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濤

摘要:在實際工作展開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明確認識到電視新聞特寫的優勢與作用,并可以熟練完成新聞特寫采制,為人們提供更為及時優質的服務,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信息需要,提高節目收視率,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本文詳細分析了電視新聞特點的關鍵要素,希望可以為新聞報道質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導借鑒作用。
關鍵詞:電視新聞;特寫;關鍵要素
一、選擇更具價值的新聞展開
電視新聞特寫采制
電視新聞特寫優秀與否與其內容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特寫內容應該盡量是社會群眾關注的更具新聞價值的熱點事件。因此,電視臺記者在進行電視新聞特寫采制的過程中,應該切實做好主題的提煉工作,并在充分展現主題的基礎上展開背景材料的收集及整理應用,從而使電視新聞特寫的新聞屬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以中央電視臺所采制的《離北京很遠 ?但我們的心很近》這一新聞特寫為例,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座談會以后,和幾名代表展開溝通交流,與他們共同回到了位于大山深處位置的獨龍江鄉,對該鄉最近幾年的變化進行了準確記錄,而且與獨龍鄉的群眾干部學習了重要講話,使身在大山深處的獨龍鄉貧困居民充分認識到對他們的關心和牽掛,在這次新聞特寫報道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讓受眾充分感受到了時刻記心的牽掛、當地在政策扶持下的變化以及當地居民發自內心的感動,取得了更多受眾的青睞與認可,并實現了對他們的有效熏陶。
二、保證電視新聞特寫篇幅
滿足短小精粹的要求
“短”是電視新聞特寫最主要的特征,再重大的新聞題材,在進行電視新聞特寫采制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也應該做好時長的控制,保證篇幅必須簡明精粹,可以通過一個或者多個能夠發人深省的生動鏡頭,從新聞橫斷面入手展開分析,從而把相關人物場景聲情并茂、細致形象的展示到受眾眼前,使受眾可以在完成節目觀看以后對相關人與事有更為直觀深入的認識,從而使新聞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以及感染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在提高節目收視率的同時,更加高效地完成輿論引導工作,完成正能量思想的傳播。細而言之,新聞特寫應該與壓縮餅干具有相同的特點,做到體積小、分量大以及五味俱全,即篇幅小、具有豐富內容且存在全面的事實要素,上述元素缺一都不屬于新聞特寫。所以,要想保證所有要素齊全,在進行電視新聞特寫采制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完成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以及事件的準確描述,保證不會有任何元素缺失。另外,在進行要素交代順序設置的時候,工作人員完全可以按照新聞內容、受眾興趣等方式靈活調整,但是應該注意盡量不要將所有元素都集中在一起構建“目錄”式的導語。
以浙江電視臺在前幾年采制的《杭城萬人送別英雄司機吳斌》這個電視新聞特寫為例,該新聞特寫的時長僅僅為54S,然而在這不到1分鐘的時間里,制作人員完成的新聞事實要素全面清楚地進行了交代,完成了“向善”這一主題的清楚表達。同時,該報道當中的解說詞僅有寥寥幾句,更多還是以畫面及聲音等感染力更強、更為鮮活的形式向全國人員展示了杭城全城送別英雄的宏大場景。另外,這部特寫作品更是徹底跳出傳統英雄片的說教模式,不僅不會使受眾產生逆反心理,而且感染性更強,廣受人們的青睞與認可,為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電視新聞特寫必須具備及時高效的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廣播電視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新媒體的不斷涌現,新聞信息傳播效率也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這也給電視新聞特寫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負責新聞特寫采制的電視記者必須要轉變工作觀念,追逐正在發生或者不斷發展變化的新聞事件,并且充分認識到越快完成剛發生的新聞事件報道,就可以取得更大的影響力,而且對應的新聞價值也相對更高,會產生更為明顯的社會作用。以前幾年發生的“東方之星”郵輪翻沉事件為例,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中央電視臺就安排記者前往了事故發生現場進行了新聞報道。在所有的新聞報道當中,由“第一時間”所采制的《患難與共 我們和你在一起》這部新聞特寫作品就極具時效性,并且感染力極強。