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楠
摘要:在當今各行各業都存在就業難的問題,自從教育體制改革高校不斷擴招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獲得空前發展,“藝考熱”的充分影響以及市場飽和性和專業特殊性的雙重影響,無疑將增加舞蹈表演類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壓力。
關鍵詞:舞蹈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思考
近年來,“藝術考試的熱情”將藝術專業釀成熱點,逐年增添的藝術人才與藝術產業市場的飽和程度,使得藝術專業的畢業生,面對激烈的競爭與嚴峻的就業壓力。畢業生工作問題,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如何在人才云集的招聘市場展示個人魅力,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心儀工作,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舞蹈表演專業本科生就業的主要方向
舞蹈表演專業是舞蹈學科的重要支派,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綜合性。如果您想讓公眾看到一個成功的舞蹈,那么就不能沒有優秀的舞蹈演員。舞蹈表演以舞者的身體語言為基礎,通過美感的動作和精湛的技巧,演繹出角色的喜怒哀樂,展示舞蹈故事的跌宕起伏,使觀眾和舞蹈產生情緒共識。
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就業具有比較靈動的選擇空間,其就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向:
(一)就任于舞蹈有關的教育工作
舞蹈文化進入校園,迎來了舞蹈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發展的春天。畢業后一部分學生首先都會選擇邁入教育領域,進入中小學或教育培訓機構任教,傳授所學知識傳播美的理念,既能體現自我價值又能獲取穩定的收入。
(二)就任于舞蹈演藝相關的表演工作
演藝團體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專業團體,由政府或者企業創辦。一種演出團體,與旅游行業相關具有商業盈利價值。部分畢業生隨著經驗成熟,可轉變為舞蹈編導或行政工作。此就業方向薪酬可觀、專業對口和時間靈活,頗為畢業生就業喜愛。
(三)繼續深造學習舞蹈專業
畢業后,很多學習者面對競爭猛烈的就業壓力或尋找更好的自己。會選擇出國深造和考研,來提升自身價值獲得理想的工作。
(四)退出舞蹈生涯并轉行工作
一些學生由于身體素質或專業技能薄弱等多種因素,發現自己不適合從事舞蹈職業,選擇徹底放棄改行謀取發展。男生選擇參軍入伍,女生選擇文職工作或者利用外形條件從業于飛機機組人員、模特等等其他類型的工作,少數家境好的學生決定繼承或服從父母,在其他行業發揮自己專長。
(五)自主創業
由于專業或就業值期望的限制,一些不愿意受約束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開辦舞蹈班或舞蹈工作室。將所學專業知識實踐在社會市場中,甚至跨行業謀取發展,實現自身追求。
二、舞蹈表演專業本科生工作狀況的影響因素
(一)外部干擾因素
畢業生離開校園后,將面臨專業技能、文化素養、人際交往、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的社會挑戰,這將對畢業生的就業產生無形的影響。
隨著各大高等院校擴招,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市場的需求趨于飽和。有些用人單位招聘要求“一流”。申請求職者不僅要有高水平的學歷和技能,還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部分用人單位隱形歧視,限定年齡、性別等莫須有條件,增加表演類畢業生就業難度,導致就業形勢越發嚴峻。
家庭文化素養,財務基礎和育兒觀念的差異對大學生的工作價值取向有重大影響。就業觀念先進的家庭,越能引導和界定學生的社會關系、就業機會和勞動價值取向。相反傾向的是所謂的“鐵飯碗”或體面的職業。
(二)內部干擾因素
高收入的期望值成為了畢業生擇業道路上的首要障礙,有些畢業生就業觀念產生了“等待一流”有崗位不簽訂就業的情況,即使當前有不錯的待遇仍然見異思遷、得隴望蜀,期待能獲得更好的就業薪酬、就業福利。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不能客觀認識自己,往往傾向于跟隨“別人口中的”就業崗位,盲目從眾與攀比,無法確定自己的就業目標方向。同時,地域之間的經濟差異與藝術發展機遇,讓大部分畢業生選擇省會城市工作,拒絕去西部偏遠就業。就業觀念過于功利化,回避待遇低,收入低的工作對物質觀念過分關注,忽視高師院校學子的社會責任。
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存在差距。招聘單位都需要綜合型應用人才,大部分舞蹈表演的畢業生專業與綜合素養只能突出其中一個方面。第一種從專業藝術學校升學的該類學生,通常只注重專業技能相關的課程,對文化素養相關課程漠不關心,缺乏公共和專業文化知識,局限于專業技能。第二種從高考舞蹈培訓班或藝考培訓機構升學的該類學生,相比藝校學生專業技能薄弱,輕視專業訓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文化素養較高。并且這兩類學生都會存在一種現象,通過藝考拿到大學“門票”后,沒有家長和老師的密切監督,缺乏主動性開始放松學習和訓練。畢業時發現面對用人單位的面試,自身存在很大差距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受到限制處處碰壁,產生就業壓力。
三、舞蹈表演專業本科生的就業策略
(一)審視提升自我
畢業生自身作為就業率提升的主觀因素,應加強其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不能“一刀切”地片面學習專業技能或理論知識,需要知道打鐵還需要它自己的硬道理。加強技術技巧訓練,大膽嘗試舞蹈編創,執掌民族民間舞蹈的不同表演特色。加強塑造面部表情的表現能力,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靈活生動,給觀眾帶來更為直觀的視覺感受,能激發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充分利用學校公共文化資源,拓展自身專業理論文化儲備量,專業理論相聯合更好的展示舞蹈作品。
