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麗 王安琪
摘要:動畫的誕生是在上個世紀開發的。作為基于動畫技術的搭載下所呈現你的動畫藝術,動畫藝術從一開始就與動畫技術密不可分。所有的技術創新為動畫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動畫藝術表達帶來新變化的需求不斷推動著動畫技術的先驅們繼續努力。動畫技術和藝術就像硬幣的正面和背面,新動畫技術的創建將伴隨動畫藝術的消升華而是升華。
關鍵詞:動畫藝術;動畫技術;數字技術;融合
一、動畫的發展源泉:動畫藝術的產生
(一)動畫藝術的美術性
動畫和繪畫有特殊的關系,因為人們可以輕松看到在凝固運動中,動畫使用現有的藝術技巧以及相應的表示形式來表示不同類型的角色和場景,無論它們是否為平面藝術單行鏡頭。無論是傳統的動畫世界還是計算機動畫的數字空間,動畫都不能失去其本質,因為它是藝術的一部分。動畫藝術是動畫的主要特征之一。這也是動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對動畫藝術的追求是基于動畫的發展,動畫藝術的性能根據需要不斷提高,人們對動畫的理解也在不斷改善和加速動畫的發展。在傳統動畫藝術中,繪畫通常用作動畫作品中角色設計和場景建模的主要手段。國畫,油畫,剪紙等可用作動畫的發展載體。現代動畫的藝術特征體現在抽象和風格上。告別傳統動畫與傳統繪畫之間的直接聯系。通過創建現代動畫角色和場景,詳細學習了如何提取繪畫的主要特征和元素,并從中提取傳統的精髓,賦予新的時代氣息。
(二)動畫藝術的綜合性
自動畫誕生以來,它就注定要隨著社會和歷史的發展,而繼續遵循、融合于各種藝術形式。今天的動畫所涉及到的內容范圍較廣,其中包括文學,藝術和音樂等藝術元素。在“藝術”類別中,動畫藝術的綜合性征主要是因為許多動畫情節均取材于古典神話,傳說,小說等其他內容。動畫虛擬化功能更適合顯示其綜合性。在現實生活中的拍攝條件下,很難用空白頁渲染魔術場景,動畫藝術卻可以輕易處理,并且動畫藝術的綜合性可以通過場景和角色的設計中進行充分的體現。無論是傳統的動畫藝術還是數字時代下的動畫藝術,藝術都是動畫的基本屬性,也是動畫設計的核心。此外,事實證明,動畫的包容性不僅體現在藝術元素的融合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動畫越來越依賴于攝影和數字技術。動畫的傳輸和協調方面的創新正在將動畫變成技術。藝術的融合是動畫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技術與藝術結合的過程。藝術是一種完整的藝術形式,結合了不同的技術手段,可以充分反映動畫的全面性。
二、動畫技術的發展概述
(一)動畫技術的產生
如今,正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從藝術意義上講,動畫依賴技術手段的支持。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動畫技術奠定了基礎,而動畫藝術使音像表達得以繼續。呈現舊事物并承受新事物。當動畫的藝術表現力達到極限或當前的動畫技術失敗時,動畫技術的創新必將為動畫藝術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動畫將動畫帶入了另一個世界,并歡迎新一輪的到來。類似于硬幣的兩面,科學與藝術是密不可分的。在當今世界,動畫不再是兒童的專利。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動畫在電影,電視和廣告等許多視覺媒體中幾乎可以找到。隨著技術的發展,動畫制作技術不斷發展。創新始于《玩具總動員》3D建模技術的開端,促使了動畫藝術與動畫技術的全新結合。這使觀眾能夠沉浸其中,而不必區分虛擬和真實。這是3D建模技術動畫的吸引力。
(二)動畫技術的發展
藝術展覽需要適當的媒體。例如,繪畫應戴在紙,畫布等上,音樂應在樂器上演奏,歌曲應由人演奏。動畫當然有其自身的需求,但是動畫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動畫時代是工業化時代和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最快的時代。在一世紀的歷史中,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動畫制作環境已經從起初發展到現代計算機,并且動畫傳輸平臺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投影方法從寬屏IMAX,3D打印技術使定格動畫更方便、更流暢。此外,根據慣例,動畫交流的最常見形式是視聽藝術。影響人們聽力變化和聽覺方法的科學技術不可避免地會對動畫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從無聲動畫到聲音的過渡是音頻技術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數字技術的使用,動畫被引入了高分辨率顯示器時代。在動畫的整個歷史中,大多數新動畫技術的應用已細分為短暫節點。