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力

上海與重慶,兩個坐落在長江經濟帶上的直轄市,在今年11月初再次被緊密聯系在一起。
11月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閉幕。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的情況下,進博會上各方合作意向依然熱度不減:此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
重慶已經連續參加了3屆進博會,且收獲頗豐。今年進博會期間,通過設置主題展館、舉辦投資促進懇談會等形式,重慶交易團累計達成意向采購協議200多個,與重慶產業、消費發展現狀和趨勢相符合的產品將會大規模進入重慶市場,助力重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而今,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新名片,其對全球市場的強大“磁吸效應”和對國內市場的“溢出效應”在過去兩年間展露無遺。
對于志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重慶而言,這是一個值得仔細學習和剖析的現實案例。
做深內陸開放
一方面,借力進博會這個開放大平臺,重慶將深度接觸全球一流的企業、科技技術,在開放中達成新合作,在新合作中謀求更大的開放。
通過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慶正不斷加速自身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近年來,重慶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向發展的勢頭強勁,電子信息產業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和“云聯數算用”要素集群正強勢崛起。
但僅依靠自身力量還遠遠不夠。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西部市場蘊含了強大能量和無限可能。要想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重慶還需要“聚眾力”,讓全球市場更深度認識重慶。
另一方面,通過參加進博會,重慶進一步深化了對建設內陸開放門戶的認識。重慶在發展開放型經濟方面布局早,成果也有目共睹,但如何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建立立體開放體系仍然有待破題。
經過多年建設,重慶已經形成了以兩江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為重點的開放平臺,并且打造了果園港等核心開放樞紐。
特別是構建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等多式聯運體系的創舉,深刻改變了西部地區在全球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重慶成為連接中國沿海市場與歐洲、中亞、東盟市場的戰略樞紐和國際物流走廊。
這種根植于自身特點的優勢,還需要時間來進一步鞏固,尤其是在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的情況下,重慶還需要在廣袤的國際市場中進一步明晰自身開放戰略、開放目標、開放路徑、開放布局,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系列國家戰略貢獻更大力量。
做優營商環境
和上海相類似,重慶已經連續舉辦了3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全球智能產業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重慶的營商環境也得到了巨大改善。
2019年出臺的《重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推出了91條完善營商環境的“大禮包”:通過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行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文件6000余份,企業前置審批事項由190項減少到32項,減少83.16%,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重慶的目標很明確,對標國際一流標準,聚焦企業所需,進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把重慶打造成貿易投資更便利、行政效率更高、服務管理更規范、法治體系更完善的營商環境高地。
但同時還有一些工作需要進一步深化。隨著智博會影響力的逐步擴大,到重慶參展和有意落戶重慶的企業逐漸增多。重慶不妨借此機會,進一步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研制出一套科學、客觀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與海內外企業、機構和個體面對面開展專題調研,針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特別是營商環境的薄弱環節、短板瓶頸等問題,把脈問診,對重慶營商環境情況進行年度評估分析。
其次,借助智博會的平臺優勢,有針對性地推進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招商引資項目的有效落地,為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智博會已經確定永久落戶重慶,重慶完全可以將此打造成為吸引內外資企業加速集聚的優勢窗口,深度對接全球先進科技及理念,圍繞市場主體加強服務,全面掌握最前沿的產業信息,同時在各區縣內部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讓區縣在競爭中不斷找到并彌補差距,最終形成營商環境全面提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做強會展產業
在今年的智博會上,直播帶貨這一電商消費風口首次登陸。以李佳琦、薇婭為代表的當紅主播的加入,讓直播帶貨成為了消費者“買買買”的動力之一。
會展行業可以對旅游、商貿文創、物流、通訊、餐飲、住宿等行業起到較強的帶動作用,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綜合影響力。
重慶是國內會展業重鎮之一,目前已建成6個會展場館,展場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規模位列全國第三。2019年,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各類展覽活動項目82個,累計接待賓客405萬人次。每年定期舉辦的智博會、西洽會、英才大會、中新金融峰會等系列展會,讓重慶距離“國際會展之都”的目標越來越近。
但要想真正實現這個目標,重慶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首先,重慶應該進一步加大力度培育品牌展會,形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展會系列,充分釋放展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連續3屆的智博會已經在國際智能行業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智能行業巨頭的關注甚至落戶,有力提升了重慶的城市形象。其中,在第三屆智博會上,重慶累計完成重大項目招商線上集中簽約71個,合同投資額2712億元。
但與此同時,如何充分釋放其他系列展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破題。解決好高端會議不多、國際影響力有限的問題,重慶才能真正做深做實“國際會展之都”。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會展”正在提供一種全新的體驗模式。接下來,重慶將進一步發揮智能化資源聚集的優勢,提高展會的智能化程度,做大做強會展經濟。
可以說,數字化將是未來會展業競爭的核心。那么,重慶是否進一步優化布局?一方面通過VR、AR、3D、5G、網絡直播等智能化元素的融入,提升整體會展業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通過對會展業涉及的外圍交通治理、住宿等方面進行智能化改造,讓會展業成為一個全流程智能化的高含金量行業。另一方面,重慶還應加強與四川在會展行業方面的合作,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大背景下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川渝地區的區域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