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旦旦

段愛華出生在鄉村,那里雖然貧窮,人們卻很淳樸。在她讀小學的時候,學校沒有“校園”的概念,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五個班散落在民居里,“教室”簡陋得不能再簡陋,數九隆冬 ,寒氣直往教室里灌,往身上鉆。老師們往往是一個人上幾個班的課,從一個班到另一個班有時要穿行1公里的鄉間小道,帶上教案,抱上一大摞本子,風雨無阻。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用來形容這一群老師再貼切不過,他們都是清一色的民辦老師,工資微薄,卻戮力同心,使學校的教學質量長期穩居鄉鎮一流。當地百姓把他們奉若神明,敬愛有加。段愛華的父親便是這些教師里的一位。還年幼的段愛華曾問過父親:“你們那么苦那么累,工資那么少,為什么還做得那么起勁?”父親笑著說:“孩子們能學好,家長們能放心,多好!”那時的段愛華不懂什么叫深明大義,只知道像父親這樣的好老師,能影響好多人,能為好多家庭服務,是光榮的,是值得驕傲的。正是他們這一群人,把一個做好老師的夢想悄然播種在了段愛華的心中。
教育路上那一束永遠不滅的光
在人生的路上,總有那么幾個轉折點,需要謹慎選擇,它決定著你以后要走的路;也總有那么一些人的出現,改變著你人生的價值觀和夢想,需要你永遠銘記著。在采訪開始,段愛華就給我們講述了一位一直住在她心里的人的故事。
那是段愛華在寧都師范就讀期間,每年一任班主任,第三年任班主任的是劉艷昌老師。一個周二的文選課上,老師說正在熱播的電影《木棉袈裟》值得一看,建議同學們都去看看,老師還特別提醒這部電影當周周五下架。第二天晚上一下自習,段愛華便和幾個同學一起飛奔向電影院……看完電影回到學校已近深夜11點,學校規定晚上返校不得超過10點,校門早已經鎖上。怎么辦?只有爬門進了!其他幾位同學動作敏捷、身輕如燕,唯獨段愛華半天翻不過,老是掛在門上,把門弄得“哐當”作響。里面同學又幫不上,只有在暗處干著急……門衛室透出了燈光,糟糕,門衛大叔被吵醒了,眼看段愛華這連年“三好學生”的形象就要轟然倒塌了,她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門衛大叔大吼“哪個班的?”正緊急之時,突然身后響起班主任劉老師的聲音:“師傅,是我的學生,麻煩您開個門。”還囑咐段愛華,“小段,慢慢下來,小心點?!痹瓉恚瑒⒗蠋熓腔剞k公室拿一份材料,偶遇這一幕。劉老師見段愛華罪犯似地垂著頭,非但沒有責怪,還笑了笑說:“趕快回寢室休息,睡得太晚對身體不好。”
兩天后,段愛華主動找到劉老師,向劉老師說明事情的原委,劉老師聽后沒有數落和批評,而是和顏悅色道:“文選老師建議大家去看,肯定值得看,完全可以組織集體觀影,看來我平時太嚴肅了,同學們不敢給我提建議,我得反思反思。”這件事情,連同劉老師對段愛華的尊重、信任,以及問題出現時他反求諸己的美好品質,成了段愛華教育路上一束永遠不滅的光,讓她不至于迷失教育的本真和初心——立己、化人,用尊重、理解、信任喚醒學生成長的內在力量,遵從教育規律,運用愛和智慧為學生播種信仰、希望和夢想。
不平坦的閱讀推廣路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推行閱讀,涵養學生的同時,也改變老師。”這是段愛華常常掛在嘴邊,也一直堅信的一句話。2012年,段愛華開始推行全閱讀工作,聯合“擔當者行動”,將擔當者行動的閱讀公益項目“班班有個圖書角”“閱讀領航員培訓”“閱讀夏令營活動”“閱讀活動中心建設”“種子教師讀書會”“全國公益講師送教”等引進于都。段愛華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所接受“擔當者行動”圖書捐贈的學?!_坳鎮大坪小學。當圖書角剛放上圖書時,一位小女孩激動地跑過來問“擔當者行動”工作人員張春亮老師:“這些書我都可以看嗎?”當聽說“能”的時候,她趴在書桌上激動得哇哇大哭起來。這場景更加堅定了段愛華要推廣閱讀的心。
工作的推進,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2017年春季開學初,有一位家長認為閱讀耽誤了孩子正常的學習,特別反對此項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致電教育局要求阻止這項工作?!敖忖忂€得系鈴人”,段愛華主動走到相關學校,請老師帶她家訪了這位家長,耐心傾聽家長意見,與這位家長進行了長達近三小時的交談,立足孩子當下,著眼于孩子未來,從不同角度為他剖析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閱讀推廣工作的意義所在,直到他不斷點頭,打心底認可了這項工作。讓段愛華意外的是,道別時這位家長竟站在了她這邊說:“我真是犯糊涂呀,害得你大老遠跑一趟,以后還有哪個家長像我一樣犯渾,我來幫你說道說道?!?/p>
