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侯天琳 呂家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成都搶抓多項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項目招引攻堅助力“六穩”、“六保”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突出,相關經驗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鑒。
當前形勢下,招商引資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一)疫情沖擊下招商引資面臨巨大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乃至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受此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GDP下降1.6%;據聯合國發布的《2020年貿易和發展報告》,今年全球經濟將呈現4%的負增長,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下降40%。疫情對投資活動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一是由于疫情防控,國內外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人員流動和商務洽談活動受限;二是疫情仍存在反復的可能性,極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經濟萎縮,投資者投資意愿低迷。除疫情外,當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做法也影響了國際投資環境的長期穩定。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范圍內疫情影響,我國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不穩定性加劇,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也大幅度增加,國內外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低迷,政府積極促進項目招引可幫助企業和投資者恢復信心,加快經濟復蘇進程。
(二)疫情沖擊不改招商引資長期看好的基本態勢
首先,我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經濟復蘇步入正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1-8月投資降幅逐月收窄,投資保持恢復態勢。聯合國《2020年貿易和發展報告》稱,中國應對新冠疫情采取了及時有效的措施,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情況下,中國是少數幾個預計不會出現收縮的經濟體(增長預期為1.3%)。在我國疫情防控取得基本勝利,經濟復蘇開始步入正軌,而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國內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我國市場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經濟體中的投資熱點。
其次,國家地方雙層發力,政策機遇便利投資。除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國還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經濟復蘇的政策,這些政策機遇為成都市招商引資提供了更大空間。國家層面, 在“六穩”的基礎上,提出“六穩”加“六保”的工作框架,以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出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除此之外,成都還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交匯點、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點。同時,成都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之一,覆蓋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中的主要片區,市場容量和需求巨大,投資政策、法制環境、監管體系和稅收制度等都位于國內先進水平。
成都招商引資助力城市發展成績斐然
成都連續6年獲得“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榜首,其著力將機遇轉化為吸引力,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推動實施《成都市項目招引攻堅行動方案》。2020年7月至9月,成都市進入3個月招商集中攻堅期,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成都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支點城市、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天然交匯點,在依靠其地域優勢的基礎上,緊抓成都自貿試驗區、中日(成都)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示范項目、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建設等戰略機遇,推動了一系列國際化合作的達成,如今年4月份,日本蔦屋書店西南首店花落成都TOD。高水平的國際合作項目,進一步優化了成都市營商環境。目前,成都市已兩度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根據《后疫情時代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2020)的評價結果,成都作為西部唯一入選的城市,其營商環境指數排名全國前十。成都依托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東部新區成立等政策優勢,在項目招引攻堅行動的推動下,成都上半年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98.63億元,同比增長0.6%。在國內經濟恢復仍面臨巨大壓力的形勢下,成都市的招商引資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項目招引攻堅補齊成都短板
項目招引攻堅行動為成都市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的同時,還應注意到當前階段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僅要繼續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還應在補齊短板弱項的基礎上,明確工作方向,制定工作規劃。
(一)成都招商引資存在的短板
第一,項目落地轉化率有待提高。一方面受國內國外疫情影響,年初眾多項目通過“云簽約”線上達成,未能及時開工,已存在部分項目累積;另一方面,項目開工受資金投入、要素匹配、政策瓶頸、條件約束等問題的影響,并且土地存量空間有限,加之面臨新舊土地管理法交替、違法用地查處持續趨緊等形勢,諸多因素導致項目落地轉化率偏低。
