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軍
摘 要:國內外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已經充分說明農村金融發展對于消除貧困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長期以來,農村金融發展問題和困難較多,農村金融發展系統的層級不足,農村金融類型相對欠缺。應對新時期農村金融發展的問題和困難,不僅需要保持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也需要持續推進農村金融創新,規范監督管理。
關鍵詞:農村;金融發展;問題;困難;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0-015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 ? ? ?文獻標志碼:A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想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因此,農村金融發展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的決定性因素。
1 ? ?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性
20世紀90年代,國際機構針對農村金融服務對“三農”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了深入調研。例如通過調查孟加拉國專門服務于農村貧困人口的格拉明鄉村銀行發現,農村金融服務與消除鄉村貧困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不僅如此,農村金融服務能夠為鄉村貧困人口提供明顯的改善經濟作用,具有遠超城市的吸引力,是引導“三農”發展最具積極意義的服務形式和要素之一[1]。
從2008年人民銀行開始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試點工作以來,隨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多個主管單位加入,農村金融服務改革的覆蓋面迅速擴展至全國。從金融保險方面來看,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從較早時期只涉及主要農作物保險迅速擴大到重要畜產品和“菜籃子”保險,其后涉及設施農業、農機具、農房乃至制種及漁業等方面。顯然,這些農村金融產品不僅在物質上和心理上為廣大農戶增強了擴大農業生產的信心,同時在應對各種農業農村災害和意外事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保障作用[2]。
2 ? ?農村金融發展的問題
2.1 ? ?層次不足
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當前國內農村金融已基本形成了融合式發展格局,即政策性、商業性與合作性相輔相成的多元多層模式。然而,受農村信用環境、投資狀態與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足等原因影響,國內農村金融發展長期存在層次不足問題。
從政策性金融層面看,受金融行業技術性、安全性要求提高的限制,政策性金融雖然承擔著農村金融發展領頭者的歷史使命,但其在鄉村的創新金融發展形式和內容方面始終處于小步慢走狀態,無論是創新深度還是廣度,均與新時期農村經濟多元形式、多種類型的客觀要求存在不小差距[3]。
商業性金融在數量、規模、種類及金融功能等方面存在相對單一的典型問題。同時,受到農村金融環境建設相對滯后的影響,商業性金融的融資門檻、審核條件和貸款數額都與農村經濟發展現實特點不符。這使商業性金融和農村經濟發展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和束縛。
合作性金融雖然較活躍、發展速度也更迅猛,但從其自發性和結構來看,合作性金融的系統性、規范性或穩定性方面均無法與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相提并論。加之部分地區對合作性金融的監管力度不足、范圍覆蓋有限,導致合作性金融在管理層面存在不少漏洞和缺失,這些都給合作性金融的健康發展帶來了難以預估的風險隱患。
不僅如此,很多農村地區的中小型金融機構嚴重不足,造成當地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力缺乏、金融活動內生動力不足,因此農村金融發展速度慢、規模小等不良情況長期存在[4]。
2.2 ? ?類型不足
隨著政府不斷出臺推動“三農”發展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提速擴容的多元發展狀態。傳統農業生產正在迅速轉向產業化、價值鏈化轉變,對金融的現實要求也從相對原始和單一的融資,逐漸向從融資到保險、從證券到期貨等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的多個領域擴展。越來越多鄉村地區因經濟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上融入民間金融,同時以更多小額融資和分散性融資填補傳統規模化融資的空白。越來越復雜的經濟活動形式也需要農村金融在滿足融資活動要求的基礎上實施更加規范化和系統化的金融監督及管理。此外,越來越多鄉村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要求在傳統銀行貸款類融資中疊加更多信用貸、融資租賃、直接融資與抵押擔保。在實際操作層面,這些客觀要求依然難以得到充分滿足。類型不足是制約農村金融發展速度、規模與品質的又一負面因素。
3 ? ?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對策
