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柃 李國剛
小時候,由于父母工作忙,李敏在家既是大姐,又要時常扮演父母的角色照顧多病的妹妹,也因此,妹妹特別依賴她。面對妹妹的依賴,李敏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也正是源于對妹妹的關愛和對孩子的喜愛,李敏在職業規劃時為自己選擇了幼教這條路。
熱愛孩子是好老師的基本要素
如愿踏進幼教大門,李敏一如既往的熱愛著孩子,熱愛著這份職業。
一直以來,她都秉承著一個觀點: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培養,幼兒教育對人的個性品質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學中,李敏意識到,這個時期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強,若在這個時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好好引導,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對其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相反,若在這個時期形成一些不好的個性品質或行為習慣,以后就會很難糾正。
熱愛、尊重和理解,是李敏認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必備的三大要素,其中熱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只有當你熱愛孩子心中才會有愛,才能真正做到不僅照顧孩子的生理健康,還顧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李敏說,“同時,才能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差異性,理解孩子們發生某件事情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生活中,她是關心、照顧孩子們,被他們依賴的“媽媽”;教育教學中,她是一個公平公正的老師。孩子們都知道,如果發生矛盾,“李媽媽”不會因為性別、年齡的原因偏袒誰,而是公平公正地處理。因此,李敏在孩子們心中是絕對的權威。
“面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我常常會用一個擁抱向孩子們表達愛意,而孩子們也會回以一個擁抱。”李敏說。每一天,她都用愛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心情、舉動,分析孩子心里的想法,使幼兒在摯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以真心收獲真心
許是因為真心的付出,和對孩子滿滿的愛與尊重,孩子們非常愿意與李敏親近,也回報她以真摯的關心。她記得,有一次由于自己喉嚨不適導致聲音嘶啞,在和孩子們交談的過程中就有孩子問她:“老師,你的嗓子不舒服嗎?我去幫你接一杯熱水吧。”其他孩子聽到了,紛紛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關心地說“老師,你是不是不能說話?”“老師,你的嗓子痛不痛?”……
到了排隊游戲時間,孩子們非常興奮,李敏吹了很多次口哨,仍然有很多孩子沒有安靜下來。這時,只見班上的“調皮大王”辰辰大聲說:“老師的嗓子不舒服,大家快安靜下來。”霎時間,所有的孩子全部安靜下來,并且在接下來的游戲過程中只要李敏一吹口哨,孩子們都能快速地做出行動。
那一次游戲活動,孩子們真摯的關心與行動,讓李敏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正如她經常說的:“在幼兒園里,感動時刻都在發生,用心體會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有感人的瞬間。”
除了孩子們帶來的感動,還有來自家長的感動。那是李敏第一次當班主任,接手的是其他老師的班級,熟悉班級孩子和家長的老師都離開了,這讓李敏非常沮喪,心理壓力也很大。于是,她“逼迫”自己每天下午至少和一兩位家長聯系,主動反饋孩子的在園情況。有一天當她和貝兒媽媽微信溝通時,貝兒媽媽發了一條長長的感謝文:“很感謝老師一直以來的愛心和用心,孩子放在您那兒我很放心,貝兒每天回家都念叨老師,外婆都說您是她的第二個媽媽。”家長的這條信息讓李敏非常感動,也更加堅定她對幼教事業的熱愛:只要用真心和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家長,孩子和家長也同樣會以真心與真誠回報老師。
把?“小事”當做“大事”來做
早晨孩子入園時,熱情擁抱每一個孩子;下午孩子離園時,主動告訴家長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及學習情況;當家長對老師有不滿的情緒時積極地面對、解決;家長有錯時也要敢于提出,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這都是李敏在處理家校工作中的心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父母總擔心孩子在園不習慣,對老師不信任。所以,在李敏看來,一個班級管理工作的成功與否,主要看家長工作是否做到位。
平時的工作中,李敏非常注重孩子的每一件事情,比如衣服、鞋子是否穿反了等。她表示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事都會影響家長對老師的信任。
一天在幼兒離園時,班上一位奶奶來接孩子時,看到孩子臉上有一點小劃傷。李敏還沒來得及解釋,這位奶奶就氣沖沖地問道:“我家孩子臉上怎么有劃傷?一定是其他小朋友弄的……”無論李敏怎樣解釋,對方根本聽不進去,怒氣沖沖地把孩子接走了。
晚上,李敏給孩子父母打電話,將事情原委告知,并請孩子父母緩和一下奶奶的情緒。第二天下午奶奶來接孩子,放了一塊牛肉干在李敏嘴里:“這個牛肉干很好吃,我家孫女很喜歡。”“嚼著挺香的,昨天放學時我可能解釋得不清楚讓您誤會了,還請您多諒解。” “哎喲,昨天是我太著急了,孩子跟我說了是她自己不小心弄的我也沒聽進去,老師你不要介意。”……在溝通與解決中,李敏始終都保持著平和的態度,最后讓孩子奶奶轉變了態度。這讓她堅信:重視家長的情緒,把孩子和家長的小事當作大事來做,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滿意度高了,彼此的關系也會更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