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敏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實現迅猛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后,越來越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對于傳統文化和中國美術等等也有越來越多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當代中國美術和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充分融合,使相關因素能夠實現有機結合,以此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文化建設的要求等等提供必要的保障。結合這樣的情況,下面重點分析當前當代中國美術和傳統文化的交融策略等相關內容。
關鍵詞:當代中國美術 傳統文化 交融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01
現階段,在中國美術領域為了呈現出更加良好的效果,在其中越來越廣泛的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要素,力求探索和研究,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美術創作有效融合,實現更加良好的運用和體現,這樣可以使中國美術呈現出更加良好的發展效果。例如,吳冠中的作品就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和民族氣息,用現代西方油畫語言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相應的表達,體現出中國文化特色和時代意義。據此,有必要針對當代中國美術與傳統文化的交融等相關內容進行探討。
一、當代中國美術與傳統文化交融的重要作用
1.確保美術課程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當前,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美術的教育教學過程越來越關注核心素養的養成。針對美術教學而言,著重培養美術核心素養,需要融合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因此使學生能夠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進一步提升社會責任感和藝術感受力,增強愛國情懷,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健康茁壯成長,在美術素養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進而在企業文化之中實現美術核心素養的養成。
2.進一步有效培養學生具備應有的健康審美觀念
在當代中國美術的發展過程中,充分融合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以此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美術教育工作,這樣可以確保傳統優秀文化和美術課程達到深層次的融合,對于學生感知能力、美術審美能力和健康的審美觀念等都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高雅藝術的感受力審美能力,使其心靈得到相應的熏陶,進一步培養其有更為健康良好的審美品位和情趣,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更好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3.中國美術和傳統文化實現交融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當代中國美術中更有效地融合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能夠有效規避學生盲目崇洋媚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使其審美能力進一步增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知和領會,把握其中的傳統精神和深厚的內涵,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畫的思想理念,具備愛國情懷,以此有效實現傳統文化的孕育和繼承,使中國美術煥發出全新的升級,
二、當代中國美術與傳統文化的交融
1.針對當代中國美術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滲透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在當代中國美術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遵循相應的課程標準和要求而制定出相對應的教材,以相應的教材為總的綱領,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以此使教材更科學合理,體現出美術和傳統文化的交融性以及合力的效應。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相關內容,體會到不同年級教材的銜接性,使其進一步關聯在其中,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不斷地滲透和融入,以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效果。美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把美術教學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的講解,有效地連接挖掘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從而積極有效地進行自主探究,這樣能夠呈現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我心中的太陽》美術教材的講解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針對太陽的具體特征。形狀和性質等等進行充分的分析,然后確保學生能夠針對具體的造型、色彩等等進行深入的掌握和認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看上去和中華傳統文化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注重把握兩者之間的融合之處,然后選取中華傳統文化相關聯的地方,進而把相關支出作為切入點,以此進行教學,這樣能夠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程之前可以講述一個《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這樣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充分了解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大無畏精神和戰勝自然,勇于挑戰的信心和勇氣,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形式,針對不同季節,不同天氣情況下的太陽進行充分的展示,這樣能夠讓學生有更加形象直觀的了解和認知,充分地感受到所有的藝術都來源于生活,而且又高于生活,是一種生活智慧的濃縮和集中體現。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確保中國美術的相關內容和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實現更緊密的連接,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兩者融合的獨特內涵和別開生面的特色,把握其中的連接點,這樣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使其愛上傳統文化,同時進一步探究和品味傳統文化的內涵,實現自主學習進而取得更大的學習效果。
2.確保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民間美術資源能夠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當代中國美術和傳統文化的交融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不同地區的傳統文化特色和民間美術特征。針對不同地區的美術教學資源而言,也有著巨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實際的交融和滲透過程中,要體現出不同地區的特色,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相對應的融合,進而取得更加良好的交融效果。例如,針對西北榆林地區的美術創作來說,在其中有著特別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類型多樣,如綏德石獅、陜北剪紙、清澗石板畫、子洲面娃娃等,此類民間美術作品充分地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特色,對于陜北地區人們的現實生活進行形象、真實的呈現,體現出當地人的淳樸的真情實感,因此在實際的美術作品和傳統文化的交融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該地區的民間美術特色,進一步突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個性化特征,充分地表達出當代人民群眾在審美意識方面的轉變,從傳統到現代,都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不斷的轉變與創新,同時呈現出現代社會不同審美情調。當代中國美術作品中,大部分內容是從生活情境中提煉出來的,是一種藝術化的生活場景,在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效融合傳統文化因素和民間傳統的體驗和感受,以此充分表達出人們對于自然的熱愛,贊美或者敬畏,在其中有著特別豐富的哲學內涵,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和生活質感。由此使得當代美術也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統文化中水乳交融。所以要想實現中國當代美術和傳統文化的有效交融,就需要體現出不同地區的美術特色和傳統文化內涵,使兩者在融合的過程中保持生活的質感和原汁原味,這樣才能使兩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和繼承發展,也為中國美術實現創新的發展面貌提供基本保障。
3.積極發掘傳統文化教學素材,使當代中國美術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眾多方面的內容,因此在推進和發展當代中國美術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有效利用傳統文化的各類因素,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積極有效的發現,進一步把握傳統文化的特色之處和不同的素材,讓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探究,在實際的探究過程中使其文化素養進一步增強,在美術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也有全面的提升,不斷地發現傳統文化之美,感受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同時在美術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呈現融合的美感,這樣能夠進一步激發其熱愛中國美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更加關注兩者的融合之處,并且不斷地創新和完善。例如,在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相關方式,對于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化建筑傳統手工藝品進行深入的分析,進一步介紹其中的陶瓷、青銅器、剪紙、長城等相關內容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確保學生能夠把握其中的核心內涵,以此而有效實現傳統文化和美術的交融,這對于學生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為其美術技能的增強和美術素養的提高,也提供必要保障。
總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當代中國美術和傳統文化有著越來越緊密的結合,兩者融合的過程中能夠呈現出巨大的作用和優勢,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要確保兩者實行更緊密的融合,充分落實相對應的融合策略,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融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著重制定科學合理的美術教材,使兩者融合的層次和深度進一步拓展,進而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提供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 郭增蕓《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方法研究》,《成才之路》2020年第7期。
[2] 鹿杰《核心素養下的中小學美術教學現狀的研究》,《藝術教育》2020年第8期。
[3] 馬多智《簡述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藝術素養教育》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