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摘 要:全息投影技術是利用了光學的原理,使空氣中所展現的形象呈現出立體的效果。投影技術是不需要配戴3D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的虛擬物體的全新3D技術。而二維的平面銀幕投影則是在二維的表面,通過利用透視及陰影等特殊效果來實現讓物體呈現出立體感,而全息投影技是可以真正呈現出清晰的3D影像。它可以360°全方位展示物體,可以比相片,DVD,VCD更直觀地顯示所有的表演藝術、技巧、立體聲錄音的技藝讓觀眾可以從每一個角度學習,觀眾可以從360度任意角度看到圖像。因此,全息投影技術對一些保護傳統表演的角色和技巧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舞臺藝術 全息技術 干涉 衍射
隨著人們對感官上的刺激要求不斷提高,對審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繪制類布景,制作性道具與傳統的舞臺燈光所營造出的舞臺效果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舞臺演出效果的要求。隨著3D技術的問世,人們對于視覺沖擊力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3D技術便被舞臺設計者搬到了傳統的舞臺上。與之前的LED背景相比,它更具有空間感、立體感,透視性更強。它的出現取代了傳統的舞臺布景與道具。
當前,全息技術在舞臺演出上的應用是需要空中的立體幻象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而不只是單純的局限于在空中產生立體幻像就行了,其目的就在于能制造出更多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一、全息投影技術在日常中的應用
如今,全息投影技術日漸成熟,其應用領域也日益廣泛起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
1.全息投影技術運用于室內設計
全息影像屏幕全屏均亮,色彩逼真。可以將它懸掛在任何有空隙的地方,也安裝在明亮的環境下,影像源則要安裝在較為隱蔽的地方,讓人不易察覺的地方。這樣全息影像系統就很自然的成為了室內設計的一部分,不會顯得突兀和格格不入。
2.全息投影技術運用于商品展示
透明的屏幕可以讓觀眾看到清晰的圖像,也可以看到商人要展示的商品。我們在這里所說的“透明屏幕”是一種具有特殊效果的透視材料,它所呈現出的是一種三維的空間感,并且可以形成一個獨特的立體空間投影,是一種獨特的投影概念。
二、全息投影技術會展及舞臺應用
1.全息投影技術應用于會展上
360度幻影成像系統是將一個三維圖像的立體圖像投影到空氣中形成懸浮圖像,并創造了一個真實和虛幻相結合獨特的效果是,具有強烈的縱深感,且似有似無,真假難辨,讓觀看者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好像真實的東西就發生在眼前一樣。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便大量使用了全息投影技術。
在四川博物館的“城市歷史和文明”展館,游客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珍貴文物,如著名的三星堆遺址中的那身材頎長的青銅制立人像和大眼闊鼻的金面罩青銅頭像等等。但是游客是如何看到這些珍貴文物的呢?
原來,展區中有一個的環形膜投影裝置被安置在了一個假山上。通過這個投影儀的影射,全息投影技術在四川館中的應用使得參觀者不再需要千里迢迢跑去到四川去領略古代中國的歷史產物,在上海,便能享受到與四川無異的視覺盛宴。
震旦館是整個世博園中應用全息投影技術最多的展館。震旦館的展覽面積超過了200平方米,在展館內,通過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息成像技術將我國超過40件的珍貴玉器生動地呈現在展區內,其視覺效果會讓游客懷疑自己看到的到底是珍貴的玉器真身還是看得見摸不著的影射“玉器”。其影射效果令人嘆為觀止。
2.全息投影技術應用于舞臺演出上
幻影成像系統實際上是基于“幻影”和“實景造型”的一種全新的光學成像結合形式,幻影成像系統是將所需要投射的對象(人或物)進行拍攝,然后將拍攝后的影像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體模型景觀上,并且可以繪聲繪色的將物體演示出來的一種方法。幻影成像系統所呈現出的效果是虛幻莫測、亦真亦假的,能給人留下一個非常直觀和深刻的印象。
全息投影技術所衍生出來的全息顯示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科技光學顯示屏。此顯示屏具有先進的棱鏡內置結構。顯示屏內含有能夠提高色彩對比度及吸收周圍雜亂光線的特殊濾鏡,光學顯示屏在使用時能很好地控制光路,以便在屏幕前觀看的觀眾在觀看時不會受到環境光和陰影的影響。這種顯示屏可適用于電影院、大型演出、晚會等。
2012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大家一定記憶猶新。隨著不同的節目類型,情感類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不同的景象。LED大屏幕與投影技術的完美融合讓觀眾仿佛置身于節目情節之中。
(1)楊麗萍舞蹈《雀之戀》
楊麗萍的舞蹈——《雀之戀》,首次實現了舞蹈藝術與舞臺藝術的完美結合,配合演員的舞姿,服裝及化妝與舞臺效果達到了空前的統一與和諧,讓人感受到美和藝術的力量是如此的震撼人心。在最后一刻背景的LED大屏幕上出現大大的孔雀開屏投影畫面,也成為表演的一部分,與舞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驚艷全場。
《雀之戀》的視頻背景主要是月光、森林、鳳尾竹和小生靈組成,背景用藝術的手法繪制了一幅靜謐的畫卷,配合舞蹈,展現出幽蘭色的森林里搖曳的鳳尾竹,小生靈閃著光亮上下飛舞,舞臺中央由星云托起舞者,皎潔的月光下營造出非常浪漫的氣氛,展現了魔幻的人間仙境。在楊麗萍的《雀之戀》這個節目里,演員的表演與全息投影技術有機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帶給觀眾一種美不勝收的視覺感受。
