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紅
摘 要: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凝聚著先輩的智慧和汗水,所以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使其內涵和底蘊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呈現,在新時代背景下有全新的發展面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好地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使兩者的滲透過程更加順利,這樣才能體現出應有的教學成效,從而為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而提供必要的條件。結合這樣的情況,本文重點分析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以及相對應的融合策略等內容。
關鍵詞: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融合途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11
在初中的課程體系中,語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本身是基礎性學科,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關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同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有效融合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使兩者實現更加緊密的結合,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綜合素質,進而為其實現全面發展而提供必要的保障。據此,有必要針對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和融合途徑的內容進行探討。
一、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其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十分深厚,包含著特別的豐富的內容,例如諸子百家等相關思想和流派,都屬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所涉及的形式多種多樣,除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之外,四書五經、書畫、陶瓷、對聯、燈謎、酒令、歇后語、戲劇等等一系列相關內容,都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對初中生來說,他們也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的重要主體,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肩負著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所以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載體作用,使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融合和滲透,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要對其重要性有足夠的重視,確保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實現更緊密的融合,并呈現出應有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效果。
同時,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更有效的滲透和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這樣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進一步向著課本外進行延伸和拓展,以此使學生的學習資源進一步豐富,視野有顯著的拓寬,使其能夠更加有效的接觸到更為優秀、多元的知識體系,為其語文素養和人文素質的顯著提升而提供必要的條件。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有效地融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來,跟隨教師的腳步和指引,更有效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知,在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內涵中深刻的領會到語文教學的樂趣和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比如,通過字謎、酒令等相關形式的引入,作為教學的輔助元素,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通過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更有效的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有更大的學習興趣,這樣能夠呈現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策略
1.有針對性的明確傳統文化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著多種類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確保傳統文化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就需要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更為適宜的傳統文化類型,然后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和完善,找到兩者融合的契合點,有效引入到課堂中實現拓展和延伸。這樣才能呈現出良好的融合效果,讓學生更加積極有效的接受和認可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并且形成更為豐富的認知和深刻的體驗。比如,在《春》這篇課文中,朱自清對于春天的美景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表達了對春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從傳統文化的層面來看,春節代表著春天的開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把與春天和春節相對應的傳統節日引入進來,讓學生更有興趣了解相關內容,以此使傳統文化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融入進來,使學生通過現在春節和過去春節的對比,形成對傳統春節習俗的認知,這樣能夠更有效地引出課文的教學內容,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使學生有共鳴,體現應有的教學效果。
2.利用多種形式靈活有效的應用傳統文化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不能只是被動的局限性的展示,要通過多種方式靈活有效的融合傳統文化和語文課堂教學,其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和改進。例如,在對陶淵明《飲酒》(其五)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中有針對性的創設酒令活動,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選取其中的一個小組長作為令官,然后讓小組的所有成員結合具體的要求來說出相對應的詩詞或者聯語等。通過這種豐富多彩且具有趣味性的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的激發和調動,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相關常識和知識有更加深刻直觀的了解,然后切實激發其自主探究精神,到課下也可以進行相對應的收集整理,并更深層次的學習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這樣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進而使自我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3.可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針對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探究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更有效地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對其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可以引導學生組成小組來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從而在探討和評價的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層次內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進而為自我的文化素養提升提供必要的條件。例如,在教學《春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補充跟春節相關的習俗。對于中國人來說,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中有很多的習俗,其中,寫春聯就是特別典型的代表。春聯是一種以春節作為主題的對聯,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春聯的相關內容進行討論,著重探討春聯的核心特征和情感表現等等,讓學生對于春聯背后的知識和底蘊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寫春聯的形式,進一步體現和訓練自我的寫作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4.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出更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傳統文化能夠更有效地融入,教師要采用更切實可行的手段和方式,創設出相對應的傳統文化融入氛圍。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古文故事等等,教師可以創設出相對應的故事情景,然后引導學生對于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以及傳統文化魅力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然后讓學生通過古文朗讀的形式,充滿氣勢的表達出古文中的相關內容。這樣能夠積極有效的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通過朗讀和討論的形式,對于古文的文化底蘊和傳統文化魅力進行深入的領會,感悟其文化精髓。同時也可以創設出風景情境,例如,在《蘇州園林》這一課的講解過程中,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針對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置身到這樣的古典園林中來,充分感受到蘇州園林的無窮魅力和歷史文化遺產的精髓,如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在每一個細節之中體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和內涵。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針對實際的蘇州園林情景進行充分的展示,有更為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充分感受到蘇州園林濃濃的優秀傳統文化韻味,能夠更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和接受傳統文化,進而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條件。
總之,針對初中學生來說,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沒有充分的確立,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為其提供必要的思想指導和指引,使其具備應有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并且成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主體,同時進一步充分提升其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嚴華銀《論傳統文化與語文教育的融合》,《中學語文教學》 2017年第6期。
[2] 馬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路徑探索》,《考試周刊》 2018年第16期。
[3] 蔣衍華、鄭漢華《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合》,《中華少年》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