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斌
不知是什么原因,雖然累的渾身像散了架一樣,腦子卻一刻也沒有停下來,像放電影似的總是閃現(xiàn)今天家訪的一幕幕,思緒翻涌怎么也睡不著,索性起來記錄一下一天來的所感所悟。
今天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完成了七位學生的家訪工作,因為不當班主任,對于兩個班學生的家庭地址還真不是那么了若指掌,加之部分學生有搬家的,加上找錯門的,來來回回走了不知道多少路,腿腳都不聽使喚了,身體的各個“零件”都提出了嚴重抗議,以至于回到家里就一頭栽到床上,再也爬不起來了。
雖然是累的夠戧,可這次家訪的過程還是收獲甚豐并十分愉快的。首先是學生高興,看起來對于老師的到來還是比較歡迎的,雖然個別小臉上還透露著些許的緊張與怯意,應該是擔心老師向家長告狀吧。然后是家長高興,畢竟老師的到來是代表了對孩子的重視,在起身告辭之時,可以從家長臉上的真誠和感激中看出此行的意義。
在走訪的這些家庭中,還是小A這個學生以及他的家庭給我的感觸最為深刻。
他是他們班,包括整個年級,乃至全校最讓老師頭疼的學生。要說起他的“名人軼事”簡直是舉不勝舉,把他在學校的種種行為比做“孫悟空大鬧天宮”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今天的家訪卻讓我對他有了另一種認識。在小A家里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家訪中,這個孩子完全沒有了平時在學校里的大大咧咧、肆意妄為。看著穿戴整整齊齊,小臉干干凈凈,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床邊老老實實的他;非常懂事地給老師端茶倒水,并時不時地把糖果和瓜子拿起塞到我手中的他;聽到老師的表揚,憨態(tài)可掬的小臉上露出憨憨微笑的他;父親當著老師面毫不留情的批評甚至打罵時,臉上露出驚慌、膽怯神情的他,真的讓人很難與平時那個在學校作威作福,面對同學稱王稱霸,面對老師撒潑打滾,令人頭疼萬分的他聯(lián)想到一起,畫上等號。是什么原因讓小A在家與學校判若兩人呢?我思索。難道只是他父親嚴詞呵斥、暴力對待的效果嗎?我疑惑。
從小A家出來,我感慨良多。過去,我總覺得小A在學校的種種“劣跡”,主要是他父親日常的暴力管教所致,父母在物質上的不滿足,在感情上又疏于與孩子交流,責任完全在家庭。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是完全盡心盡力了呢?反思自己,我覺得沒有。我所給予他的耐心與關愛,跟他所需要的比起來還相差甚遠;在教育其他學生時,要求大家對他的躲避與謙讓要遠遠大于溝通與幫助。學校這個大家庭沒有讓他感覺到足夠的溫暖,沒有滿足他想得到的關注和重視,所以他才想盡辦法引起老師的注意,引起同學們的注目。作為教師,我們永遠不可能也不可以像他的父親一樣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他,而應該用另一種孩子渴望并迫切需要的關心、愛心、耐心去對待他,即使他需要的這“三心”是其他孩子的好多倍。想到這,我不禁豁然開朗。我愿意拿出更多的時間與心思,繼續(xù)努力去改變學校里的小A,幫助他重新做回自己,做回那個純真、乖巧、平和的自己。
這樣的家訪,讓我看到了很多平時在學校看不到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有些學生在學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卻很活潑,而有些則正好相反。有些個性張揚的學生,本來覺得很難管,但當走進他的家庭、了解他的經歷后,便覺得可以更準確地把握他們的心理,從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導。
這樣的家訪,也著實是給我們老師上了一課。每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四十幾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走訪過那么多家庭,雖然每家的狀況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的,是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這份深深的期盼,既是我們身上的責任,更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