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群
摘要:建設制造強國,核心是質量,關鍵是人才。技工學校是國家培養技工類人才的基地,必須注重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同時,工匠精神也是技校學生個人發展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因此,技工學校應當發揮教育系統傳承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關鍵詞:技校學生;工匠精神
一 引言
在當下的校園生活中,有這樣一類學生群體正引起我們的關注。他們從初中的應試教育解放出來,不再受到升學壓力的約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他們大多數遠離父母,內心脆弱自卑,言行反叛過激。他們來到技校,渾渾噩噩地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展望未來時眼前只有一團迷霧。
當技工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進入社會視野,受到大眾質疑時,我們不禁反思,是什么讓根正苗紅的新青年們成為了一具行尸走肉的機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于是茅塞頓開,原來我們在育人的道路上缺乏了信仰建設,忽視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塑造教育新時代的瑰寶,它來源于一種精雕細琢的理念,來源于精益求精的態度,對技工學校的莘莘學子而言,它是一種灌注到職業生產行動當中的原動力。我們應當鼓勵引導“工匠精神”的內涵滲透到職業教育中去,注重對技校學生在“質”而非“量”層級上的教育,使學生剛入校門就養成對于學習的高標準、嚴要求,讓每一位學生能夠以敬畏的姿態對待自己未來的職業,讓“工匠精神”在學生心中扎根、開花、結果,從而實現職業人生的華麗轉變。
二 以“工匠精神”為引導,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中國制造2025》[1]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提出加快推進制造產業的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促進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這對校園培養技能型人才作出了高標準的質量要求。
結合對“工匠精神”的充分認知,在國家建設制造強國的時代號召下,技工學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引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講述教學成功實例和名人故事,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習的熱情,從而為自己設立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
猶記得《開學第一課》,我校邀請了往屆優秀畢業生、中華技能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唐銀波大師作導學演講。唐大師以“工匠精神”為主題,講述了來自普通工人家庭的他是如何通過腳踏實地和刻苦鉆研,在工作中不停地學習提高,不斷將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創新中,最終在解決技術難題中享受到創造之樂、攻堅之樂的歷程。唐銀波老師的講述使師生群體共同意識到:平凡中也能體現偉大,職業不是枷鎖,在職業技能的學習中創造價值,在拼搏實踐的過程中收獲成果,便是人生圓滿的體現。
召開講座會談型的活動,便是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自己設立了一個學習目標甚至是人生目標。但仍然遠遠不夠,我們要開發更多服務學生、建設心理的培養方案和德育設計,讓學生實際參與到模擬職業的實踐中,真正體會到“立德”在人生規劃中的重要性。
三 以學生為本位,培育“工匠精神”的自覺意識
“工匠精神”的內涵決定了技工學校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理念,那就是“以育人為目標,以學生為本位,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和完善,在教育過程更加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和選擇”。
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銘記“以學生為本體”的教育理念,我們為社會培養的不是機器,而是有實踐能力、有學習能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全方面職業型人才。為此,應當給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動手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和創新的機會”。
恩格斯認為:人的認識“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愿望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時,也要告訴學生他們創造的價值程度。例如,在鉗工專業動手實踐課程中,湖南省百優工匠——我校鉗工實習指導教師袁波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完成一項創新設計與制作的課題產品。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完全自主創意、自主設計、自主加工。該課題不僅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側重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充分領悟到自己的創造產生了價值,灌注的精力越充沛,學生的創造實用性就更強,“工匠精神”因此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用“工匠精神”看待、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踐行“工匠精神”,是此次創新活動的核心目標。
四 以校企合作為途徑,練就過人工匠技藝
陳榮修[2]在《能工巧匠,制造強國的中流砥柱——淺談中職學校培養“工匠精神”的做法與經驗》一文中指出,校企合作是一種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在這種模式指導下的教學注重培養質量,注重教學理論和技能實踐。校企合作模式,既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又能培養出真正面對社會需求的技能人才。
企業是能工巧匠們成長的廣闊天地。通過在企業的頂崗實習,在生產崗位上接受師傅一對一的教導,學生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我校2006屆數控機加專業學生朱軍同學,在江麓機電集團頂崗實習時不畏艱辛,努力鉆研,總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別的同學上網打游戲的時候,他不是看書,就是在車間里做產品;節假日里,別的同學走親訪友,到處游玩,他卻跟著技能大師羅軍一心一意學專業,踏踏實實搞技術。畢業后他被江麓機電優先錄取,在進入公司工作的頭一年就代表湘潭市參加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并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成為當時湖南省最年輕的技師。通過多年耕耘積攢,他更是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省十行狀元”等榮譽稱號。
五 小結
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工匠精神是技工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和追求,是每一位技校學生不斷努力、完善自我,并為之奮斗終身的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1]席東梅, 任占營, 徐剛. 支撐國家戰略:做強“中國制造”的職教擔當——職業教育支撐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座談會綜述[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7(28):30-37.
[2]陳榮修. 能工巧匠,制造強國的中流砥柱——淺談中職學校培養“工匠精神”的做法與經驗[J]. 現代職業教育, 2016(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