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在社會經濟發展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僅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改革建設,保障農村集體權益,而且能夠維護農民的合法集體權益,大大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該文介紹了山東省平邑縣流峪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經驗,并針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政策制度體系、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有效措施,以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與實踐,推動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產權歸屬;監管;組織構建;股權管理
李 強. 山東流域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與實踐[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6):8+11.
一、山東平邑縣流峪鎮改革實踐
流峪鎮位于山東省平邑縣中南部,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2℃,無霜期212天,日照2589.4 h,降雨量784.8 mL,下轄39個行政村,總人口5.5萬人,總面積118 km2。2006年被臨沂市農業局評為“沂蒙特產金銀花之鄉”,其金銀花中藥材市場被評為“臨沂市十大農產品批發市場”。現已形成兩大工業園區、三大集貿市場、十大骨干企業的產業格局,全鎮民營企業已發展到200多家,從業人員近6000人。近年來,該鎮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金銀花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萬畝,年產干花200萬千克;冬棗、板栗等經濟林果已形成規模,流峪鎮成為魯南重要的金銀花中草藥材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基地。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為高效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流峪鎮成立了專門的宣傳小組,主要是通過召開村民大會、下鄉走訪、發放產權制度改革資料等形式來擴大宣傳,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實踐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獲取村民的認可與支持[1]。流峪鎮委托各村的村委會、黨員及群眾代表組建了政策宣傳、信訪排查、清產核資等工作小組,不僅可以讓村民參與產權制度改革,同時也有利于產權改革工作的落實。各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產權制度改革方案時,通過村民代表決議后向村民公布,能夠調動農民參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實踐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科學開展清產核資工作
清產核資是基礎性工作,但工作內容比較復雜。流峪鎮在選擇評估主體及開展資產評估工作中,緊密結合各村的資產與資源待定情況,防止農村集體資產流失[2]。為了有效節約支出,流峪鎮各村大都將賬面金額作為折股量化的主要依據,但沒有將其當做資產變賣與處置的根據,而是在資產、資源產權均得到明確后再實施資產量化。
3、公開、公正確認身份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流峪鎮各村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指導意見》指導下,根據地方狀況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方式。在認定環節,要綜合考慮戶籍、集體組織利益關系以及土地承包關系三大因素,明確界定身份的具體方式與時間節點,將統計的全體村民、待議定的特殊群體以及即將納入的成員分3次進行公示[3]。公示后召開全村戶代表會議,對成員身份進行逐一界定,確定后上報給相關主管部門進行備案。
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產權歸屬界定不明確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社會結構與農村經濟結構發生著相應變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問題日漸突出。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收益分配標準與集體產權歸屬不明確。由于各村情況不一樣,產權制度改革內容較為復雜,且與廣大農民自身利益密切相關,大大增加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落實的難度。
2、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監管缺失
目前,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閑置浪費與高效管理缺乏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個別村莊沒有明確集體資產與資源的責任,部分干部存在違規操作行為,影響農村集體資產增收,大大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3、農村集體資產組織構建問題
正式實施農村集體資產制度后,各個地區都在以集體組織的形式對經濟組織進行科學規劃。改革后的組織結構為村級股份制合作社,需要通過健全完善的系統制度來確保農村資源性與經營性資產的正常運作。
三、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徑
1、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合理解決農村集體產權糾紛
現階段,農村地區政府在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全面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農村集體產權糾紛,如農民與政府間的產權糾紛、農民間的產權糾紛等。引發農村集體產權糾紛的因素很多,處理方法各有不同。如果政策制度不完善,會加劇農民與政府間的矛盾,降低政府部門的社會公信力,也會削弱政府機關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的權威地位,導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實踐工作無法有效開展。農村地區政府部門要合理設計政策路徑,針對政策制度銜接性較差這一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并將其當做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輔助策略,全面落實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實踐工作中。
另外,農村地區政府部門要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客觀評估,深入理解當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方針,制定能有效解決農村集體產權糾紛的方案,全方位健全與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政府部門的社會形象與公信力,為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實踐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2、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的股權管理
要想有效規范現階段農村集體資產的股權管理,就要科學制定與嚴格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辦法》與《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辦法》,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工作的約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辦法》內容明確規定了,農村集體經濟要實施股權量化,根據各村的集體經濟實力,在確保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幫助農村集體成員順利落實新增工作。《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辦法》重點強調的是,要面向已經實現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群體。這是因為隨著產權股份化的落實,集體經濟組織只有在資產份額合理分配的基礎上,才能有效確保每位組織成員都可以擁有相應的股份。另外,在農村集體資產制度改革過程中,各地區政府部門也要結合不同農戶的具體經濟情況來合理制定資產權益與股息稅。
3、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為了從根本上保障農村資產分配的公正性與公平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先制定、健全與完善的產權公司治理結構。首先,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相關條例進行系統的整合與擬定,增強農村法人結構的管理水平與聯結,并在此基礎上對農村集體組織成員進行限制。要根據《公司法》中的相關規定,參照集體成員的股份占比對經濟組織利潤實施合理劃分。但農村集體在分配股份資產時沒有遵循該規定,先扣除 30% 的村集體經濟利益,再為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分配剩余的70%。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時期,要將農村集體成員當做一個基本單位,在當前已有資產法律框架的基礎上,制定系統完善的股份與利潤分配條款。
四、結語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深化改革與探索實踐的新時期,政府部門要想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明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結合改革的實際情況與所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季焜,李康立,王曉兵,等.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改革:現狀、進程及影響[J]. 農村經濟,2019(12):1-10.
[2] 張 清. 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14-15.
[3] 陰才鳳.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思考[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