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禹
今冬明春,全省將進行村(社區)“兩委”集中換屆,三臺縣以做好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為“賽場”,堅持以事擇人、以訓提能、以規促行,著力鍛造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村級骨干隊伍,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堅持“賽場選馬”,高標準樹立“準入機制”。把好政治“標尺”。堅決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明確“不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曾因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受過紀律處分的不用”等不宜進入村“兩委”班子的十條“硬杠子”。閱好實績“答卷”。牢固樹立“有為才有位”理念,將促進新村融合、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治理作為檢驗村干部的“試金石”,建立實績臺賬,將黨建督導、延伸巡察、表彰問責等情況登記在冊。織好甄別“篩子”。深入一線考察識別干部,由縣委組織部會同鄉鎮開展村級班子全覆蓋研判,既對班子結構、整體功能、運行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又對班子成員現實表現、工作實績、群眾口碑等進行全面掌握,摸準長處短板、摸清意愿訴求,做到心中有數。
堅持“賽場練兵”,高質量搭建“干事平臺”。村干部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必須練就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鐵肩膀”。在“改革熔爐”中鍛造。改革后,聚焦新村人口、服務半徑、群眾訴求倍增的現實情況,及時開展新村融合“百日提升”行動,以村級班子成員“交叉包組包戶”為紐帶,以建立社情民意清單、過渡期任期承諾和年度民生實事臺賬等為抓手,督促村干部在走訪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中練就過硬本領。在“引領發展”中成長。圍繞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年度收益分配方案中,設立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勵項目,按照當年村集體經濟經營純收益新增部分的10%—20%,作為在集體經濟組織中兼任經營管理人員的創收獎,樹立起有為有位,多勞多得的鮮明導向。在“跟班實訓”中提升。探索村級年輕干部培養新路徑,在成長之初幫助他們系好“第一粒扣子”。以季度為單位,重點選擇“80后”村黨組織書記、“85后”村常職干部、“90后”村后備干部到鄉鎮機關實踐提能。
堅持“賽場亮劍”,高效能健全“監管體系”。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扎緊制度籠子。研究制定《加強村常職干部專職化管理辦法》《加強“一肩挑”村黨組織書記管理監督辦法》,探索村組干部提級管理辦法,既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級紀檢組織建設,又健全村干部公開承諾、述職評議、離任審計等制度,進一步強化剛性約束。亮出考核尺子。常態化落實基層黨建督導和“巡鄉帶村”工作機制,將村干部履職情況作為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同時,制定村黨組織責任清單、風險清單、小微權力清單,指導鄉鎮黨委依責考核,督促村干部照單辦事、依規履職。匡正成長路子。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對先行先試、敢作敢為的要容錯糾錯、撐腰鼓勁;對工作不力、違反政治紀律的要強化履職盡責底線,亮出違紀問責紅線;對工作優秀、實績突出的要在薪酬待遇、發展空間、項目扶持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幫助干部安心工作,健康成長。(作者系中共三臺縣委書記)(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