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

摘要:疫情之下,在線課堂成為主流教學方式。雖然老師與家長對這種直播教育存在分歧,但至少做出了嘗試與探索。回首近兩年由南瓜視業和燦星制作共同打造、浙江衛視播出的文化類公益教育公開課——《同一堂課》(第一季),節目憑借全新的自主研發模式和溫暖的文化主題,不僅獲得了豆瓣評分8.3的成績,也給當下的網絡課程帶來可貴的參考價值。作為一檔內景與外景結合、真人秀與公益行融合、明星與素人混搭的創新節目,其最大的亮點——《同一堂課》(第一季)是所有傳統文化節目中最具有真人秀色彩的,而同時又是真人秀節目中最具有文化氛圍的。
關鍵詞:慢綜藝;教育態度;文化自信
由于疫情影響,在線教學成為了2020年上半年的主要教學形式,回首近兩年由南瓜視業和燦星制作共同打造、浙江衛視播出的文化類公益教育公開課——《同一堂課》(第一季),節目憑借全新的自主研發模式和溫暖的文化主題,不僅獲得了豆瓣評分8.3的成績,也給當下的網絡課程帶來可貴的參考價值。
秉承著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國學風范的初衷,徐帆、于丹、孟非、濮存昕等演員、學者,深入兩岸三地與當地孩子同食同住,講授傳統國學,傳播中華文化之美。每集節目都有兩位是特邀老師對弈,他們被限定“課題”,分別去到兩岸三地兩所不同特色的小學,教授同一主題的課文,分別作不同解讀。
一、千辛萬苦,只為打磨出文化節目之典范
作為一檔原創文化類綜藝節目,《同一堂課》(第一季)的節目定位是文化公開課,節目通過新穎獨特的形式,表達了主題: “同文同宗、同根同脈”。文化類節目好看易傳播,卻不太好做。相比于一般類別的主要以娛樂為主題的電視綜藝類節目,文化類綜藝節目在節目制作中更加多地承擔起了文化傳播和文化服務的職責,正因為如此,節目在制作、呈現標準上,有著更高的標準,其中包括高質量節目內容、高質量節目氣質、高質量傳播方式等。節目的制作、表現形式不僅要讓受眾容易看懂,又要讓受眾喜歡看,對節目產生興趣。節目主題不僅要能夠弘揚國學文化、詮釋經典,又要通過真誠、善意和親情的情感角度,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
《同一堂課》(第一季)期望自身獨有的節目形態給社會教育界來去一股清泉。“邊玩邊學”“走出去學”“言傳身教”都是節目一再堅持的教育理念。《同一堂課》(第一季)以節目中的名篇、名人、名言為載體,希望教育工作者積極思考教育問題,拒絕填鴨式教學。也希望廣大學子能用自己的雙眼和雙腳探索感受中華文化之大美,快樂學習的同時激發家國情懷,使教育不再囿于教室。
“知識貧窮”不僅會限制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同時還限制了人們對美的鑒賞能力,因此可怕的不是文盲,而是 “美盲”,對美的欣賞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我們應該通過何種方式來去認識生活中的美呢?綜藝的出現可以說是國民屬性的一種體現,綜藝所承載的文化潮流,可以對受眾的審美進行引導,節目《同一堂課》(第一季)所呈現出來的創新的感受美、表達美的方式,為受眾呈現出了一場審美的享受體驗,節目的這一能力,使我們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年代,看到了什么樣的美才是更加富有生命力的。
作為一檔文化類的慢綜藝,《同一堂課》(第一季)不渲染悲情,不刻意矯情,以紀實的方式呈現給受眾最真實的體驗,在體驗過程中附帶有綜藝的樂趣,以溫暖的情感表達展示純真的快樂。雖然節目打磨過程艱辛,但精品內容值得全社會關注和期待。
二、千挑萬選,“零酬勞”嘉賓盡顯人文關懷
《同一堂課》(第一季)是一檔國內純原創的節目,區別于其他幾檔綜藝節目的地方是,節目沒有走依靠年輕當紅明星來吸引節目流量的模式,也沒有走明星和素人同臺而重明星的習慣,而是真正做到了明星“零酬勞”,在“零酬勞”背景下,節目對明星老師所提出的行為標準更加嚴格。在節目優秀理念的吸引下,很多有著文化擔當的明星老師義務加入進來,他們通過自己的優秀表現,不僅傳承了文化內涵,還為整體節目的制作營造出了很多亮點。
