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美 賀奇志 劉曉樂
摘要:病蟲害直接影響棉花的產量和質量,想要做好棉花病蟲害防治工作,就必須繼續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該文對新疆地區棉花栽培中的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進行介紹,并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的介紹了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希望能減少對棉花的危害,提高棉民收入。
關健詞:棉花;病蟲害;綜合防治
宋榮美,賀奇志,劉曉樂. 新疆棉花栽培中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治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6):44-45.
近幾年,新疆兵團第七師129團棉花面積不斷擴大,可是近兩年由于氣候條件變化,危害棉花的病蟲害種類發生了變化。一些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偶發害蟲上升為常發性害蟲。危害棉花的病蟲害種類很多[1]。在新疆地區常發性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枯、黃萎病。主要蟲害有:棉薊馬、棉蚜、棉葉螨、棉鈴蟲等。要掌握病蟲害發生特點,嚴格落實“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技術要求。堅持達標防治、精準用藥,準確預測預報病蟲害發生,把握關鍵防治時間節點,確保1次施藥、2次防治,控制病蟲危害,降低田間用藥量。
一、棉花栽培主要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1、棉薊馬
(1)發生特點
5月是為害盛期。成蟲活躍,能飛善跳,擴散快,白天喜在隱蔽處為害,夜間或陰天在葉面上為害,孤雌生殖,雄蟲少見。一般氣溫低于25℃,相對濕度60%以下適其發生。主要天敵有小花熔、姬獵蝽、帶紋薊馬等。
棉薊馬以成、若蟲用銼吸式口器銼破寄主表皮細胞吸取汁液,主要危害棉苗子葉、真葉、嫩頭和生長點,嫩葉受害后葉面粗糙變硬,出現黃色斑塊,葉背沿葉脈處出現銀灰色斑痕。生長點受害后會干枯死亡,子葉肥大,形成無頭苗,又叫“公棉花”。會形成枝葉叢生的權頭苗,影響蕾鈴發育,導致減產和品質較低[2]。
(2)防治措施
早春在寄主上防治可壓低蟲口,減少向棉田遷移。冬春及時鏟除田邊地頭雜草,可降低此蟲害發生率。棉花3片真葉前百株有害蟲5頭、4片真葉后百株有蟲10頭,開始化學防治。噴灑20%啶蟲脒2500倍液加2%阿維菌素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加2%阿維菌素1500倍液交替防治。
2、棉蚜
(1)發生特點
棉蚜的繁殖能力很強,每年約發生20代左右。苗蚜適宜繁殖溫度為16-24℃,過高則抑制其繁殖。當平均溫度達到27℃以上時,苗蚜種群顯著減退。
棉蚜群集于棉花嫩頭、葉片背面、嫩莖上刺吸組織汁液。被害葉片初期出現黃白斑,后背面卷曲或皺縮。棉蚜吸食葉片汁液時排出大量水分、蜜露落到下面葉片上,出現油光的“頂門膩”。受害后的棉株形成“龍頭”導致根系發育不良、生長停滯,現蕾開花和吐絮時間推遲[3]。
(2)防治措施
可利用蚜蟲的驅黃特點,擺放黃牌,每5畝1個。在達到防治指標時進行化學防治,選用20%啶蟲脒,畝用15-20 g,兌水40-50 kg,噴施防治棉蚜。
3、棉鈴蟲
(1)發生特點
棉鈴蟲在新疆地區一般1年發生3-4代,以滯育蛹在土中越冬,翌年氣溫回升到15℃以上時開始羽化[4]。成蟲有晝伏夜出、分散產卵的習性,有趨化性,黑光燈、楊樹枝把等對其有較強的聚集作用。棉鈴蟲喜溫喜濕,最適溫度25-28℃,相對濕度70%以上,溫度高、雨水多的年份有利于棉鈴蟲的發生。
幼蟲啃食嫩葉成缺刻或孔洞。危害棉蕾后苞葉張開變黃,蕾下部有蛀孔,直徑5 mm,不圓整,蕾內無糞便,蕾外有粒狀糞便,蕾苞葉張開變成黃褐色,2-3天后即脫落。青鈴受害時,鈴基部有蛀孔,孔徑粗大,近圓形,糞便堆積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鈴內被食去一室或多室棉籽和纖維,未吃的纖維和種子呈水漬狀,造成爛鈴。
(2)防治措施
根據監測情況及時開啟殺蟲燈、擺放楊枝把、誘蟲籠或性誘盆誘殺第一代棉鈴蟲成蟲,降低田間蟲口基數。棉花打頂時及時將頂尖帶出棉田外深埋,降低田間著卵量,減輕棉鈴蟲幼蟲危害。棉田內百株累計卵量達到10粒或百株幼蟲達到5頭時使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等農藥及時防治。注意農藥的輪換使用,并及時檢查防效。