當人們仔細觀察過去的經典電影時,動畫技術將在技術和媒體之間產生差異,而不僅僅是動畫技術。重要的是,技術進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例如聲音。技術干預整合了音頻和視頻。這使人們擺脫了對字幕的依賴,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于電影本身帶來的情感測試。3D數字技術用于動畫制作,并在計算機動畫時代告別。近年來,3D視覺技術將這一距離拉近了觀眾。在動畫師創建的虛擬空間中,周圍的一切始終唾手可得。結果,技術正在逐步發展和改變歷史。動畫也包括在內。毫不奇怪,人們總是在尋找與眾不同的新事物,并且他們往往會獲得獨特的感知體驗。這就是動畫如此有趣的原因。人們的好奇心是不斷學習動畫制作中引入的新視聽技術。同時,實現了諸如“阿凡達”和“貓頭鷹王國”之類的各種藝術思想。
三、動畫技術與動畫藝術的統一與共生分析
(一)動畫技術與動畫藝術的統一與共生
從歷史上看,技術和藝術一直融合在一起。可以通過打開有關歷史的章節輕松找到這一印證。許多偉大的藝術家也是偉大的科學家。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是他們的代表。當然。也許由于他們在藝術上的杰出成就,世界已經忘記了他們在科學和技術上的成就。誰會想到世界上第一架飛行器實際上是制造的?達芬奇的手,握著刷子的手,仍在進行技術的創造。當世界坐在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里抬頭望去時,他認為米開朗基羅的巧妙技巧是一座宏偉而豪華的建筑。文學大師弗勞伯特曾經說過:科技與藝術在山腳下分開,在山頂相遇。在技術和藝術受到限制的地方,它們會融合并共存。實際上,對于科學家而言,邏輯思考的能力與想象力和靈感一樣重要。美術教育和良好的審美觀無疑將幫助他發展科學技術。動畫藝術產生的直覺和情感在塑造科學動畫技術中的創造性思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科學動畫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工具,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它們已成為動畫藝術表達的對象和手工藝品,為內容和動畫藝術形式的變化做出了貢獻,使動畫藝術家能夠將現代信息動畫技術,動畫技術和動畫藝術與更具創意的媒體和更創新的溝通方式。我們將繼續創造許多新的動畫藝術形式,例如虛擬現實和三位動畫,它們為人們帶來許多新的體驗。換句話說,動畫技術無處不在,動畫技術與動畫藝術并存。我們可以說這是動畫技術創新的故事。動畫技術的發展已進入動畫藝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動畫技術的進步為提高動畫的動畫藝術質量提供了重大機遇。動畫藝術與動畫技術的融合要求鼓勵動畫師具有潛力,研究技能,克服技術難題并更好地表達動畫的動畫藝術感。例如,潘多拉星球是使用Avatar計算機虛擬化技術構建的。動畫技術和動畫藝術的發展相互支持,并呈上升趨勢。沒有動畫技術,動畫藝術將失去表達。沒有動畫藝術,動畫技術將失去靈魂。這兩個相輔相成。共生感有助于此。
(二)動畫藝術動畫技術與動畫藝術的互斥互抑
辯證法建立了動畫技術與動畫藝術之間的關系。兩者并存,但也有相互限制和相互限制。動畫技術和動畫藝術是動畫作品的兩個重要屬性。動畫技術是一種基于“視覺剛性”的特殊電影形式。使用電影技術作為媒介,如果沒有適當的動畫技術,即使創作者有更多藝術想法,也無濟于事。現代動畫是技術驅動的。它的發展步伐一直沒有減弱,特別是在計算機虛擬化技術的背景下。人類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動畫的虛擬本質更適合表達人們的無限想象力。動畫技術在動畫藝術領域的壓倒性影響尤其明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在影片上映和發行前就對這部電影進行了不斷的構思,并持續了十多年。《玩具總動員》在1-5年內從未取得如此成功,但是三維VR Dimensional 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可以在虛擬場景中構建其完美的世界。這種情況一直在等待動態捕獲技術的成熟以及對解決模擬現實問題的新的,更先進的技術的期待。這顯示了動畫技術對動畫藝術的技術影響。同時,動畫藝術的吸引力限制了動畫技術的廣泛使用。近年來,由于基于大量具有2D動畫和3D虛擬技術的電影的三維技術的流行,在某些電影中,觀眾總是會以逼真的視覺效果獲得令人贊嘆的特殊效果。當他們看到它們時,他們感到該場地是空的。動畫技術嚴重影響藝術交流,并限制了動畫藝術的發展。例如,《南方公園》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敘事動畫風格。努力強調歷史和哲學原因,為動畫藝術增添風格特征,并激發人們的深刻思考。盡管這段時期可以提高動畫的藝術感,但是這些電影的發展極大地阻礙了動畫技術的發展。這部電影強調劇本,音樂和風格,不需要重大創新。
四、推動動畫藝術與動畫技術融合的途徑探索
(一)充分融合藝術思維,強化角色價值藝術