這件事讓段愛華意識到,閱讀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必須要加強家長對閱讀的思想引領。事不宜遲,段愛華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召集全縣各校閱讀推廣工作負責人召開閱讀推廣促進會議,強調加強家校聯系,耐心做好家長的疏導、引領工作。工作的成效很是明顯,這之后,再沒有家長反對閱讀推廣工作,且親子閱讀逐步形成氣候,還有不少“故事爺爺”“故事奶奶”“故事爸爸”“故事媽媽”走進校園,以分享故事的形式促進孩子的閱讀?!八枷霙Q定了意識,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了結果。”也就是在這一年,于都縣的閱讀推廣工作在縣教育局,尤其是局長鄧昌海的積極引導和鼎立支持下,做到了全覆蓋。
課外閱讀從“自由化”進入“課程化”
“網絡迅猛發展,手機拇指化閱讀猛烈沖擊紙質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受到日益嚴峻的挑戰,這種勢態必須轉變。”說這句話時,段愛華的語氣尤其鏗鏘有力??烧n外閱讀如何從“自由化”進入“課程化”的軌道呢?段愛華為此和老師們開展了長達6年的探索。
如何真正做到讓學生好讀書,把書讀好?首先,得喚醒家長的意識,于是,段愛華時常給家長召開閱讀促進會,扭轉家長觀念,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但這樣會議的召開,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的,段愛華同時又在學校內打造班級閱讀環境。在外環境上,做到讓每一面墻會說話,展示共讀書目的封面、作者、有趣的內容、發布會情況以及讀者對它的評價,告訴孩子“這本書值得你去讀”;展示充滿愉悅的親子共讀照片,告訴孩子“和大人一起讀書的時光蘸著蜜一樣甜”;張貼每個孩子讀書筆記中的閱讀感言,哪怕是一句話,告訴孩子“閱讀不能沒有你的參與”;公布每月評選的“閱讀進步星”“閱讀智慧星”“閱讀快樂星”“好書推薦能手”“朗讀能手”等等,告訴孩子“捧起書認認真真讀,總有美麗的姿態屬于你”;張貼古今的、國內外的讀書名言,告訴孩子“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需要閱讀”……
在內環境上,讓閱讀在每一天里,在每個學生身上真實發生。把閱讀推廣工作常態化。借助班級共讀微信群,在家長、老師的共同參與下,利用課前5分鐘、課間、課后、休息日,開展7個一活動:推薦一本書、朗讀一段話、分享一句名言、講述一個故事、交流一個人物、介紹一處風景、暢聊一位作者,讓每個孩子都發聲。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鼓勵和期待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的閱讀充滿能量地在每一天出發。師生共讀、家長共讀做到篤實、常態化。老師、家長常與孩子共讀分享,在濡染中引導學生共讀,而不僅僅是命令。
閱讀是影響,也是喚醒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顆向美向好的種子,只要喚醒,只要施以陽光、雨露,都會開花、結果。
記得在2017年2月啟動全縣“悅讀成就人生”全閱讀課程實施的儀式上,要邀請幾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去談閱讀及閱讀推廣工作的意義。其中一位老師,有點“憤青”的味道,大家都建議是否考慮換一位老師,一定要弘揚正氣、樹立典型……段愛華也清楚,大家的擔憂不無道理,但這位老師喜歡閱讀,主動積極地加入閱讀公益活動,如果就此罷免他的發言權,也許會埋沒一位好的閱讀領航員。段愛華還是毅然決然地把機會給了這位老師,并給這位老師做了發言“輔導”。結果表明,她沒有錯,這位老師格外珍惜這份榮譽,這份榮譽也成了這位老師前進的動力,他變得更加喜愛閱讀,不但自己如饑似渴地閱讀,還每周三帶領縣讀書會的伙伴們進行閱讀與分享。閱讀的涵養使他正了己、化了人,不僅他自己成了教師、學生的表率,而且影響、帶領出了一大批好老師。
近年來,由于縣委、縣政府、縣教育科技體育局的高度重視,由于擔當者行動的鼎立支持,由于學校和老師的積極作為,正在逐步達成“班班有個圖書角”的計劃,現已建班級圖書角4000余個。除此之外,段愛華還借助各種平臺,開辟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式,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常態化地對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進行閱讀力和閱讀領導力的培訓,借助縣域閱讀領導力系統的設置,分層傳遞閱讀領導力,努力達成閱讀推廣工作,不讓一所學校、一名教師、一個學生、一位家長掉隊。閱讀推廣還有效促進了一批校長和老師的成長:2017年,有兩位校長被馬云基金會評為“最美鄉村校長”;2019年,江西省有兩位鄉村教師獲得“馬云鄉村教育人才計劃”獎。
