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祥生地產成功通過港交所聆訊,港股上市進入倒計時,有望成為繼匯景控股、港龍地產、金輝控股之后,年內第四家赴港上市的房企。這也意味著“千億房企”年內或全部上市。
據權威機構統計,截至目前,TOP200房企中,已經上市的房企數量占比約60%,TOP50內房企中,這一比例更是超過了90%。從房企選擇的上市地點來看,相比于滬深市場,港交所更受房企青睞。2018年有12家房企赴港IPO,2019年赴港IPO房企達到13家,今年以來,在港遞交上市申請的房企超過10家,這還不包括分拆物業上市的情形。
分析認為,在現階段房地產融資環境持續收緊的背景下,房企對于赴港上市熱情不減,是希望通過上市獲取更為多元的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規避一些融資限制。房企上市成功,一方面可以籌得資金,拓寬房企的融資渠道,同時企業通過擴大股本結構,可以降低凈負債率,優化財務報表,改善企業的財務情況。另一方面,近幾年大型房企不斷加大多元化業務分拆上市力度,以此擴大母公司權益,降低資產負債率,帶來現金流入。房企通過分拆多元業務上市還可以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改善資產流動性。此外,已經上市的房企,可以通過增發配股進行股權融資,這也是有效緩解房企財務壓力的有效舉措。
但也應該看到,在當前背景下,各類房企通過赴港上市雖能解一時之急,但并不是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對企業來講,上市并不意味著功成名就,上市不僅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會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在公司治理的規范化等方面,會面臨更高的要求和考驗。房地產企業只有盡快苦煉內功、創新思路、做好產品和服務、不斷培育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尋求質量發展,才是行業新背景下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的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