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輝
摘要:近年自然災害頻發,地震、山洪泥石流、水災等許多惡劣氣候狀況,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有愈演愈烈之勢,值得國人警省。隨著社會經濟的突飛猛進,人類改造自然的力量和手段前所未有的提高,一些利益團體在缺少監督和制衡前提下,片面的宣傳和夸大商業前景,強調利益和需求,忽略不利因素,漠視自然反作用帶來的破壞,隨著時間的積壘,惡性循環逾發顯現。
關鍵詞:水災;自然;環境保護
下面從幾項自然環境的變化,來探究改造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中探究水災的深層原因。
一、三峽項目,可能引發自然災害
三峽項目從表象上看可調節上游儲防洪能力,能有很大的電力儲備,在項目實施之前,許多知名的水利專家就提出警告,存在很大問題,現在從我個人視角分析,三峽截流后,出現下列新問題。
1、潮水高漲,是引發水災的重要因素視。我們知道三峽未建之前,長江上游水流湍急,洶涌澎湃,川流不息,滾滾向東,這利于河道的沖刷,所以長江水流總是滾滾而來,氣勢磅礴,這樣的結果就是各條支流大雨之后匯入長江,被上游持續不斷的水流推力,匯同滾滾而來各流域的洪水快速的沖入大海,這樣能加快水位退潮。
現在三峽截流以后,上游水流受到控制,沒有上游水流的沖刷,形成不了當年氣勢磅礴的推動力,下游相對穩定的水位就會形成高漲的潮水,這樣一旦沿岸進入梅雨季節,山洪涌入,各流域的水在潮水的頂托下,極易推高洪峰水位,刷新各項原有的記錄。在各支流洪水匯入長江,長江水位就會居高不下,沒有上游氣勢滾滾的沖擊力,下游洪水就不能通暢的奔流入海,甚至出現的亙古未有的長江倒流現象,造成整個流域水道涌堵,引發千年一遇的大洪水。
2、改變了地質構造。三峽大壩的上游,大多是崇山峻嶺,大壩未建之初,許多地質結構都處于臨界狀態,地質的變化都是自然緩慢的推進,不易形成大型突發性自然災害。大壩形成之后,隨著上游儲水量的大量增加,這些處于臨界狀態下的地質結構,因水資源重量的急速變化和地球自轉,加速了量化升級,極易造成結構性破壞和改變,從而更多的引發上游地震、泥石流和堰塞湖的惡性自然災害,這樣也改變了自然形態。
3、改變了生態環境。截流前后的水環境發生很大的改變,⑴當上游水資源集中成湖泊后,動物洄游線路被阻斷,改變了動物的遷徙路線,將會形成新的生態變化;⑵當上游水資源集中成湖泊后,當地水量蒸發擴大,降雨量也會更為集中,水環境的變化直接能影響自然環境;⑶上游水流的限制也造成了水環境的污染,截流后的水相對靜止,“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國家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經費來治理水污染;⑷上游水流的限制將造成洞庭湖、潘陽湖等大型湖泊蓄水節奏失調,經常出現干旱或者是大澇,造成水環境失調。⑸上游水流的限制對于泥沙改變了沖刷力度,這個變化造成泥沙沉積的不平衡,可能出現懸浮河現象,抬升河道造成惡性變化。
二、蓄水環境的破壞
在傳統的蓄水環境中,各地都有大量的湖泊、水塘及溝渠等,這樣的原生態的結構,每當梅雨季節或集中暴雨,這些低洼的湖塘溝渠,都能起到很好的蓄水效果,可調節空氣濕度,減少光污染。為加固堤壩開展填塘固基建設,堤壩邊的水塘本是歷史上大堤決口沖擊造成的,是自然調節蓄水的緩沖,具有歷史意義,這些填塘作業,許多原來的水塘結構都受到破壞,讓水都回歸到了江河干道。
三、全球氣候變暖,水循環加劇
水災的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冰川融化,海洋水位上升,液態水資源擴大,水循環變化加劇,一些地區的降雨量也將擴大。氣候變暖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溫室效應。二是工業城市化。三是對臭氧層的破壞。目前許多科學檢測都在證明世界多地冰川融化,太平洋水位上升,這樣讓深海儲備了更多發動災害的資源,加劇了水循環力度和強度。
鑒于以上的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化解出現的問題。
1、不要輕率的改變蓄水的自然環境,已改變的要準確的掌握統計數據,合理的利用自然構造,因勢利導的建設多維度的蓄水環境;
2、愛護綠色植被,保護綠化和植被,在寬闊的環境下培養幾十年幾百年以上的樹木,減少頻繁的植樹改造,增加城市之肺;
3、我們一邊興建城市化、大型拆建工程、火力電站等,開動各種重型機械車輛任意弛程,無視碳排放,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造成的各類災害又以重型機械來修復造成的損害,從而不斷增加炭排放。這就要求我們減少大型機械的炭排放,不要輕意的大興土木,減少重復的拆建項目,減少工程項目,緩解溫室效應。
4、人類在緩解溫室效應減少碳排放時,在享受物質生活時也應加強自律,不能到隨意空調來代替自然避暑,許多西方國家都認為空調對自然環境的傷害很大,人在提高自己的抗暑能力上應加強適應力、承受力,發現自然避暑的優點,排汗有利于新陳代謝,倡導自然避暑能力,如到山區度假,建筑設計避暑等,這樣即節約了電力資源,又減少了氟利昴的排放,緩解惡性升溫;
對待水利資源管理。不能無節制無底線的任意開采,改變自然環境,受自然的懲罰也是社會經歷的必須成本,必須反思行為后的效果,工程項目要有改過自新的余地。
四、結語
大自然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情感的存在,我們要善待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護大自然賜于人類的擁有,要敬畏每一個自然的改變,成功總是賜于那些勇敢、智慧、仁愛、自律、謹慎的人,不能迷信一勞永逸的果實,要禁得住自然的考驗,不是斷藐視自然,與自然對抗。在我們先輩的許多水利工程都是因勢利導,成為造福千百年的安心工程,這些都是自然的力量和智慧的結果。改造水利項目,造福人民百姓,要將人與自然以一種友愛精神相統一,讓我們人類的行為和智慧得到大自然的贊許,成為人與自然友愛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