3.1 ? ?保持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
金融業是技術含量高、風險相對大且對安全管理有很高要求的特殊行業。加快農村金融發展離不開政策投入和引導,但是因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且整體環境不理想,農村金融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達到城市同類行業與領域的平均水平。這需要管理層對農村金融給予更多關注,因此保持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至關重要。
這種政策層面的關照不僅體現在中央保持對農村金融領域的宏觀政策傾斜,持續制定和出臺有利于農村金融系統性與規范性發展的戰略綱領,地方政府也需要結合當地特點和客觀需求在實踐層面推出更具本土化與個性化的優惠政策。出臺地方性政策可以采取先試點再推廣的模式,通過持續擴大試點數量和范圍獲取更多實踐經驗,進而在不斷彌補缺失的優化活動中提升農村金融創新的品質與效率。
由于很多地方長期存在涉農貸款門檻高而金額低的情況,相關部門應考慮適當降低準入條件,通過吸引小微金融機構與合作式金融組織改善農村金融發展環境。村鎮銀行應充分擴大覆蓋面,同時積極嘗試農村合作社層面的內部互助式融資形式。繼續保持對政策性和大中型金融機構的深化改革進程,鼓勵和引導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面降低融資利率并延長融資時限等。
在保持貨幣政策傾斜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財稅類、監管類政策的扶持。例如持續增加涉農貸款總投入;優化涉農貸款結構并保持一定比例;在現有涉農稅費政策基礎上,視各地具體情況進一步減稅降費;積極開展涉農資產質押再貸試點;給予支農再貸類金融項目更多優惠政策;基于政策扶持,不斷增加涉農金融擔保與再擔保類機構的數量;持續擴大涉農政策性保險的覆蓋面等。
3.2 ? ?持續推進農村金融創新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而科學發展的核心之一就是創新。只有持續推進農村金融創新,現有的問題與困難才更有可能通過創新得以突破和超越。
與城市金融活動不同,農村土地和農民自有住房是農村金融創新的最大特點之一。土地經營權是農村金融發展中最具技術優勢的創新基點。越來越多的地區取得了基于農民土地經營權和自有住房抵押貸款的金融創新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農村金融機構應更加積極著眼于農業產業鏈與供應鏈,整合信貸、期貨、租賃、保險等多種金融工具,通過組合拳的方式實現農村金融的優化與創新。
為進一步實現農村金融發展的多元化、系統化、長期化,充分利用資本工具實現涉農金融證券化和債券化發展是非常有效的創新渠道。例如允許滿足條件的涉農企業以股票和債券的形式融資,開展規模化農業設備的租賃化融資試點等。
3.3 ? ?規范監督管理
要使農村金融創新健康有序發展,規范監督管理必不可少。這不僅需要中央出臺涉及農村金融改革的監管政策與機制,也需要相關機構明晰監管職能和責任,各級政府應在農村金融監管環節中各司其職。
各級地方政府需要著重針對當地涉農小額貸款機構落實監管責任,同時加強對當地農村新型合作式金融機構及其行為的教育引導和監督管理。為了進一步優化各地農村金融發展的市場環境,地方政府還需要完善農村金融發展風險防范機制、準入與退出機制和農村金融存款保險機制等。不僅如此,地方政府還應積極建立農村金融風險補償基金制度,這不僅有利于防范和降低農村金融風險,還可以為廣大農村地區金融發展創造更加健全和良好的客觀環境。
4 ? ?結束語
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城市與農村以及一二三產業一個也不能少。通過對比城市與農村、第一產業和二三產業可以發現,雖然近年來國家對“三農”提供了最大力度的政策傾斜和支持,但多年的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剪刀差遺留問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金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加快農村金融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有利于解決長期存在的區域發展失衡問題。解決農村金融發展問題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恒的系統性工程,需要著眼于頂層設計,加快對體制機制的結構性優化。同時,考慮到廣大農村地區人力資源素質的基本水平,除了農村金融的技術性措施外,還需要加強對人員教育與培訓的關注。只有在政策、制度、措施與人員方面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金融才能突破各種問題與困難的制約。在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從而更加系統化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參考文獻:
[1]陳雷.完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保障農村經濟健康發展[J].吉林農業,2019(24):63.
[2]高明.新常態下加強農村金融發展管理工作的措施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23):39.
[3]武衛敬.現代農村金融發展管理的核心內容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2):69-70.
[4]王達.加強農村金融發展管理工作的措施——基于網絡經濟學視角的研究與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19(12):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