記者選擇幾位在災后救助過程中的志愿者作為采訪對象,這些志愿者有機關干部、普通漁民,還有面館的小老板,都是社會當中最普通的群體。在災難發生以后,他們并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通過力所能及的行為奉獻了自身最崇高也最無私的愛,盡全力溫暖著身邊的人,該節目在正式播出以后取得了熱烈的社會反響,感染了無數的受眾,為后續救災工作的高效展開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相關工作人員在盡力提高新聞特寫時效性的過程中,必須切實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進行事實中所蘊含真理的充分宣傳,這樣才可以使新聞報道的戰斗力以及感染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保證新聞特寫真實性的前提下提高其時效性還具有如下幾點意義:首先,加大電視新聞特寫的應用力度可以為新聞改革提供新的切入點。電視新聞特寫受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數量的快速增加代表電視新聞改革方向更為貼近人們生活實際,報道更多的是人民群眾非常關鍵的實時熱點事件,并且可以及時完成真實新聞信息的全面披露,更好地完成輿論引導,避免人們受到虛假夸大消息的干擾;其次,進一步提升新聞特寫的時效性還可以推動宣傳報道質量的提升。電視新聞特寫基本上都是一線新聞,具有真切感人、活潑生動等特征,可以使電視新聞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推動電視新聞表現形式多元化發展;再次,展開電視新聞特寫采制能夠使記者工作作風得到有效優化。在新聞特寫采制過程中,記者必須要深入到基層與新聞發生現場中去,展開細致的觀察、深入的采訪,完成事件前因后果的詳細收集及梳理,不然沒有辦法為新聞特寫制作提供足夠的真實可靠素材。因此,電視新聞特寫的推廣也就帶給了記者更新文風、作風的機遇,他們必須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創作,并給腿腳勤快、思維敏銳以及任勞任怨的記者提供了更多機遇和發揮自身能力的空間。
四、電視新聞特寫必須要具備足夠的現場感
現場報道是所有電視新聞形式中現場感最強的報道方式,其能夠完成事件情況的真實準確詮釋,更好地感染受眾。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想進一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提升新聞特寫的現場感,將自身在現場所見、所聞以及調查所得第一手資料真實準確地展示出來,以此來讓受眾充分了解新聞事件的實際變化,使他們產生置身于其中的感覺,獲得更為真實全面的感受。迄今為止,電視新聞特寫報道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其一為在事件進行過程中的現場報道。在重大新聞事件或者突發性事件還沒有結束以前,記者及時趕赴事件發生現場,在觀察了解事件過程中展開口頭即興報道,并在報道展開的同時對事件后續發展展開敘述、分析以及預測。例如衛星發射、地震水災等突發災害救援等電視新聞特寫基本上都屬于這種報道。在報道過程中,新聞事件還處于正在發生狀態,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后續會出現不同變化,因此難度相對較大,需要記者擁有優秀的口語表達能力、臨危不亂的心態以及良好的應變能力,這樣才可以保證報道的質量。
其二為新聞事件結束以后的現場報道。在記者到達新聞事件發生現場的時候,相關事件已經完全結束,記者憑借自己手中掌握的資料,在事件發生現場展開有足夠準備的報道。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并不需要以目擊者的身份進行事件敘述以及預測,而是直接作為第三方展開采訪或者引用當事人的觀點和已經得到的信息展開報道,完成事件前因后果的準確描述。
其三為重新制作的現場報道。這種報道形式和上述兩種都有比較大的差異,記者在現場完成的工作僅僅是新聞導語錄制,后續采用的則是畫面與解說詞配合報道。這種形式雖然難度較低,但是實際效果卻遠低于前兩種方法,影響力也相對較小。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聞行業發展形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視新聞特寫的受重視程度正在與日俱增。同時,身為重要的新聞報道表現形式之一,電視新聞特寫具備短小精粹、及時高效以及主題內容鮮明等優勢,可以把相關新聞事件更為全面地展示到受眾眼前,讓受眾對相關新聞事件有更為清楚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完成積極正面的輿論引導工作,避免虛假夸大信息的泛濫。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采編過程中,應該轉變自身的工作理念,認識到電視新聞特寫的重要價值與優勢,合理應用這種體裁展開電視新聞報道工作,從而使新聞宣傳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為電視新聞事業改革及長遠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