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加加 湯啟源
班級委員會和班級團支部是高校開展教學工作和共青團工作的基本單元,如何推進高校“班團一體化”建設是當前高校共青團改革的重要內容,只有兩者協同運行得以實現,才能夠為高校共青團改革攻堅和長效發展提供堅實的基層保障。通過闡述“班團一體化”的基本內涵,分析當前高校“班團一體化”推進過程中認識模糊、認可度不夠、團干部素質低下、協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提出高校“班團一體化”建設的路徑設計和重構思路。
班級團支部在班集體管理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而班級委員會負責班集體日常事務的管理,為進一步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下發了《 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 》的通知,明確提出鞏固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推行班級團支部和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因此,立足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結合青年學生特點,通過基層團組織創新改革,探究“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提高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已成為當前共青團深化改革的關鍵之舉。
一、“班團一體化”基本內涵
所謂“班團一體化”管理模式指的是在班級分別設立團支部和班委會。團支部作為班級的政治核心,通過對班級重大問題進行決策,負責班級的政治引領工作;班委會為班級日常管理事務的主要執行機構,接受團支部和班級成員的監督。團支書與班委會相互協作,以學生為本,進一步完善班級內各組織職能,充分發揮其凝聚學生、引領學生、服務學生的功能。班級團支部由團支部書記、副書記(一般由班長兼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和文藝委員組成,而班委會通常情況下由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心理委員、體育委員、女生委員等構成。
二、“班團一體化”建設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一)認識模糊造成思想不統一,不能很好地協調推進
“班團一體化”模式的推行主要依賴于輔導員、學生骨干、任課老師三方的通力合作,他們任何一方對模式內涵的認識、對模式意義的把握,以及任務的分解執行做得不到位都會影響到“班團一體化”推行的成效。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如果他們在觀念上不認同,在認識上不清楚、不透徹,就會造成“班團一體化”的推行過程中思想不統一,具體操作中走樣、打折扣,無法形成一種合力,更無法推動工作向預期的目標發展。
(二)基層團支部建設的薄弱,造成團支部在班級管理中認可度不高
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深化,大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而現在高校的基層團支部工作卻未能緊跟時代步伐。團支部人員在日常的團日活動、團課中也主要是念念文件,傳達一下最新的會議精神,其工作形式單一、枯燥、沒有創新性,造成廣大青年對團支部的工作停留在讀讀文件、寫寫心得的認識層面,因而,團員也普遍存在對團支部工作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的問題。同時,高校對基層團支部工作的關注度低,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團支部活動經費和人員不足,團支部引領、凝聚、服務青年的職能無法有效發揮出來。
(三)團支部骨干素質不高,缺乏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在“班團一體化”管理模式推行過程中,充分發揮基層團支部骨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這樣說,模式推行的成功與否,基層團支部骨干起到關鍵作用。然而,基層團支部骨干存在素質普遍偏低,不清楚自己的職責,對工作內容和工作制度不了解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團支部骨干選拔機制不完善,團支部成員的產生主要以團支部內的選拔為主,校團委并未制定嚴格的團干部監督考評制度;二是團支部培訓制度不健全,高校的團干培訓工作一般是針對全校的團干代表的,并不能涵蓋所有成員,大部分的團干部要通過視頻學習或自主學習來提高業務能力,未能形成系統完整的學習體系,導致高校基層團干部在實際的團支部管理中號召力不夠、凝聚力不強。
(四)班團工作界限不清晰,分工不明確
按照班委會和團支部的職權劃分,可以看出兩者有明顯的差異:團支部負責按照上級團委和黨組織的要求開展和指導班委會工作,主要起到思想引領和政治核心的作用;班委會作為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機構,要以團支部為核心。然而,現在的高校普遍存在兩者功能重疊、責權不明的問題。甚至受傳統影響,有些班級的班委會職能過大,班長職權大于團支書,導致班里的學生對團支部工作不在意、不配合。同時,部分班委會成員尤其是班長對團支部的工作存在誤解,認為團支部的工作是對班委會工作的越權,不僅不組織班級成員配合團支部工作,反而利用班委會的影響力阻礙團支部工作的開展。
