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 ?要:在我國養殖業中,生豬生產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積極提高養豬技術水平、建設集約化和規模化豬場有利于促進養豬業的良好發展。本文對規模化豬場保育豬的飼養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飼養技術
現階段,我國的養殖業得到了快速且良性的發展,這對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促進市場繁榮發展以及確保社會的穩定和諧具有重要意義。生豬生產在我國養殖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最常見的動物生產種類。養豬技術的提高促進了豬場的不斷發展和擴建,集約化、規范化和規模化豬場顯著增多。因此,創新規模化豬場管理對豬飼養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1 ?飼料管理
1.1 做好飼料的質量管理
在養豬生產中,飼料的質量直接影響豬的生長。養殖過程中盡可能避免飼料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會損害豬的腎臟和肝臟,影響豬的自身抵抗力和繁殖力,甚至會加快豬的死亡速度。仔豬由于自身抵抗力較弱,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健全,對飼料中的霉菌毒素較敏感,所以應給仔豬投喂含有豐富營養成分的飼料,確保仔豬能夠產生較多的抗體,減少疾病的發生率。養殖戶應嚴格把關飼料質量,避免使用污染了霉菌毒素的飼料。
1.2 保證保育豬的營養攝入
飼料的營養組成直接決定了保育豬的生長發育,若可以確保保育豬的營養攝入將會加快其生長,從而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在飼養過程中,養殖戶應結合實際情況為保育豬搭配營養,確保保育豬獲得均衡的營養。合理配制飼料,確保豬可以攝入充足的營養成分,如礦物質、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若條件允許,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這對平衡保育豬的營養水平非常有利,同時還可以使保育豬產生更強的抵抗力,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
2 ?疾病防控
2.1 保育豬免疫工作
剛出生的仔豬不能立即接種疫苗,但到可以接種的時候務必要接種,目的是為了保證仔豬穩定、健康地生長。應根據豬場或豬的實際情況合理接種,特別是根據季節或養殖地區常見的疫病開展接種,可以使疾病得到有效預防。此外,還應在固定的時間對生豬展開防疫檢查,只要有病豬出現,應立即運用有效手段展開治療。
2.2 豬場的疾病防控工作
養豬專家指出,生豬發病存在規律性,所以,在進行疾病防控時,既要有效解決病癥,又需要總結生豬發病的規律。通常每年11月或12月是豬瘟或消化道疾病的高發期,若要防止生豬發病,這段時間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糖類藥劑可以有效提高生豬的免疫力。
3 ?豬群管理
3.1 做好分群管理
在規模化豬場保育豬的飼養過程中,需要對豬群進行合理的分群管理,這是一種效果顯著的飼養管理方式。第一,在飼養過程中需要監測保育豬的體型,分群時盡量保持原窩不變。如果其體型差異較小,則可以在同一窩中繼續保育,同時控制好豬欄中豬的數量;體型差異較大的豬需要重新分群飼養。第二,分群完成后需做好分欄。由于保育豬白天的活動頻率較高,若是進行分欄會引發較大的應激,需要遵循“夜做晝不做”的原則。此外,在飼養過程中要仔細觀察保育豬的生理反應,防止相互撕咬。
3.2 豬舍內環境管理
仔豬進入保育舍前,需要給其提供一個干凈且舒適的環境。第一,保證舍內有良好的通風和適宜的溫度,根據季節變化進行科學調整。第二,需要全面消毒保育舍,以殺滅病原體。也可以借助發酵床技術構建生態循環養豬系統。
4 ?結語
科學的飼養技術可以使保育豬健康生長。規模化豬場在飼養保育豬時務必要加大對飼料、免疫接種和分群等的管理力度,從而保證保育豬健康生長,降低保育豬的患病率,最終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