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詩堯
摘要:心靈是月下孤寂的背影,是尋找回家路上的苦笑,從一個沉默的丈夫,一個孝順的兒子,和一個割舍不下的父親,再到那慘白的夜,無不告訴著人們月是頭上月,心非月下人。父親與我之間的故事,在月下是那么渺小,卻又那么偉大,父親的月與我的月有很大不同,但我尊重父親的選擇,我也相信,這份選擇是心靈月亮的霜白,是父親回不去的故鄉,更是那頭上的明月。
關鍵詞:月亮;故鄉;心靈的月亮
本文以心靈的月亮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月亮這個寄托,抒寫了一副看似清淡簡單,實則意味聲長的親歌。父親選擇去遠方,那是一顆赤子之心,一顆中國夢,但是在月下他永遠都是一位父親。他如同一張舊報紙,再怎么偉岸也老了,但又像頭上月,一直照耀著我。
秋霜般瘦削的弦月
我曾有幸,在姑蘇城外觸摸過秋霜般瘦削的弦月,在寂寞梧桐下仰望過如鉤的殘月,我曾在城市的黑影幢幢中邂逅又大又圓清澈如水的滿月,但它的背景只是荒蕪和空寂,尋不得心靈的月亮,終是一夕狂歡,只有天明后的灰燼殘
酒,狼狽不堪。
三月的莽莽黃沙中傾覆著二月的霜雪,殘陽如一只飛倦了鳥,幾片掙扎的云朵,是一些折斷的羽毛,在粗糲的黃沙中溯流而上,舉步維艱。蓬斷草枯間,秋天駕著季節的馬車,一夜之間就碾過了千里邊塞。一切冷冷清清,戈壁灘上的雜草如同被抽了筋,無力地匍匐在地。幾株單瘦的胡楊佯裝努力地站在蒼穹下,卻依然掩飾不住孤寂的表情。黯兮慘悴,風悲日曛,潛伏在四面的飔風揭竿而起,月光不寒而栗,峰尖為矛,長空作盾,冷峻的眉宇間傾瀉著凜冽的寒風,這片一言不發的土地,就這樣挽留住了一個風塵仆仆的過客,一個沉默的丈夫,一個孝順的兒子,和一個割舍不下的父親[1]。
我也終于在這個月色清寒的夜,遇見了這個想象過千千萬萬遍的他,鄧稼先。
故鄉暗香浮動的月
天那邊忽的傳來一聲巨響,沙丘上突然佇立起了那個熟悉的身影,一個頭戴黃色安全帽,手戴沾滿泥沙的白色手套、轉身嘆氣的身影。他奮力砸下手中的黑色遙控器,又默默拾起,遠方冒起的黑煙無聲宣告著他的再次失敗。大漠上這輪焦渴的月,又怎比得上故鄉暗香浮動的那一輪?那封被摩挲得皺巴巴的家信,信紙上歪歪扭扭的落款,是他心里那一輪浸滿了溫柔的圓月,是他28年來擱置不下的執念。不知有多少個日夜,是他用徹夜難眠的疼痛和欲言又止的嘆息填滿的,依靠著心靈的月亮,借著點點微光,縫補起了他作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缺席[2]。故鄉的月是有魅力的,是最勾人心弦的,但是當我們漸漸遠去時,故鄉的月還會暗香浮動嗎?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聽從我們的心靈,讓月亮成為心靈的月亮,而不是天邊月,亦或是詩人口中的月。
守護心靈的月亮
月光踱亮了慘白的夜,四野茫茫,粒粒黃沙凝結成亙古不變的姿態。站在家庭和事業的交叉口,他不得不做出選擇。開往戈壁的火車裹挾著黃沙粗獷的質感,于是他選擇將疏影橫斜的月留在故鄉,他選擇忠于內心的赤誠,坦誠相待,擁一顆冰心,勇敢地踏上這片荒蕪的土地,棲息在一個個沒有溫存的夜,兀自守護著他心靈的月亮,堅守對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燃燒作燈,點亮了一個火紅的中國,也就此掩蓋了那些欲言又止,支支吾吾的情思[3]。
浩浩乎,平沙無垠,凜若霜晨!在混沌的天光里,他鬢角的皺紋觸手可及,我終于明白,我們都是凡人,為了心中的月亮,我們都必須忍受揪心的疼。只是他的精神,卻早已如堂皇皇的月色,照亮了國民的夢。
天邊泛起幾粒豆白,昨夜的月光終還是轉瞬即逝了,我暗下決心,去尋我心靈的月亮罷,稼先告訴我,在這世間有夢可追,也不枉人生走一遭。
追夢人,行走在月下,承受著數不盡的孤寂,但那又如何,好在月光照亮前行的路。為了夢想,也可以千千萬萬遍,也可以像一個不懂事的孩童魯莽沖撞。回不去的永遠是故鄉,天邊的月亮最能明白離愁,也最喜歡唱響那首聽不到的離歌。不過,心靈的月才是我們最想擁抱的過去與未來,也是站在戈壁灘上,看風起云落,聽駝鈴夢回的壯美風景吧!
結束語
月亮一直以來都在我國有著特殊的情結,但是更多的出現在離別中。本文也是在離別中,以月亮為引子,對父親心中的月亮,也對我心中的月亮進行了描述。我們都是凡人,為了心中的月亮,我們都必須忍受揪心的疼。我們心靈的月亮不會暗淡,只會無數次讓人們想起那首離別之歌,那首追夢之歌。
參考文獻
[1]賈傳安. 月亮:心靈的棲息之所[J]. 高中生學習(高考沖刺), 2017(5):35-35.
[2]劉旭, 楊勇. 守住心靈的\"月亮樹\"——解讀余秋雨筆下的孔子晚年[J]. 語文課內外, 2019, 000(021):6.
[3]張穎. 擦亮文章的眼睛,追尋心靈的足跡——《月跡》文?本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 2020, 000(004):P.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