“教研員與老師同根而生,有著共同的教育愿景——使受教育者得到最為全面、有效、長足的發展?!薄敖萄袉T應該當好‘人梯,在指導和引導教師的教育教學的同時,要為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尋求機會、搭建平臺?!薄盀榱思訌娭笇Ш鸵龑Я?,教研員應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以及教學能力,豐厚學科底蘊,比一線教師要有更高的占位、更豐厚的學科底蘊、更強的學習力、思考力、行動力、研究力?!薄@些都是作為教研員的段愛華對自己的要求。
段愛華背負著雙重身份。作為教研員,她力求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召喚老師,要求老師做到的她必定做到,而且努力做好。作為語文老師,她躬身示范,經常執教觀摩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深知朗讀能力對于一個語文老師的重要性,呼吁全縣小學語文老師加強自身朗讀能力的訓練。為了帶動老師的朗讀訓練,讓朗讀成為一種習慣,她堅持每天朗讀,并分享至朋友圈,接受老師們的監督。
教育的原點是什么?在段愛華看來,“塑造美好人性,培養美好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人生”便是答案?!盃I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強化社會對教育的支持力度。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強化人性教育,進一步回歸教育本真和本源。”這是段愛華會一直堅持走下去的路。“后信息化時代對教育的沖擊會更大,甚至會使教育嬗變,必須改變甚至重構教研理念和教研體系?!倍螑廴A笑著說,“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作為一個縣域教研員,要建設好縣域教育教學和教研的共同體,不斷優化共同體的運行機制,引領好共同體的學習與研究,將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更大限度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名師面對面
本刊記者:在引領閱讀方面,您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什么?
段愛華: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一、業務主管部門做好頂層設計和切實可行的長遠規劃,并給予一定的政策、資金保障;二、從業務主管部門,到學校層面,到教師層面,直至學生層面,加強各級領導力的傳導,這樣就不會出現學校、老師、學生掉鏈或掉隊的現象;三、要注意通過書香班級帶動書香家庭的建設,通過書香家庭促進書香班級和校園的建設;四、教研員要充分發揮教研員崗位優勢,通過視導、協調、搭建學習平臺、開展活動、指導服務等多種方式強化引領。
本刊記者:從2012年開始啟動閱讀推廣工作到現在,這其中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段愛華:最大的感觸一是“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付出才有意義,歲月才會流金。“閱讀推廣”能夠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能夠有效促進教育的內涵發展,是一件正確且意義深遠的事情。
二是選擇了對的事情,就要認真去做,把它做對、做好。只要有足夠的情懷、付出足夠的努力,實干擔當、為民為教,就能“得道”而“多助”。
三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鞭k法總比困難多??h域閱讀推廣要面對廣大的農村,相對城市而言困難得多,辦學條件、教師素養、家庭收入、家庭教育意識和行為,農村與城市比,差異都較大,但一路走來,雖然艱辛,卻克服了不少困難,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推廣”勢態。印度詩人哲學家泰戈爾說得好,受的苦,擔的責,受的痛,最終能變成一束光。這光照出的是希望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