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鴻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范圍內暴發,造成大多數地區人們的恐慌。相比信息發達、人群密集的城市地區來說,農村地區面對此次疫情的防控措施和防疫意識相對薄弱,直至大年初三之后才有了明顯的態度轉變,開始全民上下審視疫情與公眾的關系。筆者就家鄉農村地區人們對待疫情態度轉變的過程及原因做出思考。
農村地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防控意識薄弱。然而,隨著疫情的快速擴散,各省市都緊急啟動了一級響應抗擊疫情。農村地區群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態度也由此發生了重大轉變,尤其是1月27日之后,筆者家鄉農村地區各地對疫情開始重視,積極進行防控響應。這中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引起了筆者的思考。農村地區對于此次疫情防控的社會基礎和制度優勢得到驗證。我們也始終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一定能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勝利。
一、權威信息搜集和疫情宣傳
疫情期間,“丁香醫生”提供了疫情地圖和各個省市的疫情分布通報,以及最新鮮有效的疫情消息,比如各地采取的防疫措施、新冠肺炎病人治療情況等。農村群眾不用再經復雜的網絡查詢就能了解到政府發布的權威信息,有效地減少了民眾的恐慌。
二、病毒傳播和群眾意識轉變增速
疫情在暴發后為何會快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是因為此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
(一)疫情信息傳播增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傳播范圍如此廣大,是因為當今時代交通和信息的迅速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了新冠肺炎病毒的高速傳播。此次疫情來勢洶洶,由于其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加之便捷的交通方式和密集的交通網絡,又正值春運期間,導致全國疫情地圖上的紅色標注開始蔓延。這也就決定了此次疫情的傳播與覆蓋速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與認知。同時,信息傳播的增速,手機使用的普及,多渠道的信息網絡形式以及正在發展的5G技術的延伸,都使得人們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權威消息,加強了人們對疫情傳播的認知。
(二)醫療用品銷售增速
不論是交通的迅速發展,抑或是信息傳播的急速發展,從一個側面也引發了另一個由速度催生出的現象——線上、線下相關醫療用品迅速銷售。在疫情期間,出現了口罩、酒精等醫護用品脫銷的情況,群眾在買不到相關防護用品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感受到疫情的威脅。疫情傳播加速,信息擴散加速,急需醫療防護用品生產與運輸的加速。
三、基層組織的執行力增強
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在鄉鎮政府的有力組織之下,各村都開始了強有力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強經營場所監管,封鎖交通要道。
(一)限制和停止集會
在農村地區,每周都會有固定時間的集會,大量人員的聚集以及各種人員的流動,更加重了疫情傳播的風險。政府有關部門緊急出臺政策,限制相關活禽售賣,停止集市和相關節日慶祝活動,減少人員流動,全力控制疫情傳播。
(二)日常交通要道檢查
基層醫護人員、政府人員、公安部門人員嚴格防疫,做到有力監控、嚴格執勤、堅決把守交通要道,打好交通要道疫情防控第一仗,有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系數。各村鎮封路集中檢查消毒,派出黨員和志愿者設點守卡,有力監管進出人員和車輛,嚴格執勤,認真詢問,檢查消毒之后才能進入村鎮,這一舉措有力控制了因人員流動造成的疫情傳播。
(三)村口廣播宣傳防疫
每個村子都會有一個大型廣播喇叭,循環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知識,做到了防疫宣傳無死角、無漏洞,增強了人民群眾對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信心。同時,基層組織的有效執行力也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
(四)回村人員的排查與居家隔離
政府相關部門在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后,第一時間排查外出回村人員,登記在冊,要求回村人員自我居家隔離14天。同時,每天有基層醫護人員上門測量體溫,詢問情況,避免疑似交叉感染,有力控制了疫情傳播的所有途徑。
(五)編創防疫宣傳口號
