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布延期開學,同時提倡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一時使得在線教育炙手可熱。全國各地積極布局信息支撐保障系統,一些在線教育公司也提出,除必要的帶寬成本費用外,免費提供在線學習服務,同時入駐各大媒體平臺,推出免費直播課程。
這本是一件順應防疫形勢的好事,卻引發了不少爭議。個別學校提前學習新課、個別在線教育機構和平臺將新學期的教材、教案和學習包上傳,有提前教學、利用假期補課之嫌。這既增加了學生負擔,也曲解了“停課不停學”的內涵。對此,教育部及時作出回應,提醒“各地原計劃正式開學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
我們應當達成這樣的共識:只有尊重規律、合乎規定、有序推進,才能取得實效。也正因如此,延期開學期間的在線教育,可以補位,但不能越位。
首先,莫把“應急”當“應然”。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理解采取在線教育“停課不停學”,是抗擊疫情的特殊情況下的“應急之舉”,而不是完全替代學校正常課堂教學的“應然之措”。
同時,建議“優施”更要“優師”。在這樣的教育“應急”中,再多的“設施”和“措施”,都不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設計出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學習項目與任務,哪怕通過最簡單的通信工具,都能更貼近教育的本質。
在線教育應與線下教育秉持同樣的價值追求,那就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解讀
在線教育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提前教學、利用假期補課”等做法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也是對“停課不停學”的曲解。“停課不停學”只是抗擊疫情下的“應急之舉”,并不能當作是理所應當。在線教育應主動承擔起教育者的職責和義務,尊重國家的法律規定,尊重教育的本質規律,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尊重教師的教學規律,在延期開學期間,努力做好“補位”的工作,而不是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