與其他依靠高費用邀請到的明星相比,節目所招募到的文化名人看中的是這檔節目的文化氣質,他們的到來同時也是節目的氣質來源之一,共同打造出節目的文化底蘊,讓節目散發出了獨特的“美”,讓這檔“公開課”變得更加超凡脫俗。
語文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好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們正確地理解生命,理解大自然,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理解自己。
廣電總局鼓勵做節目的時候明星和素人相結合,但常常達不到效果,明星還是明星,素人還是素人。而《同一課堂》里不管是明星教師還是素人學生,都是天然的,他們之間彼此以師友的關系存在,節目同時也堅持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這種處理手法是非常難得的。
節目的開展形式是以情景式為基礎,在開展制作之前導演組就提前做了很多基礎工作,包括提前摸透了教材,提前做了很多關于老師和學生的調研,而這些都是上課的老師和學生不知情的,為的就是能夠讓孩子們的真實反應自然地呈現在節目中,流露出真實的情感,給予觀眾感動和震撼。
一檔優質的綜藝節目不僅僅只呈現出必須的娛樂化特點,還應該對社會主流價值觀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同一堂課》節目的發力點在公益,著力點在文化,落腳點在教育,升華部分在兩岸統一,最終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夙愿。節目能夠在眾多綜藝節目中獲取受眾的關注和喜愛,不僅是因為節目的制作創意新穎,更主要的因素是節目能夠把大情懷和主流意識結合起來,把價值內核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通過這一法寶,把受眾的眼球引領到主流價值上。
三、千言萬語,“慢綜藝”有溫度更有氣度
每次授課中,“代課老師”會有三天的時間,開展三堂生動的課堂,一是通過一節美文課開始主題,在這堂課上,引領孩子們進行深情的朗誦,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之間相互認識;二是在戶外課中師生進行探討,師生共同融入大自然中,在人文景觀中踐行美文所承載的各種道理,拉近師生之間的情誼;最后,通過作文課來升華主題,鼓勵孩子們通過作文的方式將內心的真實情感表現出來。老師是大朋友,學生是小朋友,大小朋友的情感共鳴、傳統經典與時代潮流的共振,都渲染出節目的厚重底色。
當下,很多快節奏的綜藝節目如同快餐,能吃飽但缺乏營養。《同一堂課》(第一季)摒棄了博眼球、拼流量的做法,安安靜靜、不緊不慢地烹制著自己的“文化營養大餐”,呈現出不一般的雋永品位。笑看師生之情,回味少年之趣。
熒屏這頭,濃縮了兩岸三地的文化精華,期望與現實那頭大家對知識的渴求形成共振,豐富國學傳播的空間維度。在這里,課堂不單單只停留在教室中,還可以是廣闊的湖邊、山腳、稻田、海邊。22位明星代課老師,代言330萬鄉村教師,節目在于呼吁社會大眾關注鄉村學校文化教育。
《同一堂課》(第一季)通過小的立足點體現大格局,節目讓課堂的范圍從常規的教室,走入自然、社會,將課程中固定的內容從書本上走出來,延展至現實,節目勇于承擔起社會使命感的同時,也有效觸發了更多的源于社會層面的關照。節目不僅呈現出了師生之間真實的情感,還體現了兩岸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也不分地區,不限于固定的知識點,而是包含著濃濃的家國情懷,跨越時代迸發濃烈的人文情感。這一點也將會為更多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提供借鑒和選擇。
一檔有溫度的“慢綜藝”,還能無時不刻體現出關懷社會、關切民生、關心發展的非凡氣度,這大概就是《同一堂課》(第一季)最吸引大家的“愛的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