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的價格、便捷的操作、前所未有的視角,讓無人機在攝影、測繪等領域越發流行。但是,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識薄弱,相關法律法規的空白,諸如無人機墜落、誤入禁空區、逼??瓦\航班等事件時有發生。
2015年12月,國家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發布了《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對無人機
飛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界定。2019年1月,國家民航局又發布了“關于對《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咨詢通告征求意見的通知”,調整了無人機運行管理分類,明確了無人機云交換系統定義及功能定位,增加了無人機云系統應具備的功能要求,細化了提供飛行經歷記錄服務的條件,更新取消了無人機云提供商試運行資質的政策等。
新規將Ⅰ類無人機細化,劃分為a/b兩類;將Ⅷ類無人機修改為“有特殊風險的Ⅱ類無人機”。具體分類如何?

《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好比一種無人機的交通規則。根據重量和用途,無人機分為7類,規定主要適用空機重量小于等于116公斤、起飛全重不大于150公斤、校正空速不超過100公里/小時以及起飛全重不超過5700公斤、距受藥面高度不超過15米的植保類等無人機。
根據規定,只能在視距內飛行(目視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于120米)的航空模型等小型飛行器不屬于無人機的行列,航模愛好者不用擔心航空模型被列為無人機。但是,500米半徑和120米高度只是一個參考高度,若因天氣和地理原因,即使在此范圍內使用視距外飛行裝置飛行,也應歸于無人機行列受到監管。
規定明確,無人機駕駛人需根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暫行管理規定》取得駕駛執照,才能駕駛無人機。
同時,規定中有一些與汽車交規類似的地方,對于酒駕,該規定中也有明令禁止。民用駕駛員在飲用任何含有酒精的液體8小時之內,或處于酒精作用之下,或受到任何藥物影響,不得駕駛無人機。違規駕駛造成危害會追究刑事責任,處以2萬元~10萬元罰款。
此外,規定還明確無人機商業運營時應當投保地面第三人責任險。
操控無人機航拍,需要持證上崗,否則就是“黑飛”。那么,考取無人機駕駛員證或機長證后,是否就意味著可以自由放飛無人機了?
得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操作人員要有無人機駕駛執照(相當于駕照);第二,無人機要有適航證書(相當于汽車行駛本);第三,要申報飛行計劃。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現狀是:不管在景區還是空曠草坪,誰都可以放飛無人機,又有誰去向主管部門報備?對此,圈內人士認為,其根源還是在于制度監管未完善:國內針對無人機的飛行區域和標準并無明確法律法規,申報航拍任務或申請飛行計劃時審批時間又長,很多人因此無視這些要求冒險“黑飛”。
無人機玩家難免需要在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中起飛,所以在飛行前,務必對起飛點周邊環境有大致的了解。哪里人口密集?附近是否有部隊?多少海拔才是安全的自動返航高度?
另外,飛機工作狀態的檢查也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數無人機都擁有較為完善的自檢功能,只要按手機客戶端的提示做好維護就行。每次飛行完畢之后,還要注意檢查槳葉,出現破損要及時更換。
除了飛機之外,我們更應該對飛機周邊的障礙物和飛行狀態時刻保持警醒,一方面是要防止撞上障礙物,另一方面也是要確保飛機與遙控器連接得順暢。
同時,一切安全飛行都離不開可靠的飛行技術,無人機新手一定要多花時間,在安全的環境下多練習飛行,掌握應對緊急狀況的處理方法,做到心里有數,做到安全飛行、文明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