為加強群眾對于疫情危險性的有效認知,人們張貼宣傳條幅,編制各種形式的防疫歌曲、小視頻等進行疫情防控宣傳。不管什么形式都是防疫宣傳的有力舉措,其中許多防疫宣傳十分幽默,在不失去原有防疫宣傳目的的前提下,以娛樂的形式讓大眾了解疫情信息并積極實施。
(六)堅決遏謠
對于某些引起人們恐慌的不實言論散播,也進行了堅決有力的打擊。“本地物資儲備調配有序,請人民群眾切勿輕信謠言、傳播恐慌。”“有關部門將嚴厲打擊囤貨炒貨、哄抬物價等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對于不配合相關措施的單位和個人,將由相關部門采取嚴厲的強制措施,違者視情況進行處罰,造成疫情擴散蔓延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諸如此類的由政府部門權威發布的信息及時有效地遏制住了謠言的蔓延。
四、自上而下的合力防疫
筆者家鄉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外來人口眾多,尤其在春節期間,客流量大,病毒傳播更加迅速。對此,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1月26日關閉周邊收費站出口,1月31日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及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并且發布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20條措施。政府采取“早發現,早報告,早排查,早隔離,早治療”等有效措施防控疫情,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五、家庭組織功效凸顯
人群聚集會更大程度上增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而疫情又剛好發生在舉家團圓的春節期間,因此要防范家庭聚餐和各種組織集會。經過各種宣傳,還是有一部分家庭沒有深刻認識到疫情下聚眾性的危險性,甚至在確診病例中就有不少患者是因為聚集性活動而交叉感染到了病毒。在實踐觀察中發現,家庭成員的極力勸阻反對也能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這一舉措,有力體現了家庭組織的功效。
六、結語
(一)集中力量,齊心協力,增強個體自主性
在面對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要讓普通民眾意識到只有集中力量、齊心協力才能辦好事。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人們的防疫意識薄弱,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增強個體自主性,自覺遵守規則,少出門、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不給社會添亂,就能最大限度地減輕傳染風險,減小病毒傳播力度。因此,要充分發揮個體自主性,實現群體有效性。
(二)積極發動網絡力量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網絡的力量不容小覷,特別在信息相對閉塞的農村地區,網絡也最大限度地影響了普通民眾的自主性,使得許多民眾自發采取了有效的防護措施,并且能夠自發地動員與發動周圍的人進行疫情宣傳。同時,網絡也成為普通民眾了解相關疫情信息的有力渠道。此次疫情的暴發如果不靠網絡的力量進行信息的傳播,民眾的防護意識就不會得到快速轉變,自然也不會自覺遵守與采取防疫措施。
(三)不吃野生動物,吸取教訓
很多野生動物都可能攜帶病原體,成為某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新型冠狀病毒從動物到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經接觸和飛沫進行傳播的。由于人們的獵奇心理以及傳言吃野生動物能夠進補,一些人進行了不必要的好奇嘗試,釀成了大禍。非典疫情的暴發、埃博拉疫情的發生,都是因為一些人捕殺食用野生動物而引起的。
(四)依靠群眾力量
疫情發生之初,群眾防范意識淡薄,聚眾休閑娛樂,甚至大擺宴席,毫無防護意識。在疫情迅速擴散后,各村開始設卡封路,各村黨員帶領群眾一起堅守卡點,不僅給身邊的群眾做了一次疫情防控重要性的有力宣傳,而且有力控制了外來人員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疫情在當地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不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是不可能有效控制此次疫情的。因此,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要彰顯密切聯系群眾的組織優勢,依靠人民群眾的巨大大量,堅決做到防疫人人有責,防疫人人有擔當。
參考文獻:
[1]趙國祥,李永鑫,務凱,郭舒婕,王瑋,王勝男,陳珅,單格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期的河南省民眾社會心態[J].心理研究,2020(1):3-7.
[2]賀勝利,劉斌.新冠疫情阻擊戰對安全管理的五點啟示[J].中國有色金屬,2020(8):42-43.
(作者單位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