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平,史麗敏
(1.北京服裝學院 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北京 100029;2.北京服裝學院 無障礙服裝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高,對服裝服飾及面料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圍巾是重要的服裝配飾[1],也是設計師們喜歡進行創意設計的品類之一。羊毛是一種天然蛋白質纖維,作為一種重要的紡織原料,具有彈性好、吸濕性強、保暖性好、光澤柔和等優點。細度是確定羊毛品質的重要標準,羊絨細度較細,其價格昂貴、產量有限且長度較短;超細羊毛細度比普通羊毛細且價格比羊絨低,性價比較高,因此人們對超細羊毛服裝服飾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普通羊毛針織圍巾由于纖維表面的鱗片結構,使其針織物在穿著過程中極易起毛起球、易產生刺癢感,嚴重影響圍巾的外觀和服用性能[3]。而超細羊毛針織物手感輕柔、細膩而滑糯,為了更深入了解其針織圍巾的服用性能,本文選用3種細度的超細羊毛纖維,分別紡成2種規格紗線,然后由這6種紗線分別按低、中、高3檔織物面密度織制針織試樣,并對這18種試樣的抗起毛起球性和刺癢感進行模糊綜合評價研究,其結果可為提高超細羊毛針織圍巾的品質及產品開發提供理論參考。
本文選用3種細度的超細羊毛纖維紡成6種純羊毛紗線。纖維與紗線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纖維與紗線的基本信息
為深入研究超細羊毛針織圍巾的抗起毛起球性和刺癢感,采用FH4-079手搖橫機(浙江飛虎機械有限公司)完成18種針織織物試樣的編織,織物結構為1+1羅紋組織。超細羊毛針織圍巾試樣的相關信息見表2。文中織物面密度分為低密度(織物面密度范圍為890~1 130線圈數/(25 cm2))、中密度(織物面密度范圍為1 240~1 610線圈數/(25 cm2))、高密度(織物面密度范圍為1 920~2 380線圈數/(25 cm2))3檔。

表2 超細羊毛針織圍巾試樣的相關信息
下機后,先將試樣在30 ℃的清水中浸泡、漂洗,輕揉,以洗去試樣表面的污漬。然后將試樣放在平面上靜置一段時間,待干燥及自然松弛后進行相關性能測試。
1.3.1 試驗標準
織物起毛起球試驗方法有4種,分別為:圓軌跡法、馬丁代爾法、起球箱法和隨機翻滾法[4-5]。本文采用GB/T 4802.2—2008《紡織品 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試 第2部分:改型馬丁代爾方法》對18種試樣進行起毛起球性能測試。
1.3.2 評級儀器
采用PillGrade TM全自動起毛起球評級系統(美國錫萊亞太拉斯)對試樣的起毛起球等級進行評定。
1.4.1 試驗方法
采用主觀評價方法。人體不同部位對刺癢感受程度不相同,目前針對不同部位的評價方法有:前臂評價、頸背評價、肩背評價等[6-7]。本文根據針織物實際用途選擇頸部評價試驗,選用1~5級評價標尺對試樣的刺癢感進行評價。
1.4.2 試驗環境
試驗環境條件穩定在溫度(26±1)℃,相對濕度(55±5)%,風速<0.1 m/s。
1.4.3 受試者
主觀評價試驗受試者年齡在22~25周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周歲的10名女性。
1.4.4 試樣尺寸
為便于受試者佩戴試樣,每塊試樣長度35 cm、寬度5 cm。每種試樣評價3次,最后取10名受試者評價值的平均值作為該種試樣刺癢值的評價結果。
1.4.5 評價標尺
刺癢感主觀評價標尺[6-7]見圖1。

圖1 刺癢感主觀評價標尺
1—無刺癢:穿著時沒有刺癢感覺,非常舒適。非常喜歡穿著,會經常穿著。
2—有一點刺癢:刺癢的感覺隱隱約約存在,舒適。喜歡穿著,較經常穿著。
3—刺癢:刺癢感覺變得明顯,有一些不舒適。較喜歡穿著,會穿著。
4—很刺癢:刺癢感覺明顯,不舒適。不喜歡穿著,很少會穿著。
5—非常刺癢:刺癢感覺難以忍受,非常不舒適。討厭穿著,根本不會穿著。
1.4.6 試驗流程
試驗開始前,為避免受試者對試樣留下主觀印象而影響最終評價結果,保證受試者對試樣織物成分不知情。
試驗過程中要求受試者閉眼,隨機抽取18種試樣中的一塊圍在頸部,并輕輕按壓或拍打織物,體驗織物的刺癢程度并判斷其刺癢等級。受試者每測試3~5塊試樣后休息5 min,直到18種試樣全部測完,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由于受試者長時間測試造成身體疲勞而引起的主觀評價誤差。
刺癢感試驗分2個階段,受試者對不同階段下的織物刺癢感做出評價。圍巾佩戴試驗的主觀評價內容見表3。

