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近年來,雙流區堅持黨建引領,探索構建社區發展治理與小區、園區、景區、商區“四區協同”治理機制,推動市場主體、社會團體、全體市民結成共同體,織就一幅共建共治共享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的美好畫卷。
社區治理下沉到小區,打造和諧宜居生活共同體。一是建強堡壘提品質。健全“鎮街—社區—小區—樓棟”組織體系,推選優秀業主黨員任黨組織書記,發揮黨員作用,打造小區治理先鋒隊。二是分類治理提品質。在安置小區構建“1+3+1+N”自治機制,探索“群眾出、市場籌、村組補、財政貼”多元籌集機制,非財政性籌資達75%以上。在商品房小區創新“1+211”自治機制,成為全國示范典型。探索“三員聯動”“物業+社工”前端治理機制,加強商住樓盤矛盾糾紛源頭化解。三是優化服務提品質。建立業委會、監委會、物業機構和駐區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組織聯建、事務聯議。通過陣地共建、錯時共享,打造“城市院壩”“社區會客廳”等共享空間60余個。
社區治理覆蓋到園區,打造產城融合建設共同體。一是黨建引領進園區。結合永安鎮“局區合一”改革,由綜合黨委統籌產業社區發展治理,建立園區企業黨建聯盟,實行功能區和屬地鎮街干部雙向任職,實現功能區、屬地鎮街和社區同心同力。二是公共配套進園區。建設“天府之家”社區綜合體,統籌打造社區黨群服務陣地和園區生活服務空間,大力營造服務、文化、生態、空間、產業、共治、智慧等7大場景,精準服務科創人才和產業工人。三是優質服務進園區。設立企業幸福中心、“企業咖啡時”,推行政務服務“一站通”“一鍵通”“一網通”,鳳凰里國際生物城政務中心可自主辦理事項達62項,在全市率先實現辦事不出功能區。創新東升街道“五網四圖三治”、永安鎮“三色卡”管理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聯動機制。
社區治理延伸到景區,打造農旅聯動發展共同體。一是規劃建設“一張圖”。堅持規劃同步實施、產業同步布局、基礎設施同步建設,做到黃龍溪古鎮、農創濕地公園、空港花田大地景觀等景區與新村建設多規合一、統籌實施。二是文化共融“一體化”。深挖牧馬山片區古蜀農耕、三國蜀漢、槐軒等特色文化,打造嘉禾印象紅色茶館、吳家染坊等鄉愁館、史志館,推動文化開發與創意設計、鄉村旅游跨界融合,促進以文化人、以文興業。三是產業發展“一盤棋”。引導群眾以產權入股組建股份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模式,促進群眾就業增收、集體經濟壯大、景區業態豐富。
社區治理融入商區,打造居商互動聯享共同體。一是商家聯盟帶動。組建商家聯盟、居商聯盟56個,覆蓋商家5800余家。建立優質服務供給、志愿者積分兌換等商家庫,引導商家采取低償或無償方式參與社區服務。二是行業協會自律。成立餐飲、市場、商超、旅館等行業協會,制訂自律公約,建立聯系制度,引導愛心企業和人士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三是共享經濟賦能。把滿足居民需求與盤活社區資源有機結合,打造長埂“共享超市”、一里坡“共享廚房”、合水“共享菜地”等共享經濟場景,降低資源使用成本,激活經濟發展動力,提升多元共治效能。(作者系中共雙流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