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永
摘 ?要:抗菌藥物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畜牧等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獸用抗菌藥減量化使用是應對這一問題的關鍵措施,本文以江蘇省為例,從背景、政策、目前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和解決方案進行了探討,旨在為養殖生產者提供獸用抗菌藥物減量化使用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抗菌藥物;細菌耐藥;減量化;對策
抗菌藥物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農業養殖領域,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動物疫病、提高養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細菌耐藥問題日益突出,不僅會使抗菌藥物逐步失效,而且可能導致出現無藥可治的多重耐藥菌。細菌耐藥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健康領域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引起了我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公共組織紛紛采取了積極措施加以應對。筆者作為一名獸醫工作者和獸用抗菌藥減量化使用技術專家,一直致力于健康養殖的研究,密切關注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工作,從籌備、實施到養殖場驗收,一直參與其中,深入研究和探討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現將江蘇省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行動作一簡單綜述。
1 ?我國出臺的方針政策和實施方案
近年來,盡管衛生部門、農業部門在抗菌藥物管理方面已經開展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造成細菌耐藥性的因素及其后果卻是多領域的,涉及多部門,如果不及時采取行動加以控制,可能使人類再次面臨感染性疾病的威脅,造成生物安全威脅加大、環境污染加劇、經濟發展受阻等嚴重后果。因此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16年8月聯合農業部等14個部門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旨在從國家層面多個領域打出組合拳,有效遏制細菌耐藥,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農業部門加強獸用抗菌藥物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監管,減少動物源細菌耐藥”。
為加強獸用抗菌藥物管理,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2017年6月農業部根據《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制定《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了推進獸用抗菌藥物規范化、減量化使用,優化獸用抗菌藥物品種結構,完善獸用抗菌藥物監測體系,提升養殖環境科學用藥水平等目標。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減量使用獸用抗菌藥物,建立農業投入品電子追溯制度”。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也提到“開展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2018年《農業部關于啟動2018年農業質量年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在100個畜禽養殖場組織開展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示范創建”。2018年4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工作方案,對參與試點的養殖場提出了具體要求,從而正式拉開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的大幕。
根據農業農村部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有關工作要求,江蘇省農業委員會決定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
2 ?江蘇省目前抗菌藥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狀況
根據相關要求,江蘇省目前正在實施第三批國家級養殖場試點工作,第二批國家級試點養殖場已經驗收結束,省級第一批試點養殖場已經驗收結束,省級第二批試點養殖場正在實施試點工作。從目前的情況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總結了一些有用的經驗,提高了試點養殖場的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
3 ?存在的問題
通過參與江蘇省試點養殖場的驗收工作,查閱各項紀錄和規章制度,深入了解了試點養殖場的整體工作和實施方案,研究了他們的經驗總結和發展規劃,認為目前試點養殖場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3.1 ?部分養殖場負責人對科學飼養認識不足,不重視獸醫技術人員,所聘請的技術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能力欠缺,從所開具的處方就可看出來。處方記錄用語不符合正式診療用語,用藥方式不符合規范;不重視生物安全,防疫程序不合理,生物制品使用記錄也不盡規范;不會算大帳,只注意表面費用,不計較產量和質量;不能認識到適當的投入會大大提高產出,從而增加利潤,提高經濟效益。
3.2 ?一部分試點養殖場工作重點在減抗而不是減病,主要從替抗等方面考慮怎樣減少使用量。很少養殖場以生物安全為抓手,減少發病或不發病。這與場內獸醫技術人員的能力有關,更與場主自己的意識有關,很多場主不注意生物安全,結果往往導致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平時的死淘率也高,嚴重影響經濟效益。
4 ?對策與建議
