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峰
摘要:水資源是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因素,有效利用節水灌溉技術對貧水地區農業發展有重要意義。該文對當前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運用中存在的灌溉區域缺乏科學性的調度方案,灌溉時間與方式缺乏合理性對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要根據地質條件合理規劃灌溉區域,依據作物類型選擇灌溉技術,重視農田水利工程維護與管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提升作物種植效益。
關鍵詞:節水灌溉技術;農田;水利工程;維護與管理
程 峰. 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與問題[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6):51.
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和作物產量,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使用,并且在一些貧水地區取得了較好的評價,創造了更好的收益。節水灌溉技術并非單一的農業生產技術,還可以將其看作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有效提升了自然資源利用率,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進步。
一、節水灌溉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全國很多地區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對農業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但是部分地區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灌溉區域缺乏科學性的調度方案
水源是農業灌溉的基礎,如果對于水資源調度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將造成節水灌溉技術無法正常發揮能效。水資源調度要在合理范圍內,如果調度過于頻繁或者路線過長,不僅無法滿足農業生產需求,還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對貧水地區的農業生產非常不利。所以要對水資源的使用進行科學規劃,確保水源地的資源能夠得到最大的開發和利用效果[1]。
2、灌溉時間缺乏合理性
傳統的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不僅造成了水分的大量浪費,而且部分地區還會造成秧苗受淹。灌溉要從實際出發,結合種植作物需求,才能降低成本。近年來,隨著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應用,很多地區采用了噴灌或者滴灌的方式,有效緩解了水資源匱乏問題,但是對于灌溉時間并沒有針對性分析,也沒有制定具體澆灌計劃,僅僅按照個人經驗判斷,缺乏科學依據,這樣無法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2]。
3、灌溉方式缺乏合理性
部分地區在興建水利工程的時候,沒有結合本地區的種植特點進行設計,而是盲目跟風。節水灌溉雖然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技術,但是也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科學使用,才能提高灌溉效能,更好的利用水資源。
二、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
1、根據地質條件選擇灌溉技術
規劃農業水利工程之前,要對本地區的農田種植情況進行摸排與分析,盡量收集當地的氣候數據和水文變化數據,然后選擇合理的灌溉方式,充分發揮節水灌溉技術的優勢。全國地域廣闊,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地貌,南方丘陵山地較多,北方平原緩坡較多,在選擇灌溉技術時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情況進行合理分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區域內的土壤特征進行規劃。
2、根據農作物的類型選擇灌溉技術
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生長特性,例如生長周期、土壤需求、水分需求等,農業水利工程要根據當地的農作物類型選擇適當的灌溉技術,要考慮到不同農作物之間的差異性。如,甜菜、花生等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水份,但可以減少澆灌次數、延長澆灌時間,總量保持一致即可。蔬菜瓜果類作物經濟效益偏低,可以使用地面澆灌的方式降低作業成本,保證農戶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3、重視農田水利工程維護與管理
大風、暴雨、大雪等災害性天氣都會給灌溉設備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加上人為操作不當或損壞,會使節水澆灌技術的應用效率降低,從而影響農業種植。建議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維護與管理工作,采用分層級監督與管理的辦法,對各個層級有明確的分工和責任劃分,并嚴格落實管理懲治措施,注重日常的灌溉設施維護[3]。
可以外聘專業管理維護人員,根據當地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了解自身對灌溉設備的責任與義務,與管理人員一起創造更加科學合理的灌溉條件和環境。
三、結語
水資源是農業的重要基礎資源,現代農業的發展使水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要科學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堅持可持續性發展戰略,根據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與種植作物選擇不同的節水灌溉技術。現階段節水灌溉技術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要堅持科學管理,注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有效推動節水灌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 潔.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34):3547.
[2] 周瀘杰. 基于農田水利工程中的節水灌溉技術探究[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36):2806.
[3] 欒麗明. 農田水利灌溉問題及節水措施探討[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35):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