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梁萍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基礎語言文字知識,讓他們學會運用漢語進行日常的交流溝通,并不斷深入其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在這個過程中引入傳統文化,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化對人的促進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品德修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統文化 價值與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8.002
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既是語文學科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發揚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小學生學習成長、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提高個人品德修養和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
一、小學語文課堂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價值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小學語文課堂中,讓學生學習并理解中華文明得以產生、發展和延續的核心所在,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教育對人的促進作用。
在綿延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既有文辭璀璨的詩詞歌賦,又有充滿哲理的百家著作和寓言故事,同時涌現出一大批具有高尚品德和民族氣節的人物。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了解,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感受先賢圣哲的高尚品德,在幫助學生掌握大量文學知識和語文素材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修養,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二、將傳統文化移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策略
1.借助誦讀活動,讓學生體會經典文化的魅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都儲存在各類經典文學和文化作品之中。無論是優美的詩詞歌賦、充滿故事性的元曲小說,還是蘊含深奧人生哲理和自然之道的百家著作,都有很多篇章和內容值得小學生去誦讀和學習。借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用課余時間或課上抽出一部分時間去誦讀經典作品,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領悟到古典詩詞歌賦的韻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推薦一批適合他們誦讀和學習的作品,例如《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等,讓學生們感受經典作品的魅力。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學段,來制定相應的誦讀任務和內容,以保證誦讀活動更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特點,提高教學的成效性。教師還可以在本班或聯合其他班級開展誦讀比賽活動,讓學生們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經典名篇進行練習,在校園中開展誦讀比賽活動,以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加深他們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校園中掀起一場學習傳統文化、誦讀經典文學作品的風潮,有效地豐富校園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2.尋找生活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和繼承性,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我們得以去學習先輩們的高尚品德和思想內容,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凝聚中華民族精神團結奮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滲透在社會的各個環節和角落之中,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一些生活化內容,帶領學生們去尋求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印記,在向同學們介紹傳統文化時,多結合生活實際內容,讓學生們能夠貼切地感受傳統文化與自己的生活有所關聯。在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的介紹中,也可以引入相應的文學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化對人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們借助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并吸收更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增加他們的知識積累,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自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人和傳播者。
參考文獻:
李平《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策略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9年。
[2] 任靜《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貴州師范大學,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