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產生的沖突,成為了各國所關心的重要問題,而綠色發展理念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建議。文章以金融為例,試析金融行業綠色發展的可行性,其目的旨在為我國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些許可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發展;建議
引言
環境的日益惡化,成為了阻礙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綠色理念的開展,則可以在兼顧社會發展的同時,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這一理念備受社會認可,而金融行業要想不斷前行,也應將綠色理念作為其一切發展的基礎,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被其淘汰。
一、綠色金融發展陷入瓶頸期
1、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有待完善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尚未完善,具體表現在:其一,缺乏統一的綠色金融項目界定標準,造成在項目類別與范圍上的分歧;其二,在相關標準的制定方面缺乏一定的嚴謹性,導致每種綠色金融項目之間的融合度不高,銜接出現問題。
2、缺少對綠色金融的認證與評級
綠色金融的認證與評級,是提升綠色金融項目社會公信度的重要憑證,然而,在現階段,我國缺乏一套完善的、權威的綠色金融評定體系,而現存的認證機構中,人員專業水平相對有限,造成認定與評級工作開展受阻,因此,建立完善的認證與評級體系迫在眉睫。
3、環境信息披露完整性不夠
環境信息披露,是加速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的關鍵,然而,在現階段,這一問題卻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信息披露不完整,影響投資者的判斷,進而無法實現綠色投資,對企業及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4、綠色投資環境氛圍需要營造
投資環境良好,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前提條件,同時,也是增加綠色金融項目的關鍵,然而,在現階段,我國的綠色金融市場卻依然不夠活躍,綠色金融產品較少,且市場環境復雜,公信度也不夠高,造成投資者的駐足觀望。
5、綠色產業的融資路徑尚未打通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關注綠色企業的發展問題,且不斷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助力其發展,如實行發行債券,增發股票等方式促進融入,雖然這種方式以取得初步成效,但還是難以滿足部分企業發展的需求,進而導致企業的其他綠色項目開發進展緩慢,上市日程一推再推。
二、綠色金融發展建議
1、提高綠色債券的比重與地位,賦予其優先受償權
倘若綠色債權能在全部債權中享有優先權,那么綠色資產的證券化也會得到優先升級,從而降低其信用風險,進而促使成本費用得以減少,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關注到相關的綠色金融項目。但是,綠色債權在享有優先受償權的同時也會在某種程度上使其他債權人的相關權益受到威脅,綜合考量來看,因綠色債權產生的機會成本相比于綠色金融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合理的。
2、降低綠色融資設的風險比重
綠色金融的產生首先就是把原有的環境風險因素考慮進去了,所以相比于其他領域的產業融資會有更低的風險。因此,為了更加嚴謹的處理綠色金融融資風險,對其進行投資的商業銀行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將其對綠色投資的項目降低風險比重。尤其要推薦采用巴塞爾協議的綠色金融風險模型,允許這種模型應用到商業銀行進行綠色投資的風險評估中。
3、加快綠色金融標準化體系建設步伐
鑒于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尚未成型,很多標準的界定還沒有統一,各標準間仍然存在重合交叉情況,有分歧的地方較多,標準的使用很難有可以進行通用的。因此,可以通過建立一個關于綠色企業以及它的相關項目的目錄表,使各類綠色金融產品標準化。進一步探討如何做到標準制定的嚴謹性與科學性問題,首先提出的一點建議是,可以成立一個專門制定標準的技術性委員會,將綠色金融標準制定的科學性與嚴謹性交由他們實施把控,并且可以另外再成立解決標準制定過程中重難點問題的專業課題小組。
4、完善融資來源銀行機構的支付平臺
目前的綠色金融主要還是通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個人投資者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尚未真正參與到綠色金融的發展中。所以,綠色金融多數靠商業銀行募集的資金大力發展綠色項目,促進綠色企業實現上市目標,從而獲取更多投資者對其的支持。同時,有關監管機構也要對銀行的支付平臺進行定期的檢查工作,防止出現不必要的風險,識別其存在的潛在風險,從而降低綠色金融的融資風險。
結束語
綜上,鑒于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的沖突,將綠色理念引入到金融發展中,已成大勢所趨,這一轉變,不僅能夠減小人與自然的沖突,同時,對于我國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以推動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李子儀.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商論,2019(4)
[2]黃吉豐.綠色金融發展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9)
作者簡介:邱志偉,出生日期:2000.03.22,性別:男,籍貫:遼寧省營口市
專業:金融學,學校: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