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友
日前,渝北區發布了2020年鄉村振興人才評審結果通報:經過集中宣講、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共有11名現代農業創新創業人才獲評渝北區2020年鄉村振興人才。至此,渝北區已累計評選出兩批次、共25名鄉村振興人才。
這些鄉村振興人才,在渝北區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從人才需求來看,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未來5年,全國農業經理人需求150萬人,無人機駕駛員需求約100萬人;從人才帶來的社會效益來看,每個創業主體平均能帶動6位農民就業。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既需要培育、引進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
要把人才留在鄉村,首先要尊重人才,在尊重的基礎上才談得上留住人才。
尊重鄉村振興人才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有情有意有環境。
何謂有情?
有情就是要用情育才、以情留人,讓他們成為鄉親們眼中值得尊重的人。其中,渝北區就對評選出的鄉村振興人才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將其納入渝北區高層次人才服務范圍,并為其開通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綠色通道”,為人才提供專業、規范、高效的一站式、精準化、零距離專屬服務。
何謂有意?
有意就是真心實意地培育、集聚鄉村振興人才。要搭建培育人才的平臺,暢通引進人才的通道,完善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以渝北區為例,該區于2018年印發《渝北區鄉村振興人才培育辦法(試行)》,探索建立起鄉村人才培育評價激勵機制,破除人才瓶頸制約,由此暢通了智力、技術、管理下鄉的通道。渝北區還從創新創業扶持、人才培育激勵、人才培訓補貼、配套服務等4個方面出臺14條激勵支持政策,為入選人才提供最高100萬元的農業科技項目資助、最高60萬元的鄉村振興人才補貼、最高每年20萬元的用人單位培育獎勵、最高20萬元的涉農貸款貼息,以及農村電商扶持、品牌建設扶持、產業發展扶持等保障激勵措施。
何謂有環境?
有環境就是要創造一個有利于人才在農村創新創業、發展現代農業的大環境。這個大環境既包括適宜人才發展的政策,也包括支撐人才創業創新的資金、用地等要素,還包括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等。
目前,鄉村振興中最缺的是人才,而人才又是振興鄉村的關鍵。因此,有情、有意、有環境地尊重鄉村人才,在農村形成一個培育、引進、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圍,對鄉村振興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