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負性情緒的波動會提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影響患者預后[1-3]。因此, 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心臟射頻消融術患者負性情緒十分必要。 病友互助交流干預是讓治療經驗豐富和康復良好的病友對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提供志愿服務, 分享治療經驗及感受, 對改善患者負性情緒、 促使患者積極應對有明顯作用[4]。基于此, 本研究選取2018 年 2 月至2019 年10 月于我院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100 例患者, 旨在探討病友互助交流干預對其負性情緒及應對方式的影響,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于我院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100 例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50 例。 觀察組男性 32 例, 女性 18 例; 年齡 40 ~ 75歲, 平均年齡 (55.26 ± 6.23) 歲; 疾病類型: 室性心律失常16 例, 陣發性房顫 15 例, 持續性房顫 19 例。 對照組男性 30例, 女性 20 例; 年齡 42 ~ 76 歲, 平均年齡 (55.89 ± 6.01)歲; 疾病類型: 室性心律失常 18 例, 陣發性房顫 14 例, 持續性房顫18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包括: 入院后進行疾病知識宣教; 加強護患交流, 對患者的疑問進行細致解答; 保持病房衛生, 營造安靜整潔的治療環境, 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病友互助交流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 ①招募病友志愿者。 病友志愿者入選條件: 已接受心臟射頻消融術治療, 術后恢復效果良好,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具有良好的溝通、 表達能力。 ②培訓志愿者。 心內科護士長通過講座、 現場討論、 情景模擬等方式對志愿者進行培訓, 強化志愿者對心臟射頻消融術的認識, 提升志愿者互助、 支持的能力。 培訓內容由心臟射頻消融術相關知識 (心臟射頻消融術圍手術期的注意事項、 如何應對突然事件、 術后康復策略等) 及服務技能 (志愿者的義務、 責任及處理方法, 如何應對在互助交流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戰, 談話的技巧,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等) 組成。 志愿者完成培訓后接受考核, 考核內容包括書面考核和現場角色模擬, 最終取綜合成績前10 名的志愿者進入病友互助交流干預小組。 ③志愿者服務模式。 開展病友互助交流座談會, 志愿者講述自身治療的心路歷程、 心臟射頻消融術圍手術期的自我管理經驗、 自我心態調整方法、 飲食注意事項等。 隨后志愿者與患者進行自由交流, 對患者進行情感支持,了解患者內心真實想法, 幫助患者宣泄自身的負面情緒, 及時糾正心態。
1.3 觀察指標①于干預前后應用抑郁自評量表 (SDS)、 焦慮自評量表 (SAS) 評估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 分值越高表示抑郁、 焦慮情緒越嚴重。 ②于干預前后應用醫學應對調查問卷(MCMQ)[5]評估兩組患者的應對方式。 MCMQ 包含面對、 回避和屈服3 個分量表, 面對總分8 ~32 分, 回避總分7 ~28分, 屈服總分5 ~25 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使用該應對方式的頻率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行 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負性情緒干預前, 兩組的 SDS、 SAS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 干預后, 兩組的 SDS、 SA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 SDS、 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 SDS、 SAS 評分比較 (, 分)

表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 SDS、 SAS 評分比較 (, 分)
注: 與該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SDS 評分 SA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53.14±5.28 43.20±4.76* 50.24±5.65 40.42±4.43*對照組 50 53.51±5.49 48.86±5.02* 50.03±5.47 45.86±4.79*t 0.344 5.785 0.189 5.896 P 0.732 0.000 0.851 0.000
2.2 應對方式干預前, 兩組的面對、 回避、 屈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干預后, 兩組的面對評分高于干預前, 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干預前 (P <0.05); 觀察組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 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見表2。
心臟射頻消融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手術方法, 具有安全性高、 創傷小等優點[6]。 但由于心臟的關鍵性和特殊性, 加上患者對手術風險、 手術效果、 自身病情進展、 術后并發癥等缺乏了解, 往往會出現較多負性情緒, 以焦慮及抑郁最為常見[7]。此外, 長期受到負面情緒影響也會造成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加速病情進展, 故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意義重大。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MCMQ 評分比較 (,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MCMQ 評分比較 (, 分)
注: 與同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面對 回避 屈服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19.52±4.35 26.98±3.09* 18.21±4.57 11.30±2.92* 12.11±3.04 7.09±2.01*對照組 50 19.14±4.54 23.22±3.61* 18.86±4.78 15.95±3.88* 12.01±3.16 9.53±2.64*t 0.427 5.595 0.695 6.771 0.161 5.200 P 0.670 0.000 0.489 0.000 0.872 0.000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干預后的SDS 評分、 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病友互助交流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降低抑郁及焦慮程度。 分析原因在于: 病友互助交流干預是讓接受過心臟射頻消融術治療的患者分享經驗, 患者更容易信賴具有類似經歷的病友, 對病友的接納度相對較高。 病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講述心臟射頻消融術圍手術期的注意事項、 自我心態調整方法, 幫助患者深入了解心臟射頻消融術相關知識, 有利于患者提升自信心, 坦然接受治療。此外, 患者可以從病友的治療心路歷程中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減少抑郁、 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 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病友互助交流干預能夠有效改變患者的應對方式, 幫助患者積極面對手術, 這是由于病友互助交流干預提供了患者與病友自由交流的機會, 有利于患者與病友相互傾述內心真實想法, 及時宣泄負面情緒, 積極接受治療。
綜上所述, 病友互助交流干預能夠顯著改善心臟射頻消融術患者的負性情緒, 改變患者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