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屏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高度關注學生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樣才能充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同時為學生取得更加良好的高考成績而提供必要的條件。因此,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和意義。要高度關注兩者融合的相關策略,進一步提出和落實相對應的實施辦法,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相關做法等。
關鍵詞: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 意義 做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17
在當前高中語文寫作過程中,為了充分滿足相對應的課改要求和教學需要,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更加深入融合和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寫作水平。對此,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意義,同時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新課改的要求等等,而提出和落實相對應的實施策略,使相關做法更科學可行,這樣才能充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及更好發展提供基本前提。
一、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首先,陶冶學生的情操。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能夠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在實際的節奏教學環節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在其中有很多的精髓和精華部分被列入進來,這樣能夠使學生的思想素養進一步提升,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中讓學生能夠耳濡目染,有潛移默化的滋養,不斷吸收和融入相關的核心內涵,進而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在無形之中會凈化學生的心靈,使其更加純凈放松,進而在自我的寫作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這樣的情景,為其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思想基礎。
其次,更有效的融合寫作內容和生活實際。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能夠使課文的相關內容和實際生活更有效的融合。在實際生活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去感悟,去認知,這樣能夠使其思想有更顯著的轉變,有相對應的智慧指引,從而讓自我的思想更為成熟完善。在相關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更有思想底蘊和文化內涵,然后在寫作中體現出應有的厚度和人性的溫度,同時有人間的煙火氣,更接地氣,讓自身的文章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有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和共鳴。
第三,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顯著提升。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寫作的表達積極的領會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通過不斷的寫作訓練,把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融入自身的學習和寫作過程中來,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意境之中。通過不斷的感悟訓練和實踐,不斷的積累成語、故事以及文言文等內容,以此促進自我的知識含量和綜合素養都能夠得到全面增強,而這樣的必備素質是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顯著提高的基礎條件。同時,在高中寫作教學過程中,進一步以滲透傳統文化為基礎讓學生進行領會和感悟,這樣能夠讓學生針對相關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對于學生閱讀能力,詞語應用技能和表達能力等相關內容的增強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二、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做法
從當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實際來看,雖然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但是在實際的寫作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或者不足,采取的仍然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相應的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更無法調動其創造性和自主探究精神,這對于寫作水平的提升會造成嚴重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進一步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在各個階段充分融合,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具體來說,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相關內容,因為教材中有特別豐富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等等,這是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和融合的重要載體,所以要對語文教材的具體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科學合理的應用。以此為基礎,實現更深入的融合和滲透。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呈現出更加良好的協作教學效果。在實際的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把課文教材作為立足點,對其中所涉及的各類傳統文化內涵和寫作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和深入的滲透和利用。例如,在對《歸去來兮辭》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要深刻的領會作品中所傳達出的淡泊寧靜、悠遠遼闊的氛圍,進一步體會到隱士的心境,同時也可以充分積累相應的素材。例如,三徑:古代隱士住處的代稱。隱居之地的代稱常見的還有:東山、五柳、滄浪等。帝鄉: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謂仙境。這樣能夠不斷的積累相應的詞匯,同時在思想內涵方面也有深入的了解。通過這樣的積累,能夠在自身的文章寫作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融入,從而體現出相對應的思想性,使自身的文章富有藝術魅力和人文情趣。
2.選擇科學合理的寫作教學方法,實現有效創新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對傳統教學方法而言,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更重視框架和寫作思路的引導,并沒有著重關注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要想確保寫作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就需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啟迪,讓學生能夠另辟蹊徑,用全新的面貌和眼光來看待相應的命題。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應用創新的思維進行文章的構思,然后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形式針對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展現,讓學生從視覺、心理層面等更深入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容,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指導學生也要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感官體驗來寫出相對應的文章內容,可以有針對性的利用通感等相關寫法,在文章的形式和內容方面都體現出各類感官體驗,這樣才能讓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獲得更為獨特的審美體驗。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確保自身的寫作和生活實際及社會熱點有效融合,體現出自身文章的現實價值和深遠的意義。在不斷滲透和接受傳統文化思想底蘊的同時,用傳統的先進思想的指導,更有效的解決當前的生活實踐和各類事件背后所隱藏的問題。在這樣的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創作情境中,使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寫作技能進一步提升。
3.針對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拓展
為了確保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更有效的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就需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著重加強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的擴展使其知識面和視野進一步開拓,充分理解更多層次的傳統文化內容,從全方位、多角度的層面出發,對于傳統文化有更切實有效的了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向學生推薦相關課外讀物,讓學生更深入有效的了解相關傳統文化的內容,并且符合自身的學習實際和接受能力,以此真正意義上起到針對性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語透紙背”的內涵,然后讓學生說出哪些詩人具備這樣的寫作風格和技法,同學們回答是毛澤東。因此要引導學生感悟教材的文化氣韻,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可以進一步引出毛澤東的相關詩詞,開展課外閱讀,然后讓學生進行自讀、揣摩、跟讀等相關操作,從而充分地理解毛澤東詩詞背后的雄渾壯麗、雄奇豪邁的生命力量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赤子情懷。通過深入的分析和不斷的練習,這樣充分理解和感受毛澤東的革命浪漫主義思想和家國情懷,進而為學生寫作提供必要的素材,為其自身修養和良好品質的形成提供保障。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進一步看出,在當前的高中語文寫作過程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嚴格按照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寫作的欲望,進而在訓練和累積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寫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殷德旺《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年第1期。
[2] 楊向寧《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相關思考》,《西部素質教育》2017年第3期。
[3] 王曉艷《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教育現代化》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