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文獻計量法和知識圖譜可視化,使用Citespace軟件,將技術經濟學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繪制知識圖譜,分析技術經濟學的相關研究熱點及發展現狀。結果發現:技術經濟學研究熱點集中于農業技術經濟學、技術經濟、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以及技術管理等領域;發文期刊較多的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農業技術經濟》、《北京交通大學學報》;我國技術經濟學研究成果數量頗豐,但CSSCI期刊發文量占全部期刊發文量的8%,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技術經濟學;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F062.4:G353.1:文獻標識碼:A
技術經濟學是利用理論經濟學基本原理,研究資源最佳配置、尋求技術與經濟結合最佳路徑的科學[1]。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對高質量經濟發展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經濟與技術的融合發展就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文獻計量方法,對大量文獻進行研究,統計發文量,運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出作者發文量、熱點關鍵詞共現以及期刊發文數量,探析我國技術經濟學研究過程和研究熱點,為我國技術經濟學的研究提供思路及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20年8月20日,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高級檢索,檢索條件為“主題=技術經濟學”,將檢索數據來源設定為“CSSCI”,時間區間設置為2000年-2020年,共檢索到126篇技術經濟學相關文獻,對檢索到的CSSCI文獻進行手動篩選,剔除通知、紀要、報道等非研究性文獻,最終得到82篇用于可視化分析的文獻。
1.2研究方法
Citespace軟件是由美國的雷塞爾大學的陳超美教授基java語言開發的可視化分析軟件,可用于對某一的研究領域進行可視化分析,呈現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等,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
2結果
2.1發文量研究
通過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發文量分析,就CSSCI期刊分布而言,發文量前4位的分別是《數量經濟基數經濟研究》(18篇)、《農業技術經濟》(17篇)、《北京交通大學學報》(4篇)、《技術經濟》(3篇)。就作者發文量而言,排名前4位的分別是中國工程院的徐壽波(7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的趙芝俊(4篇)、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李平(2篇)、華中農業大學的李谷成(2篇)
2.2高頻關鍵詞研究
關鍵詞是反映文獻研究內容的重要詞匯,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可以反映該領域研究的總體知識分布、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系、研究的發展趨勢。通過82篇技術經濟學CSSCI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發現,按照關鍵詞出現頻次來看,技術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技術經濟、可持續發展出現頻次相對較高,分別為25次、16次、10次、10次,代表了技術經濟
學的研究熱點。這與我國目前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現狀是非常契合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逐漸提高,技術經濟學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除此之外,農業技術效率、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地流轉模式等關鍵詞在技術經濟學研究領域也具有較高的重要程度。
3結論與展望
自上世紀以來,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術界對技術經濟領域開展了持續的研究探索,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高質量的研究結果不斷涌現。近年來,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在國家要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情況下,技術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研究結果在質量與數量都取得一定進步。但是,在該研究領域,相對于全部文獻的數量,高質量核心文獻的數量并不算多,2000年-2020年期間,CSSCI文獻發文數量僅為全部文獻數量的8%,這表明我國雖然在該領域研究成果較多,但是研究結果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在分析高產作者時發現,發文量比較均勻,表明技術經濟學研究還處于較為離散平均的狀態。綜合看來,在技術經濟學研究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活躍度的的學者是中國工程院的徐壽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的趙芝俊等人,徐壽波等人較近期的研究的內容側重于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近年來,我國技術經濟學相關研究熱點主要是農業技術經濟學、技術經濟、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以及技術管理。技術經濟學在農業經濟領域研究較多,有學者認為,農業技術經濟學應當成為政府決策的科學基礎。除了農業領域,技術經濟學在其他領域的高質量文獻相對較少。因此,有關技術經濟學的專題研究數量較少,高質量研究成果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2]。在技術經濟學未來的研究中,研究方向應該向更多領域擴展,設置相應的研究專題。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技術經濟學應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巖威,劉洋,李平.中國技術經濟研究的動態知識圖譜分析[J].科學決策,2017(08):69-94.
[2]徐斌,喻德華.技術經濟學近二十年研究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03):153-156.
作者簡介:張富程(1996-),男,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