4、棉葉螨
(1)發生特點
棉葉螨的發生蔓延和繁殖速度與溫、濕度有明顯的正相關。土耳其斯坦葉螨是高溫活動型,高溫干燥對其發生有利。在15-30℃的條件下,發育歷期縮短,各蟲態的發育歷期隨溫度的升高發育速度加快。5月中下旬至6月初,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繁殖速度加快,開始集中危害棉花,棉葉上很快出現紅斑[5]。
(2)防治措施
通過秋耕冬灌、輪作倒茬、合理布局、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強棉株的抗性,以減輕危害程度。當棉田有螨株率達3%-5%時應進行防治,可選用三磷錫3000-4000倍液加破卵4000-5000倍液,或73%炔螨特畝用20-30 g加20%四螨嗪20 g,兌水40-50 kg,把藥液噴施在棉葉背面。連續防治2遍,間隔5-7天,防治后觀察防效。
二、棉花栽培主要病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1、棉花枯、黃萎病
(1)發生特點
枯、黃萎病是棉花的一種重大病害,危害性大,頑固性強,具有毀滅性,一旦發生很難根治,曾列入植物檢疫對象。目前全國主要產棉地區均有發生。
枯萎病發病早,子葉期即可發生,現蕾期達發病高峰,常引起植株明顯矮化、枯死,葉脈可變黃,呈黃色網紋癥,維管束變色較深。
黃萎病發病較晚,一般在現蕾期才開始發生,花鈴期達高峰,黃萎病一般不產生嚴重矮化和早期死亡,維管束變色較淺。
(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種子調運檢疫,保護無病區。二是實行輪作倒茬,施用無病和腐熟農家肥;增施鉀肥,適時噴酒縮節胺、中耕除草、整枝等田間操作,加強棉田管理,提高棉花抗病力。三是選用抗病品種。四是藥劑處理,拌種或溫水浸種。病土用5%棉隆可濕性粉劑原藥70 g/m2消毒,或用氯化苦等進行消毒;棉田發病初期,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400-500倍液灌根或噴霧。五是合理水肥運籌,提高作物抗性。
2、棉花立枯病、炭疽病
(1)發生特點
棉花立枯病、炭疽病病菌主要通過種子和病株殘枝落葉傳播,棉籽播種發芽后病菌侵害幼苗,棉花苗期遇到連陰雨、低溫的氣候條件發病嚴重;地勢低洼和土質粘重的棉田易發病。播種過早,地溫低幼苗生長緩慢及排水不良發病重。4-5月田間濕度大,土壤通氣不良,棉苗生長受抑,病害易發展蔓延。
(2)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進行選種,加強栽培管理,秋季深耕,適時早播,及時防蟲治蟲,勤中耕、深中耕,培育壯苗。藥劑防治可選用多菌靈、25%敵唑酮、40%拌種霜等藥劑拌種[6]。出苗后如遇寒流、陰雨天氣,苗期葉病有爆發的可能性,可選用用50%多菌靈或65%代森錳鋅500-600倍噴霧。
三、結語
本文探討了新疆地區棉花栽培中主要病蟲害特點以及相應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要針對不同的病蟲害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通過農業、藥物以及生物等方法綜合防治,保障棉花栽培不受或少受病蟲害侵擾,有效提高棉花的質量和產量,為棉農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陳述暉. 新疆伽師縣棉花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 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6):77.
[2] 哈布力汗.木那依. 棉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 農家致富顧問,2019(12):14.
[3] 努爾蘭·托留汗. 簡述棉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 農家致富顧問,2019(12):131.
[4] 古力巴哈兒·麥麥提. 早熟棉花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 吉林農業,2019(7):79.
[5] 梁新霞,劉 源,許國華,等. 棉花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 江西農業,2018(18):8.
[6] 趙 棟,侯金霞. 棉花栽培中后期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 基層農技推廣,2018(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