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偉
摘要:在一幅完整的畫面中,色彩與構圖是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是造型藝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人的感知在整合性與不可割裂性共同作用下,要與且必須與傳統(tǒng)的哲學整體思維相契合,而非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本文也正是基于這種哲學理論進行討論的,也正是企圖利用這種方式對色彩與構圖進行研究的一種新的嘗試。
關鍵詞:美術;色彩;構圖
色彩與構圖在藝術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每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擁有成熟的色彩體系與完整的構圖,色彩可以自成體系自不必多言,而與構圖的關系多出現(xiàn)于電影與影視作品之中,在美術類作品中將色彩與構圖放在一起提及者較為少見。
色彩與構圖主要與光影等視覺因素有關,在一幅完整的畫面中,色彩與構圖是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是造型藝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影和影視作品中,畫面是電影敘事的基本單元,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和影視作品,都是由多個優(yōu)秀的畫面串聯(lián)起來的,通過畫面的串聯(lián)來解讀故事,向觀眾表達創(chuàng)作意圖與敘事內容。美術作品較之有所區(qū)別,因為美術作品只有一個畫面,在這個唯一的畫面中要求美術工作者要盡可能多的輸出信息,利用有限的空間表達無限的意境,講述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并且要求作者通過這一唯一的畫面來抒發(fā)情感,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盡數(shù)地表達出來,所以對色彩與構圖的要求比電影、影視作品更高。對美術工作者而言,他們需要處理的信息量更大,要求也更高,而供他們所能利用的“舞臺”卻相對狹小,他們只能通過色彩與構圖等基本的二維、三維信息來抓住觀眾的第一印象,從而引導觀眾“進入”作品之中,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在2019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的色彩學年會中,筆者對中央美術學院王京紅博士在《城市空間中的中國傳統(tǒng)色彩》中色彩的研究方法極為推崇。在本篇論文中,筆者試圖利用簡單色塊分析的方法來淺析美術作品中色彩與構圖的關系。
單色平涂與居中對稱式構圖:
《荀子·勸學》中有云:“青,取之藍,而青于藍”。青色是一種介于藍和紫之間的顏色,在古代中國,青色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色彩心理學中,青色代表著堅強、希望、古樸和莊重。“中”多釋為中心、中央、不偏不倚之意。“居中”指居于中間,位置處于正中,在正當中。在中國古代的詩詞中多有運用,如《唐明堂樂章·宮音》中“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靈。萬方資廣運,庶品荷財成”。又如《中和樂九章·歌中宮第五》“白氣宵飛,居中履正,稟和體微。”再如《香球》中“順俗唯團轉,居中莫動搖。”當莊重的青色與居中式構圖碰撞在一起時所產生的莊重性與穩(wěn)定性自然會成倍增長。如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的《DOB的起源》這件作品,作者將主體對象“DOB君”放入畫面的正中位置,背景用青色(群青色)平涂處理,荷蘭畫家費美爾等藝術家都擅長用群青色作畫,群青色可以使畫面顯得深沉、高貴、有內涵,同時可以使得作品有強烈的視覺張力,而畫面中的“DOB君”采用橙色處理,這一顏色與群青色互為補色。同時,我們仔細觀察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表現(xiàn)主體的“DOB君”所處位置,正在畫面對角線的交叉點上,也就是畫面的正中心點上,所以說,這種色彩的運用和構圖可以將觀眾的視覺中心很容易的引入主題,簡單而直接,這種色彩與構圖樣式,可以說是將主體物“DOB君”擠入觀眾視線的。當觀眾視線集中于中心位置時,作者又通過群青色的引導,將觀眾的視線分散開來,向四周擴散,這樣就使得整件作品,無論在色彩中亦或是構圖上,都對觀眾的觀賞順序做了暗示與引導,使整件作品不僅充滿了活力,而且更加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色彩疊加和均衡式構圖:
中國工筆畫中有一種著色方法稱為多層薄染,這一技法是為有效避免色彩過臟而創(chuàng)造的,其中講究的是用薄色層層渲染以達到色彩均勻、鮮明、透氣的效果。而西畫不擅用水,他們采用的往往是色彩的堆砌,與層疊。在本文中將重點以西畫的色彩堆砌展開討論。美國抽象主義畫家杰克遜·波洛克的繪畫作品則運用了色彩疊加的創(chuàng)作手法,如作品《秋韻第31號》,該作品杰克遜·波洛克采用“滴畫法”,用鉆有小孔的盒、棒或畫筆,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層層疊加,最后將黑、白、紅、黃幾種顏色隨機而無意識的分布于整幅畫面中。在構圖中也采用了較為均衡的處理方法,使整件作品層次豐富,具有高雅質樸之美。這種色彩疊加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均衡式構圖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將藝術的表現(xiàn)主體進行了抽象的拆分,將色
彩變成了表現(xiàn)主體,而非某一具體的形象,而這種均衡式的構圖又為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提供了可能,從而使得藝術家的內心情感得到了抒發(fā),不僅將這種情感成功的表達于視覺藝術之中,而且給觀眾帶來了一種新的視覺體驗。
多色塊隨機散布和正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擁有獨特的審美規(guī)律,從審美角度來看,圓形構圖是擁有獨特審美內涵與文化內涵的基本造型元素,圓形在藝術表現(xiàn)中不僅有獨特審美品位的形式美感,而且當其與其他紋飾圖案結合時,也會產生出自己特有的造型審美規(guī)律。以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作品《金色的河流》為例,在這件作品中不僅畫面為圓形,而且畫面主體物中的小花也為圓形,這種圓形造型,很容易讓人想到飽滿和諧之意。在畫面中,圓形花朵保留了幾何形體的基本特征,而枝干則更加的隨意散布。在色彩的運用中,作者選擇了冷色系為主的
大色塊進行隨機排布,與背景中的暖黃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色彩與正圓形構圖的運用,給人一種安靜又躁動的矛盾之感,同時又帶給人們一種典雅的視覺感受。
在本文中討論了三種色彩的運用方式及其與三種構圖的搭配形式,但在現(xiàn)實中賦彩的方式絕不止于三種,而構圖的樣式亦多種多樣,本文僅為研究色彩與構圖的關系提出了某種研究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的來源正是中央美院王京紅博士的極簡色塊造型,她用此方法來將色彩概括化,以此來析出建筑物象的色彩規(guī)律。而本文擬在這種極簡的造型中,尋找色彩與構圖的關系,從中尋找出某種規(guī)律,探尋出色彩與構圖最佳的搭配方式。
視覺藝術中,在人類目力所及的范圍之內,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間和畫面都是以一種平面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與眾多因素有關,但是唯獨色彩與構圖是這一系列因素中最為突出,而且也是最具代表性,最直接給予觀眾第一印象的因素。所以,當人的感知在整合性與不可割裂性共同作用下,要與且必須與傳統(tǒng)的哲學整體思維相契合,而非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本文也正是基于這種哲學理論進行討論的,也正是企圖利用這種方式對色彩與構圖進行研究的一種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