三、新形勢下“班團一體化”協同運行機制的途徑
(一)加強黨建帶團建的力度,不斷提高基層團支部建設的地位
在基層團支部的建設過程中,要把基層團支部的建設與基層黨支部的建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基層團支部的建設納入黨支部建設的日程,使基層團支部緊緊圍繞黨支部的工作部署開展活動,做到黨支部有號召、團支部有行動,黨支部有計劃、團支部有安排,黨支部有要求、團支部有措施,增強團支部參政議事的能力,逐步增強基層團支部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在施行黨建帶團建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優秀黨員在基層團建中的作用,采取“一帶一”“多帶一”的團支部建設模式,即一個優秀黨員帶一個團支部、多個優秀黨員帶一個落后團支部的建設引導模式,做到每班有優秀學生黨員進行團支部建設引導,在學生群體中形成良好的黨建促團建的氛圍,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其中,推動“班團一體化”建設。
(二)明確工作職責,正確處理團學關系
團支部和班委會是班級管理的兩駕馬車,分管“團”“學”兩塊工作。要使“班團一體化”建設真正發揮效應,就得處理好團支部和班委會這兩駕馬車之間的關系,使兩者既能各司其職又能協同合作。一方面,確立團支部在班級管理中的思想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團支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其主要職責是開展思想教育、主持政治學習、搞好組織生活,對推優入黨、重大獎項評選等班級重大事件享有決策權,真正做到“團要管團”。另一方面,班委會作為學生的自我管理機構,要認清自身定位,自覺接受團支部和班級成員的監督,在班級面臨重大問題時,要主動向團支部匯報,聽取團支部意見。
(三)建設工作隊伍,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高校要不斷加強團支部隊伍建設,努力提升團支部的工作能力。第一,暢通溝通渠道,建立快捷高效的工作機制。建立校團委書記與班級團支書面對面工作制度,讓校團委直接聽取團支部工作匯報;明確分團委書記工作職責,鼓勵分團委書記多深入基層,定期組織團支部書記座談會,掌握班級團支部的基本情況,認真聽取團支部書記在團支部工作中的意見和困難,幫助班級團支部解決實際問題;密切輔導員與團支書的工作聯系,發揮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排頭兵作用,實時了解團支部工作情況。第二,加強團干培訓,提升工作能力。高校定期舉辦團干部培訓活動,不斷加深團干部對共青團工作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
(四)夯實工作基礎,切實增強團員意識
共青團是黨的后備軍,為夯實共青團工作基礎,提高廣大青年學生的團員意識,為黨組織培養優秀接班人,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抓住新生入學的時機,選派優秀團員參加迎新工作,展現共青團員陽光、熱情、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設立團組織專欄,開展面向新生的咨詢活動,介紹團支部及團組織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共青團的知名度和團員的自信心及自豪感;二是利用“三會一課”及第二課堂活動,吸引青年學生參加,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在入學教育期間,輔導員指導團支書的選拔工作,一開始就把有發展潛力、表現突出的學生配備到團支書的崗位上,增強團務工作開展能力。
四、結語
“班團一體化”管理模式是高校共青團對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所做的積極探索和創新。在該模式下,創新是前提、協同是根本、機制是保障,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發揮各自的功能和效應,從而實現校園文化活力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繆志波.高校“班團一體化”建設:內涵、背景、目的與展望[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6):48-51.
[2]李敬皎,鄭一.新時代高校班團一體化建設路徑探索[J].智庫時代,2020(4):104-105.
[3]羅帥,張佩,趙福才,徐瑞朝.“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探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9(6):96-98.
[4]茅佳.高校班團一體化建設運行機制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6):245-246.
(作者單位 河南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