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萱漪
因幼兒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幼兒教育存在一定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心理以及生理特點,并結合幼兒生活經驗、生活材料開展美術教學活動。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基于此,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對幼兒美術進行教學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文章將展開詳細的分析,以期為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借鑒。
幼兒美術教育能夠陶冶幼兒的心靈,對幼兒的藝術修養以及審美情趣的培養有一定幫助,還能夠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幼兒的生活環境與美術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幼兒創造美以及表現美的欲望,更好地完成美術學習。
一、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特點
(一)娛樂性較強
幼兒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更愿意進行自發性美術創造,這也是幼兒對于生活的主要認知。每一個幼兒對世界的感知都不同,幼兒無法像成人一樣利用眼睛或者耳朵感知事物,他們只能依靠自身的心理反應(如想象、知覺、印象或者直覺等)認知事物。由此可知,美術學習更像是幼兒的一項娛樂活動。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自發進行美術創造,也就是說,幼兒美術的學習好比幼兒游戲的過程。
(二)生活特征較強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這就說明,幼兒生活化美術教育的創作靈感主要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感。多數情況下,三歲左右幼兒的美術創作僅為涂鴉,從成人角度分析,幼兒的作品顯得雜亂無章、毫無意義,但是幼兒有其對生活的獨到見解。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對幼兒的美術創作進行引導,促使幼兒美術作品更為規范、清晰化,促進幼兒的認知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提升。
(三)隨心性較強
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使用與幼兒的心理以及生理發展規律相符的方式以及方法,保證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對幼兒進行要求,指定幼兒先畫哪里,后畫哪里,但是幼兒并不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自愿接受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也不愿意被教師統一的繪畫方法所束縛,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幼兒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基于此,教師應該將幼兒的生活感知作為主要依據進行教學,但是因為不同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有一定的區別,教師還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因材施教,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幼兒生活化美術教育措施
(一)染色繪畫
幼兒對五顏六色較感興趣,由此可知,染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美術活動。在開展染色繪畫之前,教師需要在課前將課上所需的染色材料準備好,在課上分配到幼兒手中。幼兒利用染色加工方式能夠對色彩進行充分的認識,染色活動也能使舊材料煥然一新。例如,在生活中常見的樹枝、落葉、飲料盒或者植物秸稈等,都可以對其進行染色處理。教師將所用材料帶到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學會重組舊材料,將自己內心最美好的愿望展現出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畫一畫、擺一擺以及染一染的方式進行創作學習,將幼兒的聰明才智以及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前收集用完的雞蛋殼,制作成不倒翁,要求幼兒將不倒翁涂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繪畫完畢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一起進行游戲,同時比一比誰的不倒翁最可愛。在游戲中學習,能夠有效地提升幼兒美術學習的綜合能力。幼兒一般對吹肥皂泡游戲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幼兒這一特點,先組織幼兒進行游戲,并引導幼兒觀察陽光下肥皂泡的顏色;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對肥皂泡進行繪畫。觀察后繪畫,幼兒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厚。
(二)砂石作畫
幼兒對于一切未見過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其中,砂石作畫對于幼兒來說較為新奇,且砂石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取材較為方便。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所需砂石準備好,課上發放到幼兒手中;然后對幼兒進行分組,3~5人為一組,組員自行在砂石上作畫;作品完成后,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將砂石擺成自己喜歡的物品,如汽車、城堡、花朵等。五彩的砂石增添了幼兒美術教育的趣味,使幼兒更愿意參與到學習中。
(三)拓印繪畫
教師在生活化幼兒美術教育中,可以采用拓印繪畫方式進行教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幼兒使用拓印作畫材料完成繪畫。拓印材料上天然的紋理以及色彩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更愿意完成繪畫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收集幼兒平時吃完的瓜皮以及水果皮,或者地上的落葉、雜草等作為教學材料發放給幼兒,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完成拓印創作。在學習過程中,幼兒們集思廣益,利用葡萄梗拓印出了梅花枝,在梅花枝上畫出了可愛的手腳以及頭像,畫面栩栩如生;有的幼兒利用橘子皮拓印出了可愛的動物頭像,并給其畫出了嘴巴、鼻子以及眼睛,增加了拓印的趣味性。在拓印學習過程中,幼兒能夠對繪畫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氣氛,促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拼貼繪畫
開展幼兒繪畫教學時,可以自然取材開展拼貼活動,自然取材具有簡單、便捷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前找一些瓶蓋、橡皮泥或者雞蛋殼、彩紙等,在課上將材料發放給幼兒,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進行拼貼。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將雞蛋殼拼貼為運動堡壘,利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動物的形象,或者利用彩紙拼貼成房子、花朵、天空等。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美術教育活動,幼兒的學習空間更為廣闊,其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五)拓展教學平臺
為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美術教學,教師需要積極對幼兒美術學習平臺進行拓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從而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幼兒朝著多元智能化方向發展。例如,春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到戶外游戲,讓幼兒通過游戲觀察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從而為其繪畫提供素材;秋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落葉,金黃的樹葉能夠豐富幼兒對色彩的需求,通過觀察,幼兒能夠對生活產生更為深刻的體會,從而在繪畫中激發創造性。積極拓寬幼兒美術學習平臺,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同時,幼兒的欣賞水平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幼兒臨摹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簡單介紹教學樓的輪廓,而后讓幼兒進行臨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臨摹的要求不能太高,應致力于簡單易畫,從而使幼兒增加繪畫的信心,使幼兒的美術創作更為順利。通過臨摹的方式進行繪畫,幼兒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更高,這也為美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注重實踐活動生活化
教師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生活化教育方式,從而促進幼兒愛上學習,并在生活中發現藝術、發現美。基于此,在對幼兒進行生活化美術教學時,教師需要將美術活動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以便通過學習促進幼兒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教師在選取教學內容時,需要從幼兒的生活出發,選擇一些有價值且幼兒感興趣的物品,促使幼兒在學習中獲得生活經驗,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來創作美術作品,從生活中選取素材,真正實現美術回歸實際的作用。
三、結語
當前,素質教育對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從而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有效地提升幼兒對美術教學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幼兒身邊常見的事物展開教學,豐富美術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準備瓜子,讓幼兒進行拼貼,從而使瓜子成為藝術品。利用此種方式,幼兒的實踐能力會有所提升,且也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可以說,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將幼兒的美術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幼兒在美術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術之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小玉.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158.
[2]李菲.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3(14):155-156.
[3]張弦.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10):86-87.
[4]胡媛.生活化視角下的幼兒美術教育問題探討[J].現代交際,2015(7):236-237.
[5]孫響占.生活化視角下的幼兒美術教育問題分析[J].職業,2016(9):148.
(作者單位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