表3 圍巾佩戴試驗的主觀評價內容
試樣抗起毛起球評級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當各織物試樣的紗線線密度、織物結構分別相同時,其抗起毛起球性為:1#-1<3#-1<5#-1、1#-2<3#-2<5#-2、1#-3<3#-3<5#-3;2#-1<4#-1<6#-1、2#-2<4#-2<6#-2、2#-3<4#-3<6#-3,即纖維越粗,相同線密度的紗線橫截面中所含纖維的量越少,露出紗線、織物表面的毛羽就相對減少,纖維之間相互糾纏成球的數量減少,織物抗起毛氣球性增加。在18種超細羊毛圍巾試樣中,5#-3試樣抗起毛起球性能達到4級,明顯高于其他織物,主要原因是織物面密度越大,纖維之間的抱合力越大,圍巾織物在使用過程中,纖維不易被拉出織物表面,所以織物面密度大的超細羊毛針織圍巾表面不易起毛起球。

表4 試樣抗起毛起球評級結果
由于不同受試者之間的個體感知差異,以及對織物的主觀評價結果也存在一定誤差,因此需要對試驗結果進行歸一化處理,以消除受試者個體之間的差異所帶來的誤差。
歸一化處理[8]是通過變化算法,使得一塊試樣的評級結果既能體現該試樣在評價人員心目中的位置,又能在相同參考體系下進行平均計算,從而計算出該試樣的平均值。由式(1)(2)對評價結果進行歸一化處理。
① 根據主觀評價中試樣刺癢感的評級結果,設定標準值區間及該區間的平均分值,計算方法見式(1):
(1)
② 根據式(2)將第i個被試對j試樣的評級Pji變換為Pji′:
(2)

對試樣刺癢感評分結果按照式(1)(2)進行歸一化處理后。頸部靜態和動態下針織圍巾刺癢感評價結果見表5;刺癢感影響因素與刺癢評級相關性分析見表6。由表6可知,無論是頸部靜態測試還是頸部動態測試,本試驗反映紗線線密度較其他2個變量與織物的刺癢感沒有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9.84 tex×2與7.38 tex×3的2種紗線線密度相近。

表5 頸部靜態和動態下針織圍巾刺癢感評價結果

表6 刺癢感影響因素與刺癢感評價相關性分析
頸部靜態刺癢感評價和頸部動態刺癢感評價結果表明,超細羊毛纖維細度與織物刺癢感呈顯著相關,即當紗線線密度、織物面密度分別相同時,隨著纖維細度的增加,超細羊毛針織圍巾的刺癢感增強。織物面密度與織物刺癢感呈顯著相關,即當纖維細度、紗線線密度相同時,隨著織物面密度的增加,織物的刺癢感增強。這是由于織物單位面積上與人體接觸的毛羽增多,從而增加織物的刺癢感。動態較靜態增加了纖維與皮膚間的摩擦與刺激,刺癢感更顯著。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目前多指標綜合評價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能客觀反映出織物的綜合性能[9]。服裝的服用性能是指服裝在使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與人體穿著有關的性能,是多個指標共同作用的綜合體現,指標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屬于模糊關系[10]。本文借助邁實模糊綜合評判軟件,選用起毛起球性能和刺癢感2個指標對18種針織試樣在起毛起球和刺癢感相互作用下的綜合性能評價,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可為實際生產提供理論參考。
綜合評價用優(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極差(1分)5個等級來表示。模糊綜合評價結果見表7。

表7 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由表7可知,當紗線線密度和織物面密度分別相同時,超細羊毛針織圍巾試樣的模糊綜合評價級數隨纖維細度的增加而增加;當纖維細度和織物緊密度分別相同時,9.84 tex×2的織物比7.38 tex×3的織物綜合評級高,并且當紗線線密度為9.84 tex×2時,不同密度針織試樣的服用性能綜合評級高低為:低密度試樣>高密度試樣>中密度試樣;當紗線線密度為7.38 tex×3時,不同密度針織試樣的服用性能綜合評級高低為:中密度試樣>低密度試樣>高密度試樣。即當超細羊毛紗線線密度為9.84 tex×2時,所織低密度試樣服用性能較好;線密度為7.38 tex×3時,所織高密度試樣服用性能較好。
本文織制18種超細羊毛針織圍巾試樣,并對其刺癢感和抗起毛起球性進行測試與分析,得到:
①用較粗的超細羊毛纖維紡成較細的紗線,并用較大織物面密度織制超細羊毛針織圍巾,能夠快速、有效地改善其抗起毛起球性能。
②通過頸部刺癢感靜態與動態評價分析,織物刺癢感與超細羊毛纖維細度呈顯著正相關,與織物面密度呈顯著正相關。
③線密度為9.84 tex×2比7.38 tex×3的針織織物試樣綜合評級高,通過紗線線密度與織物密度參數優化設計,可以改善超細羊毛圍巾刺癢感與抗起毛起球性的綜合服用性能。