第二,高端制造業項目和外資項目偏少。高端制造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撐,是推動成都市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共引進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79個,總投資1297億元。從數據上看,高端制造業項目還不夠多,并且引進的項目中缺乏一定的影響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吸引外資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已愈發明顯。上半年成都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05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250.6億元。而上海市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數為2330,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為102.82億美元。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成都市外資項目明顯偏少。
(二)解決短板的思路
針對招商引資的現存問題,成都市項目招引攻堅行動總結交流會提出了以下改進意見。
第一,破解項目落地制約因素。會議提出,對于上階段新引進的重大項目,相關部門應強化服務,要素保障部門、政策制定部門要結合項目落地遇到的問題,緊緊圍繞企業需求和產業發展,重構項目招引促進的相關制度、政策,徹底消除項目落地障礙。鼓勵大膽改革創新,探索開展股權合作、引入產業基金、提供專業服務等,助力重大項目落地。
第二,加大對高端項目、外資項目招引。針對高端項目、外資項目偏少的問題,會議指出下一步,成都市仍要以建體系、強功能為目標,繼續深化外資和高端項目招引攻堅,不斷增強要素比較優勢和產業配套優勢,進一步向產業功能區集中優勢資源和政策,加大對具有輻射帶動力的重大項目和具有在全球整合資源、運作市場能力的優秀企業的招引。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平臺載體功能,對接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瞄準全球細分行業“隱形冠軍”、瞪羚企業等精準發力。
第三,創新招商方式方法。會議還提出,要創新招商方式方法,大力培養專業型干部,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實施基金招商、合作招商、稀缺資源招商、特定政策招商,綜合運用資金、技術、人才、數據、通道、平臺、環境等新型招商資源,打好“組合拳”,協助企業解決核心訴求和關鍵問題,推動項目招引攻堅取得新突破。
未來成都促進投資的展望和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的生存發展的基礎,因而優化營商環境對投資促進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9月28日,成都市正式出臺《成都市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3.0版時代的來臨。該方案從多方面、深層次地優化了企業的便利度,進一步完善網上辦事和集成服務,旨在將成都打造成為利企便民的新高地。未來成都應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3.0版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尋求更深層次的優化,從宏觀層面進一步深化營商環境制度建設,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制度和政策環境;從微觀層面進一步推進企業經營的便利和低成本,并努力尋求特色發展,營造適宜成都的營商環境生態系統。
(二)依托自貿試驗區,打造項目招引高地
四川自貿試驗區是西部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內陸地區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向國際貿易大通道重要支點,是成都市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自貿試驗區在投資、稅收和金融等領域不斷進行制度創新,成都高新區已累計形成110余項改革創新案例,其中“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等多項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優質的營商環境、便捷的投資服務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具有巨大的投資吸引力。未來成都市應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投資政策優勢,圍繞其戰略定位和功能布局,完善招商格局,將自貿試驗區打造為成都市項目招引高地。
(三)唱好“雙城記”,融入“雙循環”
依托當前“雙循環”背景,成都又恰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政府應加強深化成渝全方位合作,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同時以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重要支撐,以“一干多支”為引領,明確發展規劃和方向,努力彰顯成都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各地區、各部門在完善自身體制機制的基礎上,應攜起手來積極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結合自身實際找準切入點,明確工作重心,切實有效的進行安排部署;企業和人員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投身項目招引行動中,助推產業生態圈建設。全市上下齊心唱好成渝地區“雙城記”,協力融入“雙循環”。
(四)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年初開始施行的《外商投資法》以及近期將發布的《中國外商投資指南》為穩外資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成都市應確保政策全面落實、精準到位,助力第四季度的工作順利進行。除了政策方面,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將是有效利用外資的一大機遇。成都市應切實關注進博會的舉辦進程,聚焦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等,加強企業間跨國合作,有效吸收高質量外資;此外,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作用,進一步強化穩外貿穩外資的帶動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強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大數字經濟領域項目招引
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的形勢下,數字經濟相較于實體經濟表現出了更強的穩定性。在全球疫情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已然成為促進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2020年,國家發改委先后發布了《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和《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旨在培育新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成都市未來應強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完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加大對5G、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文創、網絡安全、區塊鏈等數字經濟領域項目的投資招引。
作者
李 ? 俊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
侯天琳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呂家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