4.1 ?減抗不等于無抗 ?無抗養殖是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對于這一概念,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無抗養殖根本沒有一個法定標準,本就是各個售賣無抗理念的人和售賣無抗產品的廠家他們“共同的心聲”和“別有用心的炒作”。無利益不熏心,無原則即忘本,有人認為無抗的提出表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但食品安全關鍵是健康養殖,健康養殖不單局限于無抗。無抗養殖的定義是以保護人類健康、生產安全營養無抗生素殘留的畜產品為目的,最終以無抗畜牧業的生產為結果。筆者認為這個定義很恰當,也符合養殖規律。真正的無抗養殖應該是以生產無抗產品為目標,在此基礎上逐步減少養殖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無抗養殖沒有法定標準,之所以沒有法定標準主要是因為在目前條件下不可能真正做到整個養殖過程中全程不使用抗生素,只能是盡量減少抗生素使用,能做到生產出來的畜禽產品抗生素殘留符合國家標準就可認為是無抗養殖了。沒有法定標準就無法對養殖過程進行有效規范,只能對畜禽產品做一個規范,使其中的抗生素殘留達到規定要求。
4.2 ?推進獸用抗生素減量化行動 ?如何在養殖過程中減少或不使用抗生素,這需要畜禽在生長過程中少發病或不發病,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4.2.1 ?加強宣傳,提高養殖戶法律意識和科學素養 ?各級農業農村獸醫主管部門要積極宣傳國家方針政策、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讓養殖戶深入了解法律法規,遵紀守法。同時組織培訓,讓養殖戶掌握科學飼養技術,提高科學意識,自覺利用最先進的科學知識來管理畜禽,生產出最安全的畜禽產品,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需求。
4.2.2 ?完善制度,深化監管,提高檢測水平和力度 ? 通過完善制度,加大檢測力度,從而促進養殖戶減抗的自覺性,讓遵守休藥期成為自覺行為。
4.3 ?采取綜合性措施,改善飼養條件,注重飼養管理細節,減少發病或不發病 ?不發病或少發病,以及發病后準確診斷、對癥用藥是減少抗菌藥使用的關鍵。圍繞傳染病的三環節,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從理念、場址建設、飼養管理操作細節等層面進行綜合防控,以隔離、消毒和防疫為中心,以人和環境為控制關鍵點,把生物安全工作做到極致,具體包括場址建設與環境控制、檢疫與隔離、消毒、凈化、飼料管理、全進全出、無害化處理、減少應激、疫苗和抗體監測、防鼠、滅蚊蠅、防野鳥、生物安全制度等方面的內容。
4.3.1 ?科學選址,合理規劃 ?養殖場的選址是畜禽健康的基礎,選址是否合適對整個養殖場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滿足畜禽生長生產等生理活動需要;有利于防疫工作及舍內環境控制;要綜合考慮地形、地勢、主風向、周邊道路等條件,合理布置功能區;環保設施設備要同步安排;場區四周設防疫溝、圍墻、鐵絲網等;風機排風口靠近圍墻的,圍墻高度不低于風機上沿;環境控制設施設備設計合理;門窗、通風口需設置防鳥網;所有消毒處均標識消毒要求;各功能區進口設符合要求車輛消毒池和人員消毒池(通道);所有消毒池上均應設置遮雨棚(遮陽棚);成品庫宜建在管理區外側,并建有相應的消毒池。
4.3.2 ?實行專業化生產,執行全進全出制度 ?將育雛、育成、種畜禽飼養等分區;飼料庫、廢棄物處理布局合理;積極消除應激因素,降低各種應激發生的機會和嚴重程度;養殖場內禁止飼養其他動物。
4.3.3 ?嚴格執行科學有效的衛生防疫制度 ?認真學習、嚴格執行動物防疫法,做好防疫管理、疫病檢疫和診療工作;建立健全疫苗、藥品等投入品采購、保管和使用制度,并嚴格執行;制定科學合理的衛生防疫制度,嚴格執行;制定嚴格的消毒、免疫與抗體檢測規程,并遵規操作;制定病死畜禽剖檢及無害化處理規程和廢棄物處理操作規程,并嚴格按規程操作。
4.3.4 ?注重舍內環境控制,整治場內環境,做好滅鼠、滅蠅、滅螨等工作 ?科學制定并實施通風系統操作規程;科學有效地控制舍內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通風量、風速等);妥善處理病死畜禽和廢棄物,嚴格按照規程無害化處理。
4.3.5 ?做好消毒工作,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包括空氣、飼料、飲水、墊料、糞便、羽毛、用具、媒介、交配、人工授精、孵化室、醫源性、母子、禽-蛋等,所以要嚴格執行消毒規程,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播途徑。人員更衣消毒要注意手、鞋、衣服等全面消毒;要嚴格對用具進行消毒,特別是出場再回場的用具,車輛要嚴格清洗消毒;定期進行飲水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消毒;可定期進行圈舍帶畜禽消毒,但要考慮室內溫度、濕度,減少應激;空舍及環境要按規程進行常規性和臨時性清洗消毒。
4.3.6 ?制定嚴謹的引種流程,引進健康種源 ?引種時要清楚引種場的防疫程序、用藥記錄、發病記錄等,重點了解傳染病發病史,避免引進不健康種畜禽。引種到場后要先嚴格隔離觀察,過了隔離觀察期再進場飼養。
4.3.7 ?注意飼料與飲水衛生 ?日糧營養全價,可滿足生長、繁殖的需要;飼料原料要優質,防止飼料霉變和產生霉菌毒素。確保飲用水水質達標,定期清洗消毒飲用水水線(包括管線、乳頭、水槽等),有條件的可定期進行飲水檢測。
4.3.8 ?重視巡視畜禽群體,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診斷,正確用藥 ?注意巡視的時間、地點、內容是否正確,一般早上飼喂時觀察畜禽的精神狀態、采食情況、糞尿有無異常以及皮膚、羽毛有無變化,站姿、行動有無異常等。了解畜禽正常生理活動,判斷異常現象。一旦發病要盡早發現,及時準確診斷。防重于治,診斷為先,對癥下藥。正確選擇藥物,依法用藥,有條件的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最有效的藥物,減少耐藥性的產生,提高療效。選擇最佳投藥時機、最佳投藥途徑,確定合理劑量和恰當療程。注意群體治療和個體治療的選擇,能個體治療的不進行群體治療。
4.3.9 ?科學免疫,提高免疫水平,注重免疫效果 ?免疫效果是由疫苗質量、免疫程序、免疫技術和群體健康狀況共同決定的,因此要制定并嚴格實施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正確的疫苗,選擇適合的疫苗毒株和正規的生產廠,確保疫苗不帶其他病的病原。正確儲存疫苗,采用正確規范的免疫接種方法,定期進行抗體監測,檢查免疫效果。警惕免疫抑制病和霉菌毒素等影響疫苗免疫的問題。規范熟練操作,降低免疫操作引起的應激。重視疫苗但不依賴疫苗。
4.3.10 ?積極應用抗生素替代品,保護腸道菌群平衡,提高抗病能力 ?抗生素替代品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只能部分替代且很局限。目前大家對中草藥制劑在養殖中的應用很關注,感覺這個也不能解決多少問題。例如抗菌疫苗、免疫調節劑、噬菌體及其裂解酶、抗菌多肽、微生態制劑、植物提取物、細菌致病力抑制劑以及飼用酶等主要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提高機體抵抗力,對疫苗免疫有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