(2)薩頂頂歌曲《萬物生》
歌手薩頂頂《萬物生》的表演運用了大量的舞臺背景效果來襯托,在T臺兩側,出現超現實的植物,如同真實生長一樣,立體感十足;空氣中飄浮的紫色的花瓣,懸空感很強。整個舞臺效果與投影虛擬成像技術的完美結合,呈現了一副美妙的畫面。在這個節目中使用了大量的三維制作技術,呈現給觀眾十分驚艷的效果,把萬物從冰雪消融到生機勃勃的景象表現的美輪美奐。
冰雪消融的過程,植物生長的過程和光線變化并普照大地,這些都在三維軟件里生成,而后期更在電視直播鏡頭里加入虛擬影像,使景物更有立體感,創造了一幅讓觀眾嘆為觀止的神奇畫卷,如同親身走進畫面中一般的感覺。
三、全息投影技術優勢與不足
1.全息投影技術的優勢
全息投影技術對傳統階段聲、光、電技術的顛覆,創造一個真實的和虛幻的,真假難辨的特殊效果,效果奇特,具有較強的深度感,空間感,立體感。時尚美觀,有科技感;具有色彩明亮,對比度高,清晰度高,空間感強,透視感強的特點。能給觀看者提供更加清晰,直觀,夢幻的觀影效果。
2.全息投影技術的不足
由于全息投影技術是一個突破傳統的聲、光、電限制的新興科學技術,它將宏偉的、華麗的、迷人的、真實的畫面和虛幻的畫面共同呈現給觀眾,讓人們體驗虛擬和現實并存的雙重世界。但是目前全息投影技術自身還是有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對于未來的發展還是會產生一些影響。
例如,全息投影技術仍受到環境的影響,空間,資金的限制;全息投影儀怕雨、技術依然不完善等,目前只能在室內實現,因此,全息投影技術的未來發展與走向,都將取決于全息投影技術本身的成本是否可以降低以及適應環境能力是否得到加強。
如何才能使這一新興的科學藝術更好地為人類所服務,這就是今后我們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動力。雖然完美的示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否可以便宜,為進入大眾市場而大規模生產,我們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究。
四、全息投影技術的未來前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近幾年計算機軟、硬件性能的迅速發展、并行處理的速度越來越快,從而為全息效果圖的計算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使得全息成像技術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多,我們可以再在電影,電視,遙感,藝術表現,機場,銀行,商場,展覽,文物保護和監測水下探測等方面都都看到它的身影。這也使得三維全息成像技術應用于越來越多的展覽,論壇和其他更多的地方。
上海世博會上那幅長達128米的巨型《清明上河圖》的展示方法,是通過多臺大型投影機的無縫拼接,將原來的《清明上河圖》的尺寸放大了100倍后展現給觀眾,讓參觀者嘆為觀止。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多個國家館和企業館中,都可以看到這一技術的實際應用。在日本,印度,泰國和其他多個國家和地區,也都有全息成像技術應用的例子。
科技手段的創新與進步讓全息投影技術的使用讓舞美不再是死板的局限在單一表演空間里,電腦技術多媒體藝術使表演空間多元化,出現了多種可能,延伸了表演的區域和精神內涵,甚至有時對表演有導向意義,未來舞美將會更多變,更加互動,把觀眾和舞臺也都融為一體,觀眾可以更深的體會到互動的樂趣,不再是單一的觀看。
像舞臺上的LED顯示屏的廣泛應用一樣,由于全息投影技術能帶給人們虛實結合的夢幻立體感受,因此全息投影技術同樣也必將成為舞美技術界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新寵兒”。進而逐漸取代老舊、落后的布景技術。
三維全息影像技術沖破了傳統聲、光、電的束縛,以具有高對比度、高清晰度以及鮮艷的成像色彩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空間真實感和縱深感,在不久的將來,三維全息影像技術應該能夠成為超越目前3D技術的更完善、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
結語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隨著新的舞臺設計理念和大量設計元素的不斷推出,舞臺表演不僅要求演員具有精湛的演技,也更加注重對于舞臺上效果營造方式的追求。舞臺藝術也應發散思維、與時俱進、勇于并善于運用新興技術為舞臺演出增彩。未來舞美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加科技化、人性化、多元化。
現在3D技術和數字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舞美的各個領域。它改變了我們的觀影習慣,打破了以往只注重欣賞節目而舞美只是襯托的觀看角度,現代舞美更多的是舞臺整體空間的塑造,和對整個節目的包裝,觀眾不只是在欣賞節目,同時也在享受舞臺空間變化帶來的視覺盛宴。這種多元化的舞臺技術手段,使全息影像和互動都成為可能,它已經改變了很多,正在不知不覺中讓觀眾感受到變化,而這一切也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廣告,發布會,小型演藝活動和演唱會,在這些與觀眾息息相關的生活活動中,悄然改變著我們的體驗和觀看感受,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周圍的環境。未來,全息投影技術的市場發展潛力將是無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楊帆,楊寧.全息投影技術[J].中州大學學報,2009(2).
[2]王典民.激光全息照相實驗技巧(三)[J].激光全息照相技術, 1993(3).
[3]李明.激光全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趨勢研究[J].激光雜志,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