在動畫技術的幫助下,通過形成一種新文化來賦予技術一種藝術精神。通過動畫技術的應用,智能的動畫藝術觀念可以增強動畫人物的藝術和文化價值。以憤怒的小鳥為例,該動畫最有趣的部分是喜劇人物的建模和驚人戰爭的成因。動畫師為角色動畫創作了一只沒有翅膀或腿的憤怒的小鳥。但是,原始的動畫創意遠不及當前的模型。在動畫中,沒有彈球和各種技巧的鳥很受歡迎。沒有大的綠色豬角色,只需輕敲帶有五顏六色的小鳥的積木即可完成動畫。鑒于角色“憤怒”的特殊性,創意團隊正在尋找表達憤怒模式和圍繞“鳥的憤怒”的方式。當時,他們借用豬流感主題為大型的綠色豬和鳥來設置動畫,進行競爭,并允許鳥以巨大的彈弓擺動攻擊城堡。激怒了一只大豬在偷雞蛋。整個動畫營造了一種“憤怒的”戰爭氛圍。 Rovio團隊以“憤怒”為主題制作了非常完整的鳥類圖像。憤怒的小鳥不僅是一個有趣的動畫,而且是一個個性鮮明的角色。
(二)注重動畫技術的開發與利用
一些應用程序是動畫藝術家使用他們自己的計算機算法創建的交互式動畫作品。對這些作品的分析表明,應用程序開發在為移動設備創建視頻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月夜》是一個基于梵高同名作品的交互式動畫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作者處理了梵高繪畫中筆畫的圖形編碼,以創建自發的動畫。使用移動設備制作視頻時,會利用隨機生成的計算機編碼技術的特性來創建豐富的動態圖像效果,提高觀看者的可靠性以及制作視頻的原始動機。
(三)強化人員合作與產業合作
通過對移動設備動畫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動畫作品的實現不僅是將藝術觀念轉化為技術程序,而且是實現動畫構想的過程。借用動畫技術語言來創作藝術。技術設計師需要具有藝術性,動畫藝術家需要學習技術語言。在這種動畫藝術與動畫技術互動和融合的環境中,很難確定誰更重要。藝術家和工程師之間的合作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但是其中,盡管數字技術的進步使動畫藝術受益,但它也有一些缺點。尤其是,對創建動畫藝術的文化意義的了解已大大減少。動畫技術無疑為人們提供了更加逼真的審美體驗。無論是用于電影院的眼鏡還是用于互動藝術的眼鏡,它們都具有不同的美感。但是,動畫藝術創作的文化意義正在逐漸降低,人們的審美觀念被嚴重“吞噬”。商業指數似乎是當今評判藝術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數字時代,動畫藝術家需要在保持藝術精神的同時,一起開創創新技術的新紀元。了解動畫藝術的內容和文化意義是藝術成功的關鍵。無論形式多么充滿活力,如果形式觸動人們的心靈,引起情感共鳴,并對內容產生深遠的文化影響,這些動畫藝術品必將取得長期成功。因此,動畫藝術創作者必須將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他們的作品中。這使動畫藝術的接受者能夠創造一種心靈感應,實現主題和目的的融合,并喚起藝術體驗和觀眾導向,從而具有長期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韓雨杉. 探究水墨動畫藝術表現形式在三維動畫制作中的應用[J]. 戲劇之家,2020,(08):112.
[2]余春娜. 動畫藝術表達中的“擬態”與“超共生”——當代動畫語言在重塑中的演變[J]. 當代電影,2019,(07):141-145.
[3]艾琳. 動畫藝術短片創作探索[J]. 美術教育研究,2019,(11):86-87.
[4]熊海. 二維動畫技術與三維動畫結合展現動畫藝術創作多元素[J]. 智庫時代,2018,(49):178+184.
[5]范臻. 三維動畫技術的動畫藝術表現力探析[J]. 藝術科技,2017,30(12):131.
[6]鄧強. 三維動畫藝術創作維度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9.
[7]任占濤. 動畫形式的民族化:中國動畫戲曲元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8]呂江. “美術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6.
[9]陳培培. 創作、接受及其理論:國產動畫的外來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6.
[10]胡媛媛. 新媒體時代藝術的審美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5.
[11]祝明杰. 別樣的“表演”—動畫表演基礎研究[D].上海大學,2015.
[12]付夢遠. 淺析數字媒體時代下的三維動畫藝術[J]. 藝術科技,2017,30(11):138.
作者簡介:
郭玉麗(19980222)女,漢,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張會亭鄉,專業:動畫.
王安琪(19990701)女,漢,山東 ,專業 :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