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麗 徐征
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音樂教學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滿足國家提出的素質人才培養要求。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基地,也需要承擔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因此高校應該積極探索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策略,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充足人才保障。文章主要就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策略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產生一定參考價值。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各國之間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變得更加密切,這也為我國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工作開展創造了機遇。民族音樂在音樂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國民族眾多,且每個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以也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高校既是培養各類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承擔著對優秀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的重任。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該積極探索創新型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策略,這對音樂專業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增強有很大幫助,而且也有助于我國更好地應對西方音樂文化盛行帶來的挑戰,不斷擴大優秀民族音樂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范圍。
一、高校音樂教學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音樂文化內容較為豐富,且有著重大教育價值。讓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既能夠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高,又可以保護民族音樂文化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被遺忘。高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同時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起著積極作用。首先,高校音樂教學工作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涵養。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中融合著歷代人民的情感、信仰、民風、習俗、追求等,也可以說民族音樂是不同時期歷史背景的寫照,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民族音樂不能被潮流音樂文化所掩蓋。高校音樂教學工作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使得他們對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經過民族音樂教學環境的熏陶,學生還可以從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燦爛和魅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化涵養。另外,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也能夠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實現民族團結、融合發展的目標。其次,高校音樂教學工作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有助于讓音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由于民族音樂中包含著各個民族的習俗文化、風土人情等,所以對音樂教學工作來說,民族音樂很大程度上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學生也容易被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所吸引,進而激發其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高校音樂教學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聯性
(一)民族音樂文化為高校音樂教學工作開展奠定基礎
在高等院校中開展音樂教學工作,必須對民族音樂文化加以重視,因為民族音樂文化是音樂教學工作的基礎,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在教學工作中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發揚。據此,在日常音樂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研究、挖掘,讓其積極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及時讓學生接觸和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變化,掌握扎實的民族音樂文化,這對學生的個人成長與進步也有很大幫助。不過,當前的音樂文化教育成效并不理想,其教育成效有向西方化偏移的傾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校應該時刻謹記將民族音樂文化當作音樂教學的基礎,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奠定良好的人才資源基礎。
(二)高校音樂教學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模式主要是民間藝人表演,不過這種傳承模式具有不穩定性。一方面是因為民間藝人沒有得到公眾的普遍認可,所以很多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道路比較艱難,另一方面是因為這種傳承方式不具系統性,不利于公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全面認識。以上兩方面的原因導致民族音樂文化的受眾范圍逐漸縮小,能夠主動學習和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人并不多。不過,在文化教育體系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很好地改變這一現狀。高校開展音樂教學工作就是為了培養音樂專業人才,將其作為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載體,因此,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民族音樂文化教學,可以使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更加高效。
三、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策略
高校音樂教學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因此,高校應該積極探索適合在音樂教學工作中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的策略,從而對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創新教育理念,將民族音樂文化充分融進教學工作中
傳統的教育理念對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有著不利影響。因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所以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并不強,這對提高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效率形成了阻礙。高校應該創新音樂教育理念,把民族音樂文化融入整個教學工作中去。首先,教師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比如可以在課前向學生展示不同民族極具特色的服飾、習俗、文化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其次,應該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和西方流行音樂文化在意義和重要性方面的不同之處,掌握民族音樂文化對國家文化領域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最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音樂教學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之間的聯系有一定了解,讓學生知道民族音樂文化對音樂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音樂教學就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最好媒介,進而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觀能動性,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二)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且每個民族在發展進程中都積累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展現形式,匯聚成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是一種很重要的民族文化藝術展現形式,在教育體系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教學既可以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揚的目標,又能夠抵御西方流行音樂文化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沖擊。據此,高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強對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視,并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目標。一方面,教師應該將民族音樂文化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教學課件中要盡量避免大量文字贅述,以防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可以在課件中加入動畫、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對各個民族的特色有一定了解,從而在學習音樂時產生情感共鳴。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邀請具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藝人到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音樂,通過讓學生與民族音樂文化近距離接觸,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涵養。此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一些民族音樂會,讓學生自主搜集和學習自己喜愛的民族音樂類型,然后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表演活動的積極性,又能夠讓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和視野,從而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目標。
(三)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
課程體系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它指導教師應該如何開展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提高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質量,應該先設置完善的課程體系,將民族音樂文化充分融入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中,并且在課程體系中突出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的重要地位,向學生全面展示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特色。比如在自主學習任務模塊中,可以增加讓學生上臺表演自己民族的文化、習俗、音樂等環節,對學生來說既可以增強其學習興趣,又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此外,還可以增加課外探究模塊,讓學生在課下搜集感興趣的民族音樂文化內容,從而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民族音樂文化有了更多認可,增強了學生民族團結意識,對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有積極影響。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等音樂教育體系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既有助于陶冶大學生的音樂情操,又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此外,民族音樂文化也是高校開展音樂教學工作的基礎,高校音樂教學活動可以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載體,兩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通過實踐探索,高校可以通過實施創新教育理念把民族音樂文化充分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中,如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增強學生對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等,這些策略的實施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積極影響,可以推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徐亮.論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評鑒,2019(9):96-97.
[2]王霞.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分析[J].北方音樂,2019(5):214-215.
[3]李雪蓮.論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的傳承[J].黃河之聲,2019(4):84-85.
(作者單位 煙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