實踐出真知,緊抓能展示培養自己專業技能的實踐機會,從專業競賽、社會實踐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累積經驗,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糾正并改善自己,并為自己設定高標準。才能在申請工作時,不會因為技能不熟練和工作經驗不足,從而與理想工作崗位失之交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二)增添就業途徑
(1)培養創業思維開展自主創業
高校應當重視關于自主創業知識的傳授,鼓勵表演類畢業生應充分發揮自身能力,開展自主創業,創辦自己的機構。有效開展創業思想教育和指導,有針對性的關注學生。幫助有興趣的學生弄清創業方向,啟迪創業思路,使學生了解當前的社會創業趨勢,真正將“雙創”教育落實在學生身上。注意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建議學生在學校期間從事藝術兼職工作,將專業技能轉移到實際工作中,并在實踐中培養發散的思維和創造能力。邀請優秀自主創業畢業生或者企業單位,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和組織運作,并在生涯規劃,就業思維轉變和工作準備方面為畢業生提供意見和建議。指引學生建立創業信心,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并促進畢業生創業。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競賽,從申請項目和辯護環節逐步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并通過創新創業項目激發創新思維。
(2)“互聯網+藝術教育創業”模式
在互聯網高速普及應用與就業市場嚴峻形勢的雙重影響下,表演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參考“互聯網+教育創業”的模式。既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打開新的視野,又提供新的就業思路與方向“創新、創業、就業”。
運用新媒體技術教學將是時代所需,這種創新的教育模式將使教學方法變得多樣化和有趣。打破地域、時間界定和傳統大班制傳學模式。例如,當前的在線教學慕課、翻轉課堂、抖音等,畢業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在線講堂平臺,建立在線舞蹈工作室,使用短視頻或公共賬號來傳播自己的教學優勢以展示自己,豐富自己的創業經營模式,擴大知名度并改善就業前景。當然線上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畢業生可以結合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根據用戶的年齡,能力和需求制定個性化和專業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或開展在線和離線教學互動討論模式,以解決在線教學的交流弊端,促進情感交流。網絡講學已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產業,這是不得輕忽的主流力量。畢業生在市場中仍應努力探索創新,解決求職、教學中的難題,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有用教育資源,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業模式,實現雙贏。
(三)優化學校培養與就業指導
大學是職業規劃的重要時期。導致就業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對就業觀念的背離與職業規劃意識的薄弱。開設“針對性、專門化”的就業指導課程,甚至利用互聯網去開展課程、職業測評等內容,通過在教學與測試中的問題分析,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度,強化職業清晰度,從而提高就業率與職業滿意度。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畢業生樹立準確的就業價值觀,指導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調整就業計劃,不偏離實際,合理調整就業期望,發揮自身的技能和優勢,科學定位自己的就業工作崗位,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導向的理念。
(四)完善體系拓寬藝術行業就業渠道
國家雖然建立了健全的就業機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面對藝術文化產業市場缺乏制度,政府應深入分析藝術產業的就業市場,提出更加完善的就業制度。制定補貼政策吸引藝術類畢業生到西部地域、基層單位就業,鼓勵企業招募藝術人才。運用法律職能規范大學生就業市場,糾正就業市場上的各種歧視,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適當控制高校的擴張,呼吁高校從擴招向教學質量轉變,改善畢業生就業。指導雇主基于現實,建立科學人才招聘的概念,消除歧視性別,地區和其他因素的因素,并且不會盲目提高的門檻,導致人才流失。
參考文獻
[1]李龍博.大學生就業與擇業辯證關系芻議.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年(09):10-12.
[2]孫華,屈茹,張東,界威鋒,吳乙玉.“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研究.中外企業家.2020年(11):177.
[3]李國斌,王宇.舞蹈專業大學生就業去向調查分析[J].民族藝術研究,2007(05):73-76.
[4]胡夏,莎日娜.中國舞蹈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J].藝術教育. 2011(08): 26-28.
[5]楊金莉.普通高校舞蹈